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品天下(992)+番外

作者: 桂仁 阅读记录

“当年你上了京,他们都说你死了……娘都快伤心死了,天天自责,不该那样吵架……”

“我……我也以为你们死了……他们带信来,说是咱们家乡那块被人屠了城,你们……咱们全家都死光了……”

“是哪个不负责任的乱嚼舌头根子?当年战乱,确实是被屠了城,可咱们之前就走了。娘怕你回老家去了,带我们迁到了您老家的江城,至今那山上,还开着当年的济仁堂,底下也有,就怕您回来找不着。”

“什么?你们回了我老家?”

“是啊,娘还让我们哥几个复了田姓,就大哥还让他姓高。只我们也上京来打听过,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位田姓大夫,这些年才作罢,爹您到底是哪一年来的京城?”

“啊?那婆娘居然肯让你们改姓了?我一直就在京城没挪过呀。我以为你们死了,心里愧疚,所以一直跟人说我姓高,你们怎么找得到嘛!”

……

看这老爷爷又气又急的直拍大腿,那小女孩忽地扑哧笑了,童音清脆,这一笑倒是把大家都逗乐了。

有人听出点子意思来了,“既是亲人团聚,老爷子您就快点跟儿子进屋去好好说说话吧,前头有小连和小罗大夫招呼着,应该没事。”

对对对。人们善意的笑着,把时间更多的留给久别重逢的父子。

等到父子相携来到破园时,念福听到了一个不知该说传奇还是狗血的故事。

高老大夫本姓田,是个江城里的小郎中。战乱中流连失所,却在一次意外里,救了高家的员外郎。得蒙青睐,把独生女儿许配给了他。

因田家家贫,高家富庶,这门婚事便算是入赘。在那样的年代,能有个安定的家就不错了。高老大夫也没介意。

成亲之后,夫妻和美,一连生了四子三女,儿孙满堂。高老员外看着一屋子的高氏儿孙。在满怀欣慰中,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几年安稳日子,高老大夫忽地一次被友人醉后打趣,说他是高家门里唯一的外姓人。未料高老大夫上了心,回去就跟老妻商议,给个儿子也跟他姓吧。

不过老夫妻不知怎样说岔了,最后吵了起来。

高老夫人一气之下,说,“你个赘婿,凭什么要儿子跟你姓?”

高老大夫也生了气。“你要不生儿子跟我姓,我再找人生去!”

高老夫人当然就话赶话的说,“那你就去呀!”

高老大夫一怒之下,就来了京城。

却没想到,随后家乡战乱。就得到全家已死的消息。而高老夫人后悔不迭,听说他去了上京,几番托人来寻他,结果却因为姓氏问题,阴差阳错,生生骨肉分离了十几年。

得知实情后,高老大夫是一天也多呆不下去了。

“我得回去。好好过个年。我那老妻尚在,想也时日无多。还有家里的孙子孙女,听说重孙辈的都出来好几个了,我得去认认。这药堂的事情有罗武和连成就够了,我已经把平生所学相授了,他们欠缺的不过是经验而已。”

田南仲忙道。“要怕人手不够,年后我可以派几个老成大夫过来。都是在我们那儿早学出师的,不怕误事。”

念福一笑,也不挽留,只让人打点了礼物。送高老大夫离开。

倒是苏澄听了纳罕,多问了一句,“那你怎么就找来了?”

田南仲激荡的心情略略平复,想想也觉奇怪,“不知道哇。前些天,突然有人在我家药柜上留了个条。上面写了我爹可能在京城北的济仁堂,我就找来了。”

“那个条呢?”

“在这儿。”

那是一张普通的包药的粗纸,似是用指写就,上面的墨迹早已晕开,根本看不出底细。

苏澄也没多说什么,把纸条还了,只祝福他们父子一路平安。

倒是老太太很是念了几声佛,说这是好人有好报,他们家行医济世这么多年,感动了上苍,神明才保佑他们一家团圆。

贺嬷嬷凑趣的说,老太太也行善积德这么多年,郡主心地更是没话说,老天再怎样,也要保佑她们一家子幸福美满才是。

老太太听了只是笑,只那满眼的期待却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高家父子说走就走,真是半刻也不停留。

而破园的福报,也跟着来了。

“大少爷,大少爷回来了!”

当门房惊喜的把这消息在破园嚷开时,全家人都丢下手里的活,跑了出来。

老太太险些把手上的念珠掉到地上,看她激动得也要去迎接,贺嬷嬷却把人拦住,“老太太,您就安心坐着吧,外面天冷,要大少爷看着您接出去,怕不得生气?”

“也是也是。”老太太复又坐下,可到底坐不安稳,一迭声的吩咐着,要茶要点心,又要人赶紧去厨房加菜。

想想又嘱咐一句,“让康儿先去见他媳妇,小两口好好说说话,再来见我。”

窦容若下了马车,看着破园的大门,突然有几分胆怯。

虽然有郡主的入住,但破园的大门并没有如寻常府宅一般讲究的摆上大石狮,建起高大的门楼,还是一如当年钟山主持修缮般低调而温和。

甚至都没有挂上主人的姓氏,只门后的巨大假山上雕琢着气韵万千的两个大字——“破园”。

这是苏澄未残前的手书,张扬而锋利。

就象两个威武门神,镇守着这个家门,以至于让窦容若都不由心生颤栗。

因为她知道,门的那头,是欧阳康的家,他和另一个女人的家。那自己,可以进去吗?

“紧张吗?我也有点。”

上一篇: 我娘是村长 下一篇: 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