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安一片月(125)+番外

作者: 君芍 阅读记录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连面儿也没见过,尚不知人品如何,谁会为他窃喜?”

“依我的心意,两个人必得两情相悦情投意合方可结为夫妻,谁要嫁一个人品相貌通通不清楚的男人。末了不合心意,又不能退换。”

她总是说这样的话。她总是厌烦她说这样的话。

别人梦寐以求的,她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还要怨天怨地。简直身在福中不知福。

崔文君每每设想,假如她能得到梁家这桩婚事该多好。她也知道这是空想,以致当婚事真的降临到头上时,她竟然不敢相信。

杨宛断了腿,失去了情郎,和梁家的婚事也告催了。不出三月,梁家转聘了她。

崔文君的第一反应是喜出望外。心里的快乐似喷泉,咕嘟咕嘟往外冒。她不敢去探望杨宛了,怕压抑不住脸上的喜色,给她添堵。更有一重顾虑。

杨宛令梁人杰蒙羞,杨家与梁家因此闹僵,她作为梁家未来的儿媳,理当避嫌,断不能再同杨宛来往。

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至此以后,她不再上杨家的门,一心一意等着吉日,嫁入梁家。

成亲后,日子如她所想,丈夫温存体贴,公婆和蔼,小姑温顺。

一切平淡而美好。直到有一日,她坐在梳妆台前画眉,梁人杰问了一句话,打破了所有平静。

“你未出阁前,与杨宛是密友?”

崔文君闻言手一抖,惶惶向梁人杰解释,“是……是有这回事,但自从定亲之后,我们再也没有来往。”

“你别急,我不是要责怪你。”梁人杰走到她身旁,轻抚她的肩膀,“既然出阁前是好友,出阁后何以不来往了,你这样,旁人倒要说我霸道,不许你们来往。”

“可是……”

“没关系的,你照常去见她。我没有异议,纵是父亲母亲不满,也还有我,你不必作难。”

崔文君心中暖流涌动,心道,她果真嫁了个好夫君。

就这样,在梁人杰的鼓励下,崔文君恢复了和杨宛的来往。没出事前,杨宛身边不缺朋友,出事后,风流云散。崔文君的不弃是杨宛黑暗中照进的一束光。她对此感激不尽,愈发信任依赖崔文君,感情更胜从前。

梁人杰经常从崔文君嘴里打探杨宛的近况,崔文君丝毫没多心,如实道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事渐渐无人提及,两家似乎也都释怀了。梁人杰适时提出可以邀请杨宛来家中做客,毕竟朋友之间得多走动不是,不能叫崔文君一味上门,杨宛也可以来她的家。

直到这时崔文君才意识到梁人杰的态度有些暧昧。此前她一直单纯的认为梁人杰允许她与杨宛继续来往无非是顾及名声,不愿外人议论他小气。兼有一点点小小的得意,只道是为了她。但是做的这一步,显然过了。

然据崔文君私下观察,梁人杰对待杨宛并无男女之情,每逢她来,他能回避则回避,偶尔遇上也只是清淡寒暄数语,从无逾矩之举。

崔文君挑不出毛病,只得顺其自然。

如此过了数年,梁人杰的“前嫌尽弃”使得杨宛愈发自在,彻底走出了当日的阴影,来梁府与崔文君谈天说地成了家常便饭。

一日,两人于后花园邂逅了一个小啼的女孩子。崔文君对这孩子的遭遇好奇,吩咐丫鬟调查,不想丫鬟极有本事,拔出萝卜带出泥,竟然给她查出小啼是梁人杰授意买进府,更令她惊讶的是,这个孩子与杨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恨意如丝如蔓,悄然滋生。崔文君把小啼要来身边,不是可怜她怜惜她,而是为了方便自己出气。

那些隐蔽的、无法言说的恨意,对梁人杰的对杨宛的,迂回了无数个弯,最终全部发泄在了小啼身上。她真是个好孩子,默默承受着她的阴晴不定,一声不吭。从来不会在杨宛面前说不该说的话。事实上,为了不叫杨宛担心,她经常伪装出一副灿烂的笑。

叫她看了无比恶心的笑。

终究是个孩子,做不到滴水不漏。时间长了,杨宛似乎察觉了什么,主动开口同她要她。

她没有当场答应,而是找了个借口,拖延时间。

当晚,她把小啼叫到面前,问她愿不愿意和杨宛走。

小啼觑她脸色,不敢说愿意也不敢说不愿意。

她便抚住了她的脸,对她说:“你知道该怎么选。”

后来杨宛又提了一次,崔文君当着小啼的面答应了。但是她知道,小啼走不成。不出几日,小啼淹死在了池子里。

“我当时太傻了,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从回忆里抽离,崔文君的脸色又苍白了几分,说话有气无力,“若是出于对杨宛爱慕才把小啼留在身边,怎么忍心叫她吃那么多苦,受那么多罪。打一开始就是因为恨,不是爱。可笑我竟因此害死了小啼。”

落英侧目,俨然也为崔文君说出故事震惊。

“小啼她……”

“自己投的水……”崔文君眼角滑落两行泪,“是我逼得她没了活路。”

“杨宛她知道小啼是她的女儿吗?”

“我不知道。”

“杨宛落水当日,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亦不知。”崔文君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杰当天见过她。他那天午后回来,衣摆上粘着水草。”

李纤凝眼皮一跳。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这些话我憋了很久,无人可诉,唯有面对李小姐这个局外人,可以毫无负担地说出来。此外,宛儿她……”崔文君一直捂着自己的肚子,说到此处,脸皱成一团,似乎腹痛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