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朝大龄剩女(81)

作者: 阅读记录

古闺秀反复思量,终是长叹了一口气,当初李德淳虽然有错,但也因为母亲误解了他的心意,造化弄人!一味的埋怨李德淳不能让母亲死而复生,母亲若是泉下有知,得知误会解开,也会瞑目的吧?

“横竖无事,去庙里过年倒也新奇,只是不知道我和琬碧是女子,去庙里方不方便?”

李德淳大喜,说:“无妨无妨,福山寺后面有专门给香客准备的厢房,你若愿意去,我这就去寺庙里打点一切。”

李德淳精神抖擞的出门去了,古闺秀和琬碧则在家里准备去寺庙里需要的贡品、吃食、衣物等东西。

到了年三十这天,李德淳亲自驾着马车载古闺秀来到福山寺。古闺秀看到庙里人声鼎沸,大为吃惊,她以为过年时大家都待在家里呢,没想到这么多人来寺庙里上香祈福。

李德淳在旁说:“现在还算不得什么,明天清晨时人更多,新年第一天,又有新佛像开光,很多人都想来沾些福气,甚至有人会在大殿里通宵礼佛!”

古闺秀随着人流去几个主殿上香磕头,又带着贡品来到汝南公主的牌位前祭奠。

供奉牌位的殿堂叫做长生殿,每个牌位前都有盏长生灯,层层叠叠的排列了上千盏灯,蔚为壮观。

古闺秀跪在牌位前闭目祈祷,希望汝南公主泉下有知,能够放下心中的怨和恨,登顶极乐。

她骨子里虽然不是汝南公主的亲生女儿,但她在汝南公主去世的那一天魂穿而来,若不是汝南公主极力保护女儿的肉身,古闺秀在这个世界又怎么活得下去?汝南公主临死前的极致母爱,她一直铭记在心。

李德淳跪在旁边,看着汝南公主的牌位,眼泪夺目而下。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心中悔恨、难过、想念,各种痛苦混杂在一起,让他泣不成声。他当年年少无知,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担当,直至悔恨一生,如果能够跟汝南公主一起勇敢的走下去,那现在一家三口该是多么幸福?

两人在长生殿里跪了很久,直到其他香客催促,其他人也要他们的位置祭奠亲人。

走出长生殿,李德淳说:“我这辈子是注定做不了一个好丈夫,但我一定会努力做一个好父亲。”

古闺秀叹道:“事到如今,你也不必背太重的心理包袱处处想着弥补我,我们都好好的活着就很好,娘那么爱你,一定会谅解你的。”

她这句话一说,李德淳喜极而泣,她说汝南公主会谅解他,足以说明古闺秀心中不再责怪他,已经想开了!

“好了,不要再哭了,过年就该开开心心的才对。”古闺秀劝道。

李德淳赶紧擦干眼泪,一个大男人在女儿面前哭的不成样子,他臊得脸都红了,可是内心大喜大悲的情绪,他又如何控制得了?

在僧人的带领下,两人在紧邻的两间厢房里住下。

等到晚上吃年饭的时候,主持请他们去膳堂吃饭,古闺秀原本还怕女眷跟僧人一起用饭不方便,但过去之后才发现,许多山下的香客不论男女老幼,全都坐在里面。长条的餐桌在大堂里绕了一圈,周围坐了近百人。

膳堂里虽然人多,但除了僧人多是些老妪老翁和妇人,鲜少有年轻女子在这里过年。古闺秀身姿高挑,模样出众,她身披青色斗篷走进来时,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李德淳领她在空位坐下,立刻就有坐在身边的老妪问她为什么到庙里过年。

她轻声答话,说是来祭奠母亲的,老妪立刻露出关怀的神色,与她交谈起来。

虔心礼佛的人,除了有慧根的佛弟子,多数是些疾苦的百姓,或是贫穷疾苦,或是遇到天灾人祸,将菩萨当成精神的寄托。古闺秀听周围老人家说家常,听到家中有难的,她为之伤感,知道有些是生活好转前来还愿的,她也替他们高兴。

一顿饭慢慢吃下来,古闺秀似是尝便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李德淳却有些担心:“早知道你这样感怀,就不带你来了,徒增烦扰丝。”

古闺秀摇头说:“我从小被爹爹呵护备至,都快要不知人间疾苦了,知道一些百姓家的事,也是对我的一种教育,教育我要知道珍惜、感恩和怜悯,我现在好好的生活着却为一些不必要的事烦忧,却不知有人能够活下去已是不易。”

李德淳望着古闺秀连连点头,心中对女儿有说不出的满意。

晚上,各个大殿里灯火通明,僧人和香客在诵经守夜,与寻常家里过年的样子十分不同。

庄严、虔诚而又温馨。

古闺秀买了一本《妙法莲华经》,李德淳逐段逐句的教她读。直至夜深,殿外又下起了鹅毛大雪。

李德淳说:“深夜寒冷,你不要守夜了,早点歇息,明天还要去梅林游览。”

古闺秀与他一同起身往厢房走去,路过寺庙后门时,李德淳在一个回廊中突然停下脚步,低声说:“你在这里等我片刻。”

稍瞬,李德淳身姿敏捷的胯下栏杆,三两步的冲到不远处的一个房屋中,低声喝道:“哪里来的小贼,除夕之夜入庙偷窃,不怕惹了天怒。”

一会儿就有孩子的哭声从屋里传出来。

古闺秀跟琬碧对望一眼,携手走了过去。

正文 第六十章 雨中情(10)

黑夜之中,依稀可以看到一个瘦小的男孩儿被李德淳拎在手里,他们脚下有散落的大米和土豆等物。

男孩儿不停的求饶:“大爷饶命,我和妹妹找不到东西吃,快要饿死了,迫不得已才偷东西吃,大爷饶我这一次吧!”

上一篇: 唐朝笔记 下一篇: 我娘是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