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囍(616)
赵成材见她又发愁,故意逗趣,“没关系,等咱们娃儿生下来,就有人给你看店干活了。”
“你还真敢想,连这么小的娃娃都不放过,真是省钱省疯了。”章清亭笑过,心情好了许多。再艰难的日子也不是没过过,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今日,是孟子瞻离开扎兰堡的日子,他来此虽然才一年不到,但干的几件大事还是很得民心的。
尤其是最后那一下,居然把薛家给撂倒了,虽然还没出最后的结果,但听说薛何两家这回可没好果子吃了,简直是大快人心,百姓们夹道相送的着实不少。
孟子瞻来的时候是轻车简从,回去的时候还得拖着年前赵成材刚捎来的那堆行李,再加上百姓们送的万民伞和土仪之物,这就无法轻松离去了。只得下马步行,一路走,一路回礼。
章清亭和家人夹在人群之中一起相送,她也存着份好奇,扎兰书院到底要送什么礼?没想到,扎兰书院不仅给了孟子瞻,也给了所有乡亲们一个惊喜。
码头上,扎兰书院的老师孩子们全都准备就绪,拿幕布将当中一圈地方围了起来。只得孟子瞻一到,撤去围幕,里面几百个孩子排列得整整齐齐,只等老师们一声令下,前头是几十多个学生坐着抚琴,奏响了著名的送别曲《梅花三弄》,而后面站着的孩子们便依着琴韵,大声背诵起诗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朗朗的读书声一段又一段整齐而又响亮地回荡在扎兰堡的上空,回荡在每一个百姓的心间,更深深地烙印在了孟子瞻的心头。
最后赵成材和李鸿文二人将手中一副十米长卷当众缓缓打开,那里面是一份扎兰堡师生集体抄录的论语,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在上面写了一段话,留下一个名字。
孟子瞻很是动容,上前珍而重之地把书卷接过,“这是我收过最好的礼物了。”
别说是他,连章清亭看得心下都赞叹不已。这份礼物当真是别出心裁,又情真意切。看着自家相公在其中挺直的背影和受人尊敬的无数目光,她觉得,赵成材当初要办学堂这条路子还真是走对了。一个家里,需要有人赚钱来安身立命,但也要有人甘于付出,做些这样留名不得利的事情,如此才能真正受世人尊敬,又不用委屈自己。
晚上归家,赵成材摸摸脸,纳闷不已,“你今天老看着我干嘛?”
章清亭挑眉逗趣,“看你生得美呀。”
赵成材翻个白眼,却给逗笑了,“有件正经事,找你商量呢。”
原来上回听丁老汉说起有些家里离得远的学生上学多有不便,赵成材便留了心,回去跟几个夫子商量了下,在学生当中做了个调查,原来竟有超过五成的学生上学路上就要花费一个时辰以上,还有三成也得半个时辰,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住在周边。有些家境好的,便搭伙雇车,可大部分家境不好的,就只能起早贪黑地赶路了。若是赶上下雨下雪,那就更加吃力。
赵成材便出了个主意,“我们也不想平白增添乡亲们的负担,大伙儿已经捐不少钱了,没的老是麻烦大家。便想找些人家出几辆马车,分几个主要方向接送。也不用一一送到家,就从学校沿着主要路段,跑一程就行,做学生的也该吃点苦,不能太娇惯。”
听及此,章清亭已经明白了,“这又是要我出人出力吧。”
赵成材嘿嘿一笑,“这一开始也不好去找人说,鸿文说他家可以出一辆,咱们家那辆车当然得留着你用,只能不能再匀出两匹马来,套一个拖粮草的平板车就行。咱们先把最远的地方解决掉,要是有其他乡亲们看了,自己愿意驾车来帮忙的,那就最好了。”
章清亭想了想,“既然要做,那就做好,免得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反而影响不好,你既是书院的老师,那咱们家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就跑最远的那条路吧,你们明儿上课时说一声,中午我就让保柱套了车回,以后这事就交给他了。”
“多谢娘子大力支持!”赵成材装模作样给她行了个礼,又悄悄嘱咐,“你到时在马车上挂上咱们家的标志,就是做了好事也得让人知道才好!”
“你还是君子么?这么点小恩小惠还惦记着让人回报啊?”
赵成材呵呵一笑,“君子?君子也要吃饭做人,不食烟火的君子那可活不长,别说我了,就鸿文也打的这主意呢!”
“一丘之貉!”章清亭翻了个白眼,故作鄙夷,心内却很赞成。本来就是么?成天跑来跑去的,若是不求利,至少得让大家念个好吧。
一家人听了,也很支持,张发财还道:“那以后早晚我跟着一起去,带着这么多孩子呢,若是路上有什么事,多一个人也好照应。”
行啊,章清亭心想,有爹那张老脸往前一搁,乡亲们一看就知道自己家出的力了,也是给老张家积积口碑,大好。
从次日起,果然就有两辆马车开始接送,李鸿文还特意带来两块在家赶制的木牌,上书大大的“学”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书院给孩子们用的马车。至于自己家的名号,斗大的李字早写在了车棚的另一边。
章清亭派来的平板车没棚挂字,赵成材想想不甘心,便把那“学”字马牌挂一只马脖子上,另一面写上个“张”字,才高高兴兴打发保柱和岳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