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炉雪(176)+番外
“舅舅?他写了什么?”
略作思忖后,李子桀从衣襟中取出几张纸:“未免打草惊蛇,我并未带走手记,只誊抄了一份。”
他将纸展开,只见字迹骨力遒劲,走笔龙蛇,和李子桀温润的长相不大相符。
上书:
辛卯年十一月廿八,李锡携三万人假从齐人之计入奇鸣谷,佯败奔逃至奇鸣谷西山坳,李铮等四人领三万人伏于此,以火药并滚石击之,务必生擒齐帝。
李锡和李铮都是南安侯之子,这写的应当就是当时的计划,打算埋伏于山坳,将齐人引入击杀。
戚玦看了几遍,皱眉:“小侯爷可是觉得其中有何异样?”
李子桀面色严肃:“这份文书,是父亲出征前,在琅郡兵马司同诛将商议后,撰写的计划,根据兵马司左右史的亲笔记录,最开始,他们的确是按照计划执行,也十分顺利,但到了十二月初四,也就是第七天夜晚,兵马司便再未收到任何战报,亦无任何求援……”
他顿了顿:“又过了三日,十二月初七,才有残兵来报,说……父亲和叔父们,以及李家的心腹军队已经在十二月初四全部殉国。”
李子桀说话的时候,手总是习惯性地摆弄茶盏,此刻他凝滞的动作因为压抑着悲恸而颤抖,但语气却格外平静。
“收到死讯时,齐人已攻入琅郡,后来是南齐自己闹了内乱,自顾不暇,历阳侯和阴宣侯及时赶到,这才平了南齐。”
戚玦只觉得背脊一阵寒栗……
也就是说,琅郡兵马司和李家失联那天,李家人其实就已经无声无息地死了,甚至连求援都来不及。
惊愕了片刻,她才缓缓出声:“……有人截下了求援的消息?”
李子桀眸色沉沉:“或许吧,但那几天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有这寥寥数语。”
“不对。”
一直沉默着不说话的裴熠忽然开口。
他眉眼低垂,但眼睛却通红着,他的手握成拳抵在鼻息间,呼吸颤抖:“不对。”
戚玦眉头一紧:“怎么了?”
裴熠猝然抬眸看她,缓缓摇头:“这和南齐的记载对不上!”
“什么意思?”李子桀问。
裴熠的眼珠随着回忆细细颤动:“……南齐对奇鸣谷战场的记载语焉不详,甚至对于杀梁军将领这种军功都无记载,根本没录入杀了舅舅们的人究竟是谁,却记载了一件事——齐威帝御驾亲征,被梁国将军李铮所杀,时日是,辛卯年十二月初四。”
戚玦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既然李家六位将领都能全部殒身沙场,说明辛卯之战南齐人占了上风,既如此,齐威帝又为何会在同日死在梁国人手里?”
“未必。”李子桀眉头紧皱,修长的手指叩着桌:“荣景帝篡位夺权,世人皆知,但若是不想在正史中留下这么个名声,便只能将此事扣给李家,南齐的记载,极有可能只是荣景帝的春秋笔法。”
戚玦看着他们二人,道:“总之,不管梁国还是齐国的记载皆有可疑之处。”
李子桀叩着桌面的手握成拳,平静的语气终于起了几分波澜:“辛卯之战,数日不见战报,才致李家遭此灭族之祸,这件事竟在战后全无追责,更无人提及,就这么被封存了六年,着实可怕。”
戚玦颔首:“是啊,六年了,没被公开也没被销毁,的确奇怪至极。”
“如今之计,唯有弄清楚辛卯年十二月初四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裴熠道。
“嗯。”戚玦赞同:“不光是那天的奇鸣谷,还有琅郡,以及,盛京!”
……
到了中午,日头一大,茶馆里的人就多了,也不便他们再继续商议,便只能先各自离开了。
街市上,戚玦和裴熠并肩走着,她还在想方才的谈话。
“若要知晓那一日盛京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怕还得找机会去文渊阁查史书,但如果要知晓宫里发生了什么……或许,得调出当日的起居注了。”
她侧首看向裴熠,日头有些刺眼,她举起团扇挡了挡:“进文渊阁或许还有法子,但起居注乃是皇室辛密,要查只怕很难。”
“嗯。”裴熠点头:“是该从长计议,若是实在不能查看,我就潜进去偷偷看。”
戚玦拿手肘杵他:“别乱来。”
却见裴熠一笑,侧身凑近了些,轻声道:“南齐的皇陵我都进得去,这有什么?”
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戚玦正暗自腹诽,却忽然手里一空,那柄团扇到了裴熠手里。
只见他正举着扇子遮在她头顶,遮住了盛夏刺眼的阳光。
见戚玦看他,裴熠道:“我比你高,举着轻松些。”
“长得真快。”戚玦道。
不过分明也只高出她那么一点,竟还得意上了。
“阿玦。”
戚玦闲庭信步走着,她的目光在团扇的薄纱和阳光的交错间,和裴熠模糊地对视着。
她眯眼:“嗯?”
“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吃午膳去吧,我知道有间酒楼,你肯定喜欢。”
戚玦看了眼天色:“也好,等日头小些再回去。”
第92章 江南阁
戚玦也是数年不曾吃过盛京的馆子了,忠勇侯府的厨子都是从眉郡带来的,做的饭菜自然也是眉郡风味。
戚玦想念得紧,这顿饭吃得倒是怡然自得。
饭后,裴熠又让人上了碟糕点。
“你还没吃饱吗?”戚玦问他。
但裴熠却道:“这是饭后甜点,不撑人的。”
待端上来后,竟是一碟精致小巧的桂花水塔糕,做成晶莹剔透的玉兔样式,十分小巧,正好一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