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将女为帝(159)

作者: 喵圆喵 阅读记录

说到这儿,金铭顿了一下,看着晏清眼中的意味深长,若有所思地看向陆凝之。

陆凝之不算矮,他的外衫足够将女尸整个盖住,但他却遮了其双峰往下的部位。

这不符合一个明显受过良好礼教,且第一次杀人的人的心态。

也因为他没有完全遮掩死者赤裸的身体,所以才会有晏清为死者遮掩遗体的后续,然后才会发现衣襟领撑质感的不对,从而发现他藏在衣襟中的玄机。

这孩子,若不是早猜到匪贼会有这么一手,就是临时起意,不留痕迹地在匪贼眼皮子底下,留下了这些东西。

不管是哪一种,都显然不是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人能完成的事。

至此,金铭才恍然间醒悟,自己对于陆凝之的看法太过片面。

或者说,在其年幼、乖顺的外表,以及凄惨的身世的迷惑下,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小孩,能在匪贼中保全自身并拥有一定的自由,甚至是一定的权力,能够拿到雷公寨的地图,被卖人的名单,又能悄无声息地在匪贼眼皮子把这些讯息留下来,该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

想通了这些,再看陆凝之,金铭已经很难再将他当一个普通的小孩看待了。

他甚至觉得,陆凝之只是跟着游稚青学医,有些大材小用了。

可转念一想,对陆凝之来说,这似乎又是最好的出路。

而这出路……

金铭转眼看向晏清离开的背影,忽然想起方才她那空茫的眼神。

她方才透过陆凝之看着的人,有没有可能,就是她自己呢?

所以,她才会对陆凝之这么在意?

只可惜,这些问题,他注定得不到答案,但他倒是对“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

晏清是一个,眼下陆凝之是第二个。

现在的小孩怎么一个比一个心思重啊?

金铭疑惑着,却全然忘了,自己也比他们大不了几岁。

在城内城外巡逻了几天,金铭就被调去帮忙修缮房屋了,城中警备的兵力也少了不少。

雷公山的土匪不知道是不是被打怕了,这么些天过去了,别说寻仇了,就是连个来这边查探情况的都没有。

不用分心剿匪,使得余淮的重建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而余淮周边的搜救重建工作,也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十二月初,寒风下来之前,余淮的疫病已经基本控制下来了,甚至有的痊愈了的,已经可以到外面帮忙做事了。

晏清这边也收到了燕七搜集的江门、怀临官府同匪贼勾结的证据,将东西交给孟舒澜十来天后,收了孟舒澜的回信。

说是已经将此事上报朝廷,皇帝大怒,原定到洛桑城跟东疆兵马汇合后,再从洛桑城出发,沿路处理南疆事务的温哲翰,也临时改道徐州,从徐州调兵南下,直赴江门,同之前派遣的钦差大臣王钦科里应外合,拿下江门的控制权。

信上还说,皇帝有东西要交给晏清,宣旨送信的人已经从季城出发了,估计会在十二月中旬,同孟舒澜同时到达余淮。

十二月二十,孟舒澜带的西疆队伍,顺利到达余淮,同晏清等人汇合。

两日后,晏清同孟舒澜交接了余淮的事务后,皇帝派来宣旨的人才姗姗来迟。

第143章 迁防御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鸣凤将军承平县主晏清,文韬武略,功绩卓绝,恰逢家国动荡,外族屡犯吾国北疆边境,边疆守将功而未果,系有渎职之嫌。兹迁卿为荆城、漠城、北地等三地防御使。另赐卿尚方一柄,许卿先斩后奏之权。望卿能恪守德行,监军督责,重整边防,还北境清宁!”

“臣,晏清,遵旨!”

晏清眉头紧皱,恭敬地接过圣旨与尚方宝剑。

“恭贺将军高迁!”

传完旨的内侍恭声同晏清说着贺喜的话,同时也不忘提醒晏清,“将军若是这边的事务处理得差不多了,便早些北上赴任去吧。这些日子雪原人可是恼人得很,圣上心里很是烦忧啊!”

“清定当早日启程,为圣上分忧。”

晏清嘴上应着,却又旁敲侧击地跟内侍打听,“只是这北疆事务,皆有镇北侯打理,一向没什么纰漏,怎么这次却叫外贼犯境,屡治而不止?”

内侍抬眸,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又敛下眼去,本本分分地答道:“咱家就是个阉人,见识浅薄,哪能懂这些?边疆朝堂之事,将军该比咱家懂才是。怎倒反问起咱家来了?”

晏清还欲再问,内侍却先开了口请辞,“咱家还得回宫里给圣上回信,便不久留了。将军若实在心下有惑,可问询与舒王殿下。这也是圣上的意思。”

说罢,内侍甚至不等坐下来喝口水、歇口气,就带着人又急吼吼地奔码头去了。

晏清握着圣旨、尚方,转眸看向孟舒澜。

书房内,晏清屏退其余人,将圣旨与尚方搁置在桌案之上,同孟舒澜四目相对:“这是你的意思?”

孟舒澜摇头,柔声同她解释:“其实当日你同舅舅说起北地之危时,就该想到他不会平白放你回北地去。”

晏清自然知晓皇帝不会轻易放人,所以她才会同他提北地之危。

她也确实想过,要在北地重新为官、为将,以确保发生突发情况,她能有足够的话语权。

但那是需要徐徐图之的事情,而不是在镇北侯将北疆治理得好好的时候,突然将她放到荆、漠、北三地防御使的位置上去,直接接管镇北侯手下直面雪原十二部的三城兵力!

这不是明摆着把她架到风口上,同郭佑宁作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