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天下(940)+番外
是不是兴哥儿大家还不敢肯定,不过确实是瑞安无疑。
邹元亮忙扶起老爷子道,“您可都听着了,眼下郡主已经去救兴哥儿了。不管怎样,您都得保重好自己身子,否则孩子寻回来了,咱们谁认得出真假?”
孙老大夫胸口剧烈起伏着,闭目吐纳了好一阵子,才跟他道,“给我取参汤来,再拿笔来,重新给我开个方子煎药去。”
他自己本身就是高明之极的大夫,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更是清楚无比,原先日子安定,他的身子也保养得极好。之所以老得那么厉害,主要是精神打击太大,又见报仇无望,意志消沉才那么快的憔悴下来。
兼之后面又被徐子骞送来的消息一刺激,以为寻回小曾孙无望,老人生无可恋,这才心若死灰,一心等死。
可如今希望就在眼前了,他怎么能倒下去?
老人家的精神提起来,身上的病就好了一半,再加上有他自己和邹家的调理,恢复得很快。只他年纪太大,想亲自出门寻人那是坚决不被允许的。
杜川走时,再三对他保证,一定会尽全力救回那孩子。
只是等到杜川上了小松山,却是傻眼了。
小薯仔丢了。
连一向冷淡少话的玉椒都急哭了,昨晚那样一场大乱,她好不容易脱身之后,就去找白宣了,可整个后山都快找遍了,就是不见他和小薯仔,连旺财都不见了。
而从后山赶上来的那些侍卫也没一个发现他们的,竟是谁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杜川急得眼睛里几乎要冒火了,他怕有人对孩子不利,先把这个消息压下,重又带了人细细的把整个小松山找了一遍,最后终于在一处不是正经路的地方发现了有人搏斗过的痕迹,还有残留干涸的血迹。
然后有侍卫终于想起来了,“那个老道!”
那晚山上除了他们,可只有冲虚逃脱了。难道他竟是阴魂不散的找上了白宣。抢走了孩子?
除了这个,似乎也没有别的理由了。可还想搜索线索,却因为昨晚的一场风雪,把许多痕迹都掩盖掉了。
消息报到破园。苏澄生生把轮椅的扶手都给掰断了!
小薯仔那是全家人的命根子呀,要是他有了好歹,真是不要一家人活了。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苏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瞒住老太太。
只说山上下了雪,路上不好走,所以念福索性决定带着孩子在山上住几天,等到法事做完了再一起回来。
正好白宣的儿子出痘疹,老太太知道之后,也弄得人心惶惶的。“不回来也好。正好把家里彻底清扫一下,省得残留了病气。”
安抚了她,苏澄派人去跟那些土匪交涉了。所谓的万两黄金肯定是没有的,有也不能这么痛快的给他们。只说要时间筹备,先拿了一千两银子让杜川送去。换几个药王庙的师父回来,也麻痹一下他们的警惕性。
然后苏澄亲自让人抬着进了宫一趟,把这事秘密报给了皇上。郡主被劫是大事,虽然是她故意作饵,但苏澄也知,没有官府的配合,很难全身而退。
“……眼下正值新年。臣以为,此事不宜声张,以免扰乱人心。恳求陛下让臣带人暗中解决此事,也能扫清匪寇,为民除害。”
高显允了。
想想还特意从宫中禁卫里调了一支三百人的精兵给他,冒充水龙队。就以新年将至,要四处检查消防工作为由,让他秘密带队去救人了。
“除了头领带回来审问,其余的,格杀勿论。”
苏澄领命去了。有了这三百人,更关键是有了奉皇上之命的金字招牌,要扫平一个土匪窝绝对是足够了。
但麻烦的是要怎么把念福和孩子平安救出来?还有小薯仔,他究竟在哪儿呢?
京郊。扶南县。
年关将近,街上变得越发冷清。不比京城热闹,这里的商户们大半都已经收了铺子,回家过年了。只有少数几家店铺,还在营业。象街角的那家刘记面摊就是,不过因好几个伙计休假,也收了一半桌椅,经营的花色品种也精简了许多。
原以为今天不会有什么生意,没想到下午呼啦啦来了十几个客人。全是年轻小伙子,一个个风尘仆仆的,听口音大半还是京城的,不知是哪里的浪子回了家,闹哄哄的在那儿说说笑笑。
刚给他们下了一大锅鸡汤面,又有客来了。
瞧着是个道人,这就够惹人注意的。而更让人注意的是,道人怀里还抱着个孩子。
进来就道,“要一碗面,一碗米汤,要是有尿布,也给我几块来,我给钱的。”
似是瞧出伙计的疑惑,道人苦笑道,“实不相瞒,这孩子不是我的。是他生来克死了母亲,刚又克死了父亲,家里人怎么也不肯要了,硬塞给我的。我什么也不曾准备,带着这么个小娃娃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听他这么一说,伙计的疑心打消了。不过尿布没有,给他寻了几件旧衣裳垫垫吧。米汤也没有,只有面汤。
道人倒也不挑剔,千恩万谢的自寻了个角落坐下,也不管那孩子,自己先稀里呼噜的吃起面条来。
原本安静的孩子闻到食物香气,又开始嘤嘤的哭了,明显是饿坏了。
道人给了他几口汤喝,孩子老实了,又努力张大小嘴,想吃那面条。可惜牙太小,面条又宽又厚又有韧劲,根本吃不动,急得又开始哭。
旁边有个年轻人不忍心的转过头来,“伙计,给这孩子煮点米汤吧。瞧这饿的,多可怜。”
伙计才想答应,那道人却不想招惹麻烦,三两口把面汤喝尽,赔笑道,“不必了,多谢这位公子的好意。我还赶路呢,先带他回道观里去,再慢慢熬粥什么的,否则天晚了就不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