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临门:重生农女种田忙(277)
薛林策轻轻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只是有些莫名的心慌,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
“什么事?”唐洛瑜诧异的看向薛林策,不知道他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可能只是个错觉吧。”薛林策叹了口气,拉过唐洛瑜的手放在自己嘴边亲了亲,“就不应该让你跟着起来……”
“可是我自己在家也不放心啊。”唐洛瑜噘噘嘴,有些不悦的嘟囔。
“行行好,二位。”柴进有些无语的开口,“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俩能不能抽没人的时候亲热?”
唐洛瑜没开口,在柴进看不到的地方做了个鬼脸。
虽说不过五六百人,加上马队和马车,在如今的历城城中,也显得有些拥挤了。
唐洛瑜以前是来过历城的,没想到洪水过后,本来繁华的城市竟然变得如此萧条,不由得心中一痛。
满城缟素,甚至能隐隐听到百姓们家中的哭声。
唐洛瑜有些不忍心,放下车帘,来到薛林策身边,仿佛只有靠着他,才能有一丝温暖。
“没事,会好起来的。”薛林策也察觉到了她的不开心。
唐洛瑜轻轻点头,没有说话。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县府,摄政王带着一众官员先进去了,唐洛瑜他们这些跟着的,便由小吏领着,先到厢房中休息。
到了县衙内,摄政王端坐在衙门后堂的桌后,此时山东府内的一众官员,都齐齐跟了过来,向他行礼。
“都别顾忌这些虚礼了,”摄政王眉头一皱,“蔡眺何在?”
话音刚落,便有一个白须老者上前一拜:“下官在。”
“你便是山东知府蔡眺?”摄政王挑了挑一边的眉毛,接过张凡递过来的竹筒,打开之后,便冷哼一声,把其中的东西往桌上一扔,“说说吧,汛情发生之后,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蔡眺只觉得很深冒汗,只是此时也不能不说:“下官、下官第一时间组织了百姓撤离,之后更是开仓放粮,平息粮价……”
“开仓放粮,平息粮价?”摄政王冷哼一声,“蔡眺,你莫非当本王是傻子?”
知府吓的赶忙下跪,后面跟着的一众官员也俱都跪了下来。
摄政王此时猛地拍响了身边的桌子:“山东乃是国朝一大粮仓,京城之内米尚且才四十文,本王没想到,山东现下米价竟然已经到了一两银子一斗,还要每日只卖五百斗!”
“这就是你蔡眺平息的粮价?”摄政王瞪视着面前的知府,双目赤红,猛地一拍,身边的案几竟然就应声碎裂了。
第253章
下面跪着的人都汗毛倒竖。
薛林策看着也不由得心惊。
那桌子毕竟是实木的。
一掌竟然能把桌子劈碎,这显然有些超出了他的想象。
“问你话,为何不回答?”摄政王看向跪在最前面的蔡眺。
“下官、下官……”蔡眺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毕竟四十文和一两之间,可是差了二十五倍。
“好,我便先不问你粮价,”摄政王对着一边的张凡抬了抬下巴,站在他身后的一个小吏便抬出了一个麻袋,砰的一声扔在了蔡眺面前,“就让我长长见识,山东的粮食是什么样的!”
不等小吏动手,摄政王就从靴子中抽出了一把匕首,直直的戳进了地上的麻袋里。
里面的米黯淡无光,有些微微的灰色,甚少有整粒的,只刚流出来几捧,薛林策就已经嗅到了陈腐的味道。
此时的蔡眺已经面如死灰,呆坐在地上一言不发。
“蔡大人,蔡知府,蔡眺!”摄政王猛地一脚踹在他肩膀上,老知府向后一仰险些跌倒,还是身后的人扶了一把才没跌在地上。
“这便是你们一两银子一斗,卖给灾民吃的米!”摄政王的声音在县府内回荡,周围人一言不发,丝毫不敢发出声音,生怕下一秒就被摄政王抓做典型,“你身为朝廷命官,良心何在?这米给你你吃吗!”
“殿下!”就在此时,蔡眺身边的一个青年爬了出来,跪在地上先是磕了几个头,随后开口,“这并非是蔡大人所愿啊!”
“哼,”摄政王冷嗤一声,仿佛在看一个死人,“那你倒是跟本王说说,这到底是怎么样‘非他所愿’啊!”
薛林策跟陈诚在一边,不由得替这小伙子捏了一把汗。
“殿下,您有所不知,府库中已经没有存粮了……”青年说的哀凄,“历城大水,县府衙门的粮仓也受灾,洪水泡过的粮食都已经霉坏,那吃了才真真是要人命啊!”
周围传来小声啜泣,让摄政王皱起了眉毛。
那青年见摄政王没开口,便跪在地上继续说:“这些粮食,还是历城富户从外地买回来的,他说买这些粮食,一斗就要接近二两,本来他说这粮食少于五两一斗不卖的,还是蔡大人……”
“陈兴!别说了!”蔡眺适时打断了他的话,“殿下说的没错,这些事情都该我来承担责任……”
“你这话倒是没说错,”摄政王并没在意他们刚才的话,声音中满是嘲讽,“这里发生的一切,本来就都应该由你来承担!”
“一斗米将近二两?蔡眺你告诉本王,是本王看起来像个傻子,还是你蔡眺腔子上顶的就不是个脑袋!”刚才的桌子已经被他拍碎,现在没什么可拍的,只能怒视着面前的人,“这你也能信?”
“城中无粮,下官也没有办法……”蔡眺声音有些小,却让在场的人都能听到。
薛林策无奈的摇了摇头。
难不成这知府以为演一出苦肉计,就能让面前的男人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