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炉雪(307)+番外

作者: 不辞镜 阅读记录

她接过抿了口,冰凉的触感让她蹙眉,吐了香露,便一把甩在了地上,吓得小宫女连忙磕头告罪。

大宫女斥道:“该死的蠢货!竟敢拿凉的香露给娘娘,还不自己出去领板子!”

打发了小宫女,那大宫女愈发殷勤起来,扶着宁婉娴躺好了:“谁不知道娘娘如今是陛下心尖上的人,竟还敢敷衍,当真该死。”

闻言,宁婉娴只是慵懒地得意一笑。

另一宫女附和道:“可不是吗,陛下这几日,可是日日都来咱们披香殿看皇长子,这可是陛下的第一位皇子,陛下心里,娘娘自然是最贵重的!”

“奴婢去尚仪局打听了,他们那筹备的器物和礼服可不是九嫔的规制,陛下这次,怕是要让娘娘直接封妃!”

“那也是咱们娘娘值当!娘娘可是皇长子生母,贵不可言!”

听着宫女们的吹捧,宁婉娴愈发舒坦,这个孩子的到来,算是让她彻底熬出头了。

尽管接到姜昱死讯的时候,她还偷偷哭了一阵,可转念一想,他这一死,也算是保了他们母子二人的平安,否则陛下早晚有一天会发现这孩子和姜昱生得愈发相像,若是陛下真的起了疑心,她才是真的死无葬身之地。

如今戚玉珩那个小畜生逃得无影无踪,杀了戚玉瑄,也算是给姜昱报仇了!

她现在身份高贵,自然不是戚玦那种被抄了家的泥腿子能比得上的。

纵然有朝一日戚玦知道了戚玉瑄的死因,便是再恨,隔着宫墙还能将她如何?

等到她坐稳了位置,处置一群平民丫头还不是信手拈来?

当初她在戚家伏低做小,如今也算是风水轮流转!终于轮得上戚家败落了!

到底是戚玉瑄克她,当初抢她的姻缘,克她的命数,如今戚玉瑄一死,她就彻底翻身了。

真是解气!

她心里得意,嘴上却抱怨道:“这有什么?宫里不还怀着一个吗?”

“一个仗家世进宫的,哪能和娘娘相比?”宫女奉承道:“更何况她腹中还不一定是皇子呢,若是生下公主,又如何能与娘娘相提并论?”

“就是,才堪堪两个月,能不能生下来都还不知道呢!”

说罢,几个小宫女便嬉笑起来,都跟着一起愈加得意忘形。

只是宁婉娴却有些忧心。

这么久了,太后那老东西居然还没死,太后就是冯真真的靠山,一旦没有太后,冯真真在后宫又岂是她的对手?

“娘娘,奴婢听说一稀奇事。”一个宫女忽然道。

“哦?”宁婉娴漫不经心应了声。

“民间都在传,说咱们皇长子降生的时候,天空中金光乍现,甚是奇异,说咱们皇长子有帝王之相呢!”

宁婉娴却眉头一蹙,这件事她似乎隐约听人说过,起初不以为意,但听宫女说民间都在传,便也不免疑惑。

“这种谣传怎会如这般流传甚广?生下孩儿的时候有没有异象,本宫还不晓得吗?莫不是有人刻意编造?”

宫女愣了愣:“说不定……说不定是陛下让人传的呢?陛下有多喜欢咱们皇长子,娘娘是看在眼里的呀,这几日听说为了给皇长子定名字,陛下可是费了好些心思呢!说不准还真是陛下喜欢皇长子,想让皇长子继承大统,这才让人传的。”

宁婉娴还不至于自信至此:“可陛下年轻,将来也不会只有这一个孩子,怎可能这么早就起了立储的心思?你去打听打听,是从哪传出来的。”

“是。”

不过,没等宫女出门,应公公便来了,身后还带了几个太监。

裴臻特许她这些日子免除一切礼仪,因此她并未起身,只问:“应公公前来,可是陛下有什么交代的?”

却见应公公少了几分往日的恭顺,只道:“陛下传娘娘前往长乐宫,还请娘娘好整以暇,随奴才前去。”

宁婉娴一愣:“本宫尚未出月子,陛下说了,不许本宫费周折,可是公公听错了陛下的意思?”

应公公阴晴不明:“奴才伺候陛下多年,怎会会错陛下的意思?此乃陛下口谕,还望娘娘莫要抗旨不遵。”

闻言,宁婉娴勃然大怒:“应公公,本宫可是皇长子生母,这般同本宫说话,你的脑袋是不想要了吗!?”

只见应公公只是朝身后的太监使了个眼色,几人竟直接上手,将宁婉娴拖下榻来。

尽管宫女们阻拦,却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宁婉娴被堵了嘴塞进步舆。

……

长乐宫。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宁婉娴措手不及,她身子还痛着,就这么被人粗暴地扔进殿内。

而长乐宫中,裴臻独坐高位,不止如此,冯旭和李子桀居然也在……

宁婉娴心下一沉,登时,铺天盖地的恐惧汹涌而来。

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春寒,她的身子止不住颤抖着。

“陛下……”

随着殿门被关上,她身后的光束迅速收窄,直至黯然。

“李子桀,你再复述一遍。”

裴臻声音低沉,隐隐压着怒火。

“是。”李子桀作揖:“禀陛下,臣已查实,尚食局太监常旺跌井而死时,手里抓的宫绦乃披香殿宫女七芳之物,七芳已被臣扣下,已经招供推人者正是她,而非被处死的尚食局太监邹胡。七芳的指使者,正是宛贵嫔。”

“不是的陛下!臣妾没有!”

不容宁婉娴辩驳,李子桀续道:“尚食局太监尹福,突发急病而死,但臣在其尸首上发现水银斑,证实其死因是水银中毒,而尹福的一套茶具中便藏了水银,按宫规,病死的宫人,其使用过的器物当焚烧销毁,但因为这套茶具乃宛贵嫔赏赐,格外名贵,便被宫中太监偷偷留下,企图出宫变卖,这才留下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