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将女为帝(293)

作者: 喵圆喵 阅读记录

他是算准了,自己不能不召老三回来!

一旦自己派人送去诏书,老三不知所踪的消息,也就再瞒不住,这朝堂必将大乱!

到那时,也就该轮到自己,步叔伯子侄的后尘。

温家无后继之人,李家、晏家皆以败落,郭家远离朝政久已,这朝堂就理所应当地该由他们许家接手。

他许相逢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甚至不惜舍弃老三,断送他自己这一脉!

“好好好,好得很!”

皇帝咬牙连声说着好,眼中怒火有如实质,“你们这是逼着朕,自己把自己的脸皮撕下来放在地上踩!众卿可真是忠心得很!”

“请圣上以江山社稷为重!”

顶着皇帝的怒火,群臣却步步相逼,非得要得一个结果。

“小小蛮夷都无法制服,何以治理天下?”

皇帝怒喝着拍案而起,“这件事都处置不好,也不必叫他回来了!”

底下还有人进谏,却被皇帝叫禁卫军拖了出去。

“此事朕意已决,谁再多言,杖刑伺候!”

说罢,皇帝拂袖而去,留下身后一众朝臣议论纷纷。

下了朝,皇帝就将自己关在了御书房中,拒不见人,就连之后的早朝也是一连几日缺席。

但就算如此,请他召回端王的人还是天天在御书房外跪着,请他召回端王的折子还是堆满了案头。

皇帝杖责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御书房外跪着的人才渐渐少了。

但他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他终究是要顺他们的意,下诏让老三回来的。

可他如今除了撒泼耍横地独断专行,已是没有别的拖延时间的法子。

至少,要再拖他们个一月半月,给舒澜小子多一点时间。

能找到老三最好,若是找不到,或是只找了尸骨,也好有时间让他准备调度。

晏家那边也需要时间。

他许相逢既然有了底气跟自己撕破脸,只怕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老三,大概率是回不来了。

既然他许相逢做得这么绝,那也就休怪自己釜底抽薪!

两个月后,皇帝终究是拖不住了,下诏召温哲翰回京。

诏书离京的前一天,皇帝收到了北疆的折子——请求肃清吴放等一干叛国之人的折子。

“哈哈哈哈,好,好!”

御书房里,皇帝按着折子笑得癫狂,眼里的狠毒混着快意,“不愧是边疆最利的刀,就是一个小丫头片子,也能给人如此惊喜!”

“朕倒要看看,没了北疆,拖着残局未解的南疆,你这老杂种要怎么啃下西晏这块硬骨头!”

皇帝盯着在案头堆成堆的,请他召回温哲翰的折子,阴鸷的神色里隐着疯狂,“朕就遂你的意,召老三‘回来’。但愿,你接得住朕的这份礼!”

第二天早朝,皇帝当着朝臣的面颁布了诏书,着人即刻出京。

在一片“圣明”的呼声里,皇帝却提起了另一件拖了很久的事。

第264章 皇帝低头

“西戎来的两位在国子监进修已久,也是时候该启程回国了吧?”

皇帝好似才想起这事,在众臣各异的神色里,又看向许相逢,“和亲一事,西戎那边是如何打算?”

许相逢还未答话,先一人出列上前,“圣上,臣以为国子监所学深奥,这时日尚短,两位怕是参悟不透。何不,多留两位些日子?”

“这也是——为了两国邦交。”

皇帝看了他一眼,依旧问许相逢,“丞相觉得呢?”

“老臣以为,张大人所言在理。”

许相逢似乎打算把应声虫做到底,只附和别人的观点,不提自己的意见。

皇帝哼了一声,“朕觉得没这道理!”

“这……”

“诸位不就是想着留下这两位为质,以此压西戎一头吗?”

皇帝打断底下窃窃私语的朝臣,不给任何反对的机会,“荒唐!”

“且不说此次他们是作为使者前来和谈,就是他们不是作为使者而来,在两国未商定质子的情况下,扣下他国皇嗣,诸位是想向西戎宣战吗?”

皇帝睨着眼扫视一圈,看着底下的骚动又抛下一个问题,“若是西戎皇嗣在武安境内有个好歹,诸位谁能负责?”

底下窃窃的声音静了下来,皇帝这才面色稍霁,作下结论,“两国和平来之不易,不应多生事端。朕以为,当此月之内将和亲之事定下来,让西戎使臣归国,以免发生意外。众爱卿以为如何?”

朝下众人面面相觑,交头接耳议论之时,眼角余光不住地往许相逢身上跑。

皇帝眼微敛,也看向许相逢,“既然众爱卿都没有异议,那此事就全权交由许相负责了。”

众臣一惊,就有几人推搡着想再说些什么,但皇帝却斜了他们一眼,冷沉了声音,“此事就这么定了。众卿家若没有别的事要奏,就散了……”

“臣有本要奏。”

新任户部侍郎在皇帝话音未落时,就上前一步揖手而告,“镇北侯郭佑宁上书,外调京官吴放因走私盐铁米粮、泄露军情等叛国重罪,已由钦差晏清定案,斩吴放一行主犯,流放其家眷等一众受牵连者。以致地方官员变动巨大,钱粮赋税一时难以筹备,故请求暂缓赋税上缴时限。”

“此干系重大,微臣不敢自作主张,还请圣上定夺。”

此言一出,如同水如油锅,噼里啪啦地炸起一群人。

“够了!”

皇帝厉声打断众臣嘈杂议论,才又看向户部尚书,“此事朕已明晰,晏卿行事果决,为民除害,实为一大功;郭侯公私分明,协理破案亦有功。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