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龄剩女(107)
待到端午节当天,古闺秀一大早接到了宫里的赏赐,虽然只是一坛雄黄酒、一篮艾草和一匣子百索五彩缕,但宫里在端午节并没有大肆的发赏赐,得到赏赐的全是皇上的嫡亲,古闺秀在这其中,便显得十分特殊。
今日雍州李家的人都来卫国公府过端午,众人看着供在正厅的皇上赏赐,全都与有荣焉!
想那卫国公李靖还在时,皇家的赏赐也是这样隔三差五的就送到家里,连雍州的人也跟着一块享尽尊荣。
可自李卫公去世,再没这样的好事了,不想却因为一个“私生女”又有了当年的光景。
雍州李家的人都知道古闺秀是汝南公主的亲生女儿,并不敢对公主未婚生女有任何异议。
雍州李家长房的大奶奶季氏是雍州这一代媳妇中最拔尖的,因她婆婆大夫人在老家主持中馈并未进京,由她侍奉着太爷、老爷们进京,她也因此跟李二奶奶走动的最近。
她陪在李二夫人身边帮忙安排中午的酒席,待管事婆子都下去了,她笑着说:“归锦小姐可真不得了,不仅太妃娘娘疼爱她,皇上也看重她!”
李二夫人听了就跟别人在夸自己女儿一般,点头道:“可不是,谁也没想到事!说起来,当初谁都不知道归锦的身世,但皇上却因为‘政务’把她从并州接进京,都是有前缘的。”
李家内部议论古闺秀的话很多,关于她怎么进京,怎么被燕太妃发现,怎么与李家人联系上,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季奶奶如今听李二夫人确切的说出这个版本,更是惊讶,问:“一个小姐,还能管政务?”
李二夫人道:“这其中具体的事我也不明白,连我家老爷也不知道,恐怕只有皇上清楚,咱们妇道人家就不要问那么多了。”
“是、是,二夫人说的极是。”
李二夫人透漏这些消息,是有意的在抬古闺秀的地位。
李家有些人怕燕太妃随越王离京后,李归锦就没了撑腰的,已有了些议论。如今让他们知道皇上也会给她撑腰,就没人敢多说了。
正文 第七十八章 出游
得知李归锦不仅有燕太妃做靠山,连皇上也看重她,季奶奶心中大定。
不过,季奶奶又问道:“归锦小姐的婚事,宫中还没个说法吗?”
李二夫人也为这个头疼,不仅族里这些人一直在问她,连老爷也问过。但有燕太妃在前头,他们哪里敢自作主张的给古闺秀安排婚事?
“燕太妃先前说过要亲自帮归锦挑个好人家,许是在慢慢的相看吧。若是下半年再无消息,我请婶婶进宫打探打探。”
季奶奶心中嘀咕不已,雍州李家这么些人上京,一是为了皇上的赐婚,二是就是为了归锦的认祖归宗,三是把京中的人脉重新理一理。
他们原以为按照李归锦的年龄,在认祖归宗后,宫里马上就会下旨赐婚,到时候他们可以趁这个机会重新出现在京城世家的视线里。
不曾想,过去三个月了,宫里一点消息都没有。
季奶奶低声对李二夫人说:“若是有消息,还请夫人尽早告诉我,我们在京城待了快三个月,原是打算替归锦小姐送嫁之后再回老家的,可家中也离不得人,我婆婆已问了好几次,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排。”
李二夫人倒也体谅他们,说:“这来回京城一趟不容易,这些大事若能在今年一并办了,自然是极好的,可依照太妃娘娘和皇上看重归锦的形势,就算赐婚,筹备婚事也得个一年半载。”
“啊,的确,是我们想简单了……”李家原以为皇家会着急把这个老姑娘嫁出去而一切从简。
两人说话一路远去。
季奶奶当天回去之后同族中长辈商量,决定先回雍州,等归锦的婚事有了确切消息再派人进京。
不过这都是后话。
却说端午这天下午,古闺秀应了狄仁杰之邀与他一起出门玩耍,但随行的还有李叔玥和李季玖两个弟弟,以及杨威及八名护卫,并俞风、琬碧在旁伺候。
狄仁杰在春熙楼等她,不想来了这样浩浩荡荡一拨人,一时愣住了。
古闺秀歉意道:“我父亲和二伯说端午人多,要出府玩必须要兄弟陪伴,所以……”
是因为之前柴源轻薄古闺秀,所以长辈不放心吧?
狄仁杰想到这些,一点也不觉得人多叨扰,反而觉得放心,正该如此。
他笑着跟李叔玥、李季玖打招呼,带着大家一起往通济河看赛龙舟去。
“你知不知道有哪几支龙舟队?”古闺秀兴致勃勃的问道。
狄仁杰一早打听清楚,说:“今年京府尹筹备的比较隆重,龙舟赛有两场,第一场是各个衙门的,第二个是坊间的。”
古闺秀惊讶的不行,问:“各个衙门还组织龙舟队来比赛呀?”
狄仁杰点头道:“是啊,原先本是太祖一时起意办了一年,后来便延续下来。不过这么多年一直没什么悬念,年年都是羽林军胜出。倒是坊间的比赛比较有意思,龙舟每年都有些花样。”
李叔玥在旁说:“我听说兵部今年卯足了劲要夺冠,应该比往年精彩一些。”
李季玖笑嘻嘻的说:“我猜兵部不敢,如果羽林军输了,皇上颜面何在?我赌羽林军今年继续第一……”
古闺秀听他们讲的有趣,一路说笑着走到通济河边,而此时两岸早已围满了人。
狄仁杰有些汗颜的说:“原想在沿河的酒馆里订一间靠河的包间,但是人太多,订不到了。”
京城遍地都是官,勋贵又多,这样热闹的节日,寻常人的确占不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