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将女为帝(242)
钟锦晖说起西戎文书,悄悄抬头看了眼皇帝,又迅速低下头,眼一闭,干脆地把话说完,“至于西戎所提和亲之事,臣不敢私自定夺,还请圣上示下。西戎文书曾言,若我国拒绝和亲一事,则以上所说赔偿,他们……不认。”
“狂妄!”
一人气愤呵斥,“他即是战败之国求和于我国,赔偿一事理所应当,哪由得他说不认就不认?!”
“西戎势大,此次被迫和谈,也不过是迫于西戎公主连同两万余西戎兵被俘,西戎可汗为了自己女儿安全,也为了安抚民心,才同意和谈。”
许相逢却是不赞同他的看法,“不然只怕就不是让使者遏止格桑戈罗继续进军,而是派大军压境,趁我国兵力虚弱之时,一举攻国。”
说着,还不忘继续踩晏清一脚,“到时候就算晏清能拿下羌国,兵力薄弱的西疆,也会定然难以防守西戎大军的进攻,酿成大祸。”
皇帝颇感意外地看向许相逢,眉眼黯沉。
这老狐狸平常若不是涉及自己利益,若不是自己点到他名字,能一连十天半个月不在朝堂上说一句话。
今天怎么如此反常,关心起西戎和谈一事了?
只为了最后踩晏清那一句,而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败坏自己在朝堂众臣眼中的良相之形,可不值得。
许相逢显然是知道自己这句话,会让朝中有的人心生不满,遂不等皇帝问,就又再次开口,“西戎毕竟是兵强马壮的大国,若真的不管不顾地举全国之力也要攻打我国。凭眼下国库空虚、边疆兵力空虚的情况,若无大梁援助,将难敌西戎。可向大梁请援,便如同与虎谋皮,终究不是良策。”
“眼下西戎愿意议和,便不可做得太过,逼其生死相博。”
许相逢不言利,只呈弊,却也确是叫群臣心中沉沉。
西戎与国力日渐衰微的武安,若不是一片广袤大漠相隔,恐也撑不了这么多年。
要是西戎执意不履行赔偿协议,他们如今除了抓了两万多人不放,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老臣以为,西戎所求也不过是和亲一事,答应他们也无妨。”
许相逢又道,“端王殿下虽不可能娶西戎公主为正妃,但西戎作为战败国,许之以侧妃之位,也未尝不可。再则,舒王殿下亦是皇亲国戚,又是当朝亲王,年未及弱冠,亦无婚配,亦可做和亲人选。”
群臣一听这话,顿时恍如醍醐灌顶。
对啊!
先前说和亲,他们都只想着是皇子公主的事,却忘了这还有一个亲王!
孟舒澜虽说如今掌管西疆兵马,但身边还有白术制衡,并不至于独掌西疆大权。
将西戎公主嫁给他,对西疆政局的影响不大,也能给西戎一个满意的答复,实在是个一箭双雕的妙计!
于是,群臣纷纷附议。
皇帝冷着脸盯着垂首而立的许相逢,心中冷笑。
他当老狐狸今天怎么这么反常,原是早就打算祸水东引了!
第218章 铁板一块
这倒也确实是个办法,但是舒澜那小子肯定不会答应。
皇帝心中想着事儿,眉心紧锁成峰。
但当朝只有他们两位王爷,和亲之事又推不掉。
老三……
若是不出意外,自己这位置也就只有老三接手,若娶异族公主为妃,无异于认他国国主为岳丈,在辈分上就低人一头。
边关将士浴血奋战,若就换得这么个憋屈的结果,怕是民怨难平。
可若是老三出了意外……
皇帝左思右想,都觉得不管温哲翰和孟舒澜他们谁娶了西戎公主,都是一件棘手的事。
但许相逢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群臣态度统一,自己再想将孟舒澜摘出去,已经晚了。
他只怕舒澜那小子知道这事之后,会直接撂挑子走人。
那小子跟他爹一样,心中可没什么家国天下的远大志向,逼急了直接丢下一堆烂摊子走人这种事绝对是他能干得出来的。
就比如,当初自己刚刚登基,皇位并不算稳固时,因为阿姐遭了两次暗杀,他爹就敢不顾这朝堂走向,将辅政的阿姐拐到了大梁去。
他就怕孟舒澜这混小子会跟他爹一个德行。
明明是两个混球一样的自私自利的家伙,但却偏偏两个都栽在了心怀大义的女人手里。
这莫不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所以才更想?
皇帝一想起当初荣锦王不管不顾地带着辅政的静娴长公主跑路,把什么东西都匆匆忙忙一股脑地丢给自己的那些日子,就觉得脑仁都在疼。
许相逢或许只是想要祸水东引,以确保老三能坐上这帝位,而不受人非议。
但这猝不及防的一手,确实是将皇帝给难住了。
孟舒澜要是个可控听话的倒也好,但他却又偏偏不是这种人。
他要是自己撂挑子不干跑路,还要捎带上晏清的话,西疆那边又回到了晏家那帮人手里不说,北疆郭佑宁也将无人制衡。
啧!
一个个的,都是些不省心的。
皇帝头疼不已,遂又将问题丢回给满朝文武:“诸位爱卿可还有别的建议?”
“臣以为许相所言极是。”
“臣附议。”
“舒王殿下实为和亲的不二人选。”
……
一遍遍听下来,皆是赞同让孟舒澜去和亲的,叫本就心烦的皇帝更加不耐烦起来。
要是那小子是肯乖乖和亲的人,他倒也不用问他们这一句了。
一群应声虫,一点有用的意见都给不出来!
“微臣以为,此事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