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天下(545)+番外
沐劭勤无法拒绝了。
太后这点没说错,关起家门来他想怎么纵着自己媳妇和闺女都行,可出了门,也能这么胡来的?一次两次。人家会原谅你初来乍到,可时间长了怎么办?
蕙娘是没读过书,却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很主动的开口谢过太后,领着二位尚宫回来了。然后,念福开始忧伤了。
她有很多大事要忙好不好?哪有工夫学什么狗屁规矩?
可负责盯她的赵尚宫却道,“不必郡主刻意的学什么,有奴婢跟您身边,一样一样的指出来,您照着做,慢慢习惯了就好了。”
于是乎,念福走路有人管,喝茶有人管,连坐下来喘口气也有人管着了。
“您这走路的姿势不对,大家闺秀可没有这样往前冲的。您看奴婢,把肩放平,背挺直,腰定住,不急不徐的往前走就是了。”
“您这喝茶的姿势不对,大家闺秀可没有这样囫囵吞枣的。您看奴婢,先把茶杯托到手中试试温度,再用茶盖撇去浮沫,再轻轻的抿一口,注意不要沾上唇上的胭脂。”
“您这坐的姿势不对,应该两腿并拢,放于身前,微露一点鞋尖即可。”
……
平心而论,这个赵尚宫真是好脾气,没有疾言厉色,也没有挥舞起小针扎人,一直和声细气的跟念福讲道理,并做出正确的示范。念福也承认,她的一举一动都很优雅很好看,就跟最标准的礼仪小姐似的,可问题是——
她做不来呀,啊啊啊!
快来个人救救她吧,就为了跟师父讨论一下加工粉丝的工具和步骤,她都得挂起个帘子,象个花瓶似的坐在那里,慢条斯理的等着下人把她的话传出去,再把祝四霖的话传进来。
眼下再来个余三胜,就更费劲了。
明明三个人,十分钟就能说完的话,生生扯了半小时,还没弄出个所以然来。
受不了了!
念福一个箭步上前,掀开帘子,冲了出去,“姑姑,规矩我们回头学,眼下先让我们把正事说完,这是大事,可耽误不起。”
赵尚宫并不生气,只是紧追着问了一句,“郡主说的是回头是什么时候?是说完这件事吗?”
“是。”念福情急之中,也没去细想,张口就道,“说完了这事,回头要怎么学都可以,眼下先把这件大事办了,好吗?”
“好。”赵尚宫应得很痛快,站在一旁再不干涉念福说话做事。
拿出纸笔,把自己记得的后世做粉丝的方法说了个大概,余三胜和祝四霖都是老师傅了,一听就能明白,帮着她把细节修补完善。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全部搞定。
念福松了口气,“我先拿些绿豆来做第一批,到时请二位师父都来盯着,看有什么不对,也好改正。”
余祝二人没意见,赵尚宫却有,“既然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这种事就不需要郡主亲力亲为了吧?否则,皇上让御膳房来帮忙,又是为何呢?”
余三胜忙道,“确实是应该由御膳房来做的,到时若有什么不对,再请郡主来指教就是。”
赵尚宫这才满意,念福也不好说什么了。
不过有这么好的构想,却不能由自己亲手完成,这爽感,实在不是差了一点半点。
祝四霖宽慰她道,“本来一个好厨子就不必自己亲自动手做每一道菜,你最近还是抓紧时间学规矩吧。”
好吧,念福跟着赵尚宫回去了,却没想到,接下来生活更加痛苦了。
姥姥来看她,她想滚姥姥怀里说会儿话,被告知于礼不合。姥爷来看她,想把她带出去放放风,被告知于礼不合。好不容易捱到时间了,念福想去看看她娘,请个安问个好,也探望一下战友的学习情况,却看到蕙娘正在被李尚宫告知,“王妃这么做,可是于礼不合的呢。”
……
老爹在旁边看着,干着急却无可奈何。
人家一没打人,二没骂人,耐心之极的教你规矩,还好意思说什么?
好吧,没什么可指望的了,回自己屋老实学着吧,念福内牛满面的去继续努力了。
※
鸡爪山下。
一队士兵正押运着粮草往京城方向而去,可是忽地,隐隐听到马蹄震动的声音。长年的军族生涯,让为首的女将立即警觉起来,迅速下令,“就地隐蔽,分前中后三队把粮草围在山下,斥候到前方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士兵们答应着,迅速调整队形,很快就形成三个背靠后面的绝壁,以粮食为中心的包围圈,而负责侦察消息的士兵火速飞奔出去,不一时就带回消息。
“将军!前方有不明大梁军队在和人交战,只是也没有打出旗号,不知道是哪里的队伍,眼看似乎快要落败了。”
高绣茹心中纳闷,她熟知兵事,知道这一带还算太平,并没有什么土匪强盗出没,这是哪里的军队在跟人交战?可既然遇到,总不能不管。命二位副将留下保护粮草和随行的户部官员,自己带一半人过去增援。
可大胡子的许副将不同意,“将军,咱们这回领的任务是押运粮草,其他闲事还是不要管了吧?万一给人冲撞了粮车,那可如何是好?”
户部随行出来掌管钱财购买的林大人也是这个意思,“公主殿下,眼下京中正等着咱们的粮食,还是先运粮要紧!”
高绣茹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哪有看着咱们的军队遇险,而不去管的?此处背靠绝壁,易守难攻,你们只要好生守着,纵是有敌来犯,也轻易冲撞不到,我去看看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