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品天下(420)+番外

作者: 桂仁 阅读记录

刚刚高绣茹主动认错,也是因为如此。不管她在不在京城,是她府上的下人犯了错,就是当主子管束不力。

要说起来,皇上也觉得义女很亏。因为公主府的下人都是皇家差遣的,要是不治公主的罪,难道要治皇上或者太后的罪?这分明不可能嘛!可事情已经闹出来了,要是不给百姓一个交待,那得让人怎么说?

还没等高显想出个解决办法来,又传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公主府那个管事孙朋义第二天一早就找到了,坏消息是他死了。

要说他死在哪里不好,偏偏死在人来人往的京城闹市之中,拿根绳子吊死在了一棵歪脖子树上,给赶早市的百姓们发现,迅速报了官,又在他的身边找出了一封遗书。

遗书上写得很清楚,说用公主府第下套骗人银子之事全是他干的,那三千两银子也都挥霍光了。因公主回京,又看死了两个伢记,他自知罪孽深重,怕官府追究,索性自尽,请大家别再追究此事了。

杵作来验过他的身上,并没有什么外伤,也没有服用过迷药烈酒什么的痕迹,故而断定是自杀。

可这件事能就这么了了吗?

当然不能。

因为孙朋义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到了自己头上,那么蒋伢记和孔伢记的死就显得无辜起来。况且他们可不是正常死亡,双双死在公主府门口,尤其是孔伢记,还是被那么多百姓“亲眼”目睹,给常国公主和驸马一刀一剑捅死的,那该怎么说?

三条人命啊,不是件小事。

当即就有御史上书朝廷,要求迅速处理此事,给天下人一个说法。

高显头更疼了,下了朝,又把自己的智囊团,那帮子丞相班底召来了。

可这件事情比处理选妃流言还棘手,常国公主不是普通的公主,她不仅是皇上的义女,关系着皇家体面,她还是三军统帅,镇守着西南重镇,在军中威望极高。尤其她还刚刚扫平了龙门山的匪寇,带着大批金银珠宝凯旋还朝。一个处理不好,不仅是皇上丢脸,还会让将士们心生怨懑。可你要不处理,难道要让天下人戳皇上脊梁骨?

这可真是给高显出一个大大的难题。

(月末继续求粉红~~~~)

第253章 温暖与感动

不管生活有多么不如意,可老百姓们每天睁开眼,该干的活总是要干的。

念福本来嫌呆在家里烦闷,想去祝家食铺帮忙,多少找点事做。可欧阳康不让,“眼下那边没你也行,你就在家避避风头。我先去国子监上课,回头也打听打听消息,再问问先生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昨天他虽敢甩下公孙弘不理,可常国公主是那么好得罪的吗?还是找家长拿个主意吧。

念福本来还有些不乐意,“我又没做亏心事,干嘛要在家里当缩头乌龟?”

可不知吴勉从哪里也听到了风声,一大早的过来,递了句话,“当缩头乌龟也好过当刺猬。公主上京,可是带了三千亲兵的,估计就在城外。若是圣旨一下,只怕随时都要进城,你要想给人当箭靶子就尽管出去招人现眼。”

这样一来,就算念福再想出门也不可能了,欧阳康还专门交待钟山把她盯牢。

可钟山似是有些神思恍惚,欧阳康奇怪了,“你这是怎么了?昨天那么大事也不在现场,是不是不舒服?”

钟山忙摇头赔罪,“昨天是我疏忽了,今天断不至于。”

那就好。欧阳康跟吴勉走了,念福只好家里蹲了。

闲着没事能干什么?做饭呗。

精心烤了几炉甜点,又做了包心鱼丸等几道小菜,让人送去平国公府了。

当然不是讨好谭夫人,而是拜托管事送给西山静养的平国公。昨天受了这么多的气,念福是真的很想念那个总是无条件护着自己的平国公。

只是她送东西过去却并不是让他回来给自己作主,反而让下人带话说,“我们姐儿说她很好,没什么事。就是管事您听到什么风声,也千万替我们姐儿瞒着。国公爷是在养病呢,可不能让他操心。等到年下做了好腊味,我们姐儿说还要给他送来的。”

管事的本以为念福送礼来是想求助。没想到她会这样说,倒是颇感意外,意外之余又有些感动,想想叫人来交待一番,带着她的东西去西山了。

今天的北市格外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两根宫绢做的小彩旗。迎风招展,喜庆而别致。

“这是在做什么?”有外头来的客商不明所以的问。

知道内情的人羡慕不已的告诉他,“北市的商户们因为给太后千秋节进献寿礼有功。全都得了皇宫的赏赐哩!”

居然有这等好事?外地客商惊叹不已,可一时又指着一处大棚问,“怎么那里没挂?”

在一片彩旗的衬映下,独独一个没张灯没结彩的祝家食铺显得颇为落寞与凄清。

这个内情那人也不知道了。听说代表北市献菜的不正是祝家食铺么?怎么别人都赏了,就是没她家的?

可是外地客商忽地又瞧着不对劲了,“嗳,怎么这么多人往他家去?”

抬眼一瞧,可不是么?祝家食铺门前已经来了不少人,还个个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朴实的善意。

“来喜姑娘!”东边卖海产的大叔是个大嗓门,来了就嚷嚷,“快把东西接着,这是皇上赏的宫绢,两样各是五尺布,够做一身衣料了。这两只鲍鱼你家姐儿来看过好几回了。都没舍得买,这回咱家沾她的光得了赏,这鲍鱼就送她吧。我家还要忙生意呢,就不多说了啊,走了。”

上一篇: 我娘是村长 下一篇: 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