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朝笔记(168)

作者: 羽外化仙 阅读记录

言下之意就是说女方已经知道了,不管崔夫人满不满意这门亲事,都不能没下文,好歹要把这件事圆过去。

崔夫人只好说:“你不是跟高元娘越好十五去拜王母娘娘吗?我那天随你一起去,你让她把十一娘也带着我瞧瞧。”

得了她的音,周夫人很高兴,她能给元娘一个交代了。不管事情成不成,她不会在元娘面前丢脸。

走之前她不忘说:“其实我瞧着慎郎眼光挺不错,高老爷如今在波斯外放,那边本就动荡,随便立个什么功,到时候回来定会升迁,跟大哥在军中有个照顾,多好。”

她这句话倒是说到了崔夫人的心坎上。她丈夫在定襄外放当官有两年了,再过几年也该挪动一下。她想让公公想些办法把丈夫弄回长安,到时候亲家若能与崔家互相扶持,倒是好的。

元娘得了周夫人的消息,要带十一娘去上香。十一娘也不是不开情窍的小丫头,元娘前后问了两次,她自然知道与崔贞慎有关,扭捏的不行。

去上香前一晚,她跑到十二娘床上与她同睡,说着心里话:“以前总觉得说亲嫁人离我们很远,我还可以在家玩几年,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眼前,我好怕啊……”

十二娘安慰道:“不要怕,明天只是去见一见,有大姐在呢。”

“嗯。”十一娘声音细若蚊蝇的说,“你说,要是我真的与他……我该怎么办呀?”

十二娘这两天也想过,十一娘若真能嫁入崔家,门第背景绝对是好的,至少高夫人和元娘绝对不会反对。而且崔贞慎的长相她们见过,不仅不丑还有些俊秀,只是不知他品行如何。

与十一娘说着话,两人渐渐入睡。

第二天元娘亲自来帮十一娘梳妆打扮,带着她出门了。

吃过中饭,王励、王勃、柔娘、萍娘来约十二娘上街玩,十二娘见柔娘她们都去,一人待着无聊,也答应出去玩。

因八皇子李旦的出生,这一年的元宵节格外热闹。

坐在车上,王励不听的说着:“从昨日起,城里就开始日夜歌舞,戏台有八里长,听说今晚的灯市中有五万盏花灯,还在宫门前搭了巨型灯楼呢”

纵使在后世,十二娘也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庆典,与他们一样兴致高昂。

灯市及戏台起于东市,经务本、光禄、太平、延寿四坊,止于西市。一路上处处张灯结彩,车流涌动,蔚为壮观

到了东市门口,因为路上太挤,众人只好弃车步行,王励王勃两人一前一后护着三个妹妹往里走,慢慢逛下去。

待走累了,众人准备寻个饭馆坐下吃饭,等到晚上继续看花灯,可谁知出来玩的人太多,到处都满座,一连寻了四家也没有空位。

正发愁着,笔洗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家十郎在仙客来二楼,请诸位上去。”

十二娘仰头一看,姚元崇果真双手撑着窗沿站在楼上向他们招手。

挤上楼,进到包间正要打招呼,却见里面还坐着两个人,沛王和房玉馨

对于这个组合,十二娘有说不出的惊讶。

王勃遇见旧主,稍觉得尴尬,但沛王待他不错,且当时出面为他求情,于是恭敬的上前行礼。

王励、柔娘、萍娘三人见他们脸色不对,也拘谨下来,经介绍之后,虽然意外,但并不慌乱,礼貌的行礼拜见后,众人依次落座,颇显王家大气的家风。

“本王听说灯市非常热闹,出来看看。现在正要赶进宫里参加筵席,这包间就留给你们吧。”

众人起身与他道别,门口的数名便衣护卫拥着他离开了,气氛也随之轻松了几分。

十二娘看着双颊布满红云的房玉馨,思考着该不该询问。不问的话,她对他们的组合实在好奇,问的话又显得多事了一些。

正犹豫着,房家的丫鬟前来请房玉馨回家,她红着脸站起来与大家道别,临走时对十二娘说:“咱们好些日子没见,明日去馆里,我有很多话跟你和嘉娘说。”

十二娘笑着点头,送她下楼。

姚元崇留了下来,命人收拾桌面,重新布了酒席。

王勃与他聊起姚都督进京的事情,姚元崇抱怨道:“我爹在官驿里歇着不想动,就让我陪着吐蕃赞普和他的小儿子,今日去大昭寺,明日去曲江池,再择个日子去城外转一转。这冰天雪地的,我就没吃过一顿热饭,总陪着他们到处跑。好不容易今日得了沛王的传召,我才脱了身。”

众人听他说的有意思,一会儿问吐蕃人长的什么样,一会儿问他们说不说官话,席间热闹极了。

十二娘知道吐蕃人就是藏族人,并不是十分好奇,所以专心吃着东西,喝着热汤,想着馨娘脸上那诡异的红云是怎么回事。

窗外夜幕降临,灯笼都点起来了,灯火璀璨,十二娘的心思也就飘出去了。

姚元崇看天色不早,对众人说:“咱们上街看灯吧。”

众人纷纷起身,收拾整理了一下就往外走去。

街上人真多,平时宵禁不能上街,现在过节夜放,似乎全城的人倾巢而出了。

三个男生护着三个女生随着人流一边看灯一边走,姚元崇与十二娘走到了一起。

“一段时日不见,你的话怎么变少了?”街上太吵闹,姚元崇微微低下头在十二娘耳边问道。

十二娘搓了搓手,说:“没有啊,大概是太吵了,反而不知道说什么。”

姚元崇从怀里掏出一个红木雕的坠子,正面是释迦牟尼佛像,背面的云纹中刻了一个“芸”字,下面装饰着半尺长的大红流苏,十分好看。

上一篇: 异世蔷薇 下一篇: 唐朝大龄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