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月长孙皇后(232)
“母后!”
丽质奔过去,扑在了母亲怀里:“母后,大哥做给丽质的,好看吗?”
丽质手上拿着珍珠链子,晃在母亲眼前,无忧接过看了,赞赏的望向承乾:“好看,承乾真棒!”
承乾一笑,脸色好得多了:“谢母后!”
杨如夕望望无忧,神色似不比平日里和润,便是一礼,欠身道:“来了多时,太子也该休息了,先行告退!”
“淑妃且慢!”
无忧放下青雀的手,将丽质轻推到承乾身边:“我有话……想和淑妃单独谈谈!”
杨如夕心中一颤,美目流转万千光华,她说“淑妃”而不再是“妹妹”……
无忧眼中不见半点情绪,反幽深得令人由心发冷,没想到,向来温婉柔和的眼,没了温度,会更令人寒……
************
(1)吴王恪,唐太宗第三子,《资治通鉴》记,武德三年,封汉王,授益州大都督,贞观二年改封蜀王,十年,又徙封吴王!
(2)长乐公主,名李丽质,贞观二年,诏封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唐太宗嫡长女,长孙皇后所生,是唐太宗的第五女,李丽质以美貌闻名(哈哈,美女呢),又擅长书画,性格聪慧开朗,为人仁爱,深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宠爱!
第486章:君临天下之江山美人17
无忧与杨如夕走到院落偏僻处,叫李恪与承乾他们留在了一起,望望深秋满处落叶纷黄,心中莫名感叹:“这秋……快去了,便该是寒冬了!”
无忧拾起地上一片落叶,握住叶梗,在手中细细旋转……
杨如夕美目随之飘忽,似这枯叶无凭:“是啊,日子……过得真快!”
无忧转回眼来,目色无光,意欲喜怒难辨,杨如夕从未见过她这样的神情,垂了头,刻意避开无忧探寻的眼睛,衣袖紧攥、心中慌作一片……
无忧低眼一望,杨如夕纱质粉袖,已被攥起层层皱痕,唇角微抹丝笑,意味深长:“淑妃可知,这叶……为何要落?”
杨如夕颔首,轻道:“到了时节,自然要落!”
无忧点头,逼近杨如夕一步,目色安和,却更令人心生颤抖:“是啊,到了时节,既是落了,便落了,待得明年再生,树还是今年的树,可叶,却今已非昨!”
杨如夕心中震荡莫名,不禁脚下一阵不稳,无忧语声似水流云清淡,可隐意却重重若雾……
树,还是今年的树,可叶却今已非昨——
江山,还是那个江山,可天下之主却今已非昨!
杨如夕想明所以,忙强自稳定住心神,却不敢望无忧的眼:“皇后娘娘这话……淑妃倒听不懂了!”
无忧手指微松,叶片随风旋飞,笑容隐在了枯叶飘落的一瞬:“妹妹出身高贵,‘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1)’,想必该是读过的吧!”
杨如夕身子一抖,竟差点向后跌去,“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多么显而易见的警告!
杨如夕终向无忧望去,她的眼波澜不兴,却看得自己心惊胆战,原来……她什么都已了然于胸,只是适时而动、伺机而为……
看来,倒真不能小看了她!可是……她是如何怀疑起自己的呢?想来,她们可曾经情比姐妹阿……
杨如夕呼吸略略一滞,随而笑道:“皇后教诲,淑妃记下了!”
无忧灿然一笑,仍难辨心中情绪:“要真记下才好,莫负了陛下信任,可要真真当得起这个‘淑’字!”
无忧语语皆有用意,转身间,带起残叶微旋,婀娜体态,莲步款款轻盈,消失在密草茂树之间……
杨如夕微闭双目,尤立在当地不能平静,真好一个杀人于言语之间,无声无息的刀枪剑戟,锋芒分明尖利,心,竟有一瞬间窒息……
“母妃!”
恪儿稚嫩的声音,突的飘荡至耳里,淑妃睁开眼,只见一小小身躯,自密树后闪至眼前,目光隐有一丝诡异……
小小年纪,怎会有这般眼神,杨如夕不禁一颤:“恪儿如何在此?”
恪儿突拉住母亲的手,目光坚定不肯移视:“恪儿长大要母妃作皇后,保护母妃,不受别人教训!”
“恪儿!”
杨如夕惊恐万分,忙捂住儿子的嘴:“这话不得乱说……”
随着,蹲下身来,四处一望,方才轻声道:“记住恪儿,记在心里就好了,何时……都不要说出来!”
恪儿点头,杨如夕遂站起身,牵着恪儿的手,重又带上了清高傲人的微笑……
********
(1):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出自《四书五经》—《尽心章句上》第十七章:不干我不该干的事情,不追求我不该追求的东西!
第487章:风雨飘摇1
厚雪沾靴染白,梅红花飞、开了满枝又落,月照华林深处融融,白飞雪碎,转眼便是春了……
这年春季,正月乙酉(初一)时,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guàn)!诸文臣武将爵位封邑、各归其位,一切仿似步入正轨,当然,圣眷最隆者,非长孙家莫属,妹妹母仪天下,位居中宫后位,哥哥长孙无忌位高权重,最得君王宠信,就连舅舅高士廉亦位极人臣,府邸都为君王亲赐,气派远远超过其他府宅……
长孙家可谓荣宠无人能及,可无忧看在眼里,却忧在心上……
这天,照常向李渊请过安好,便回到丽正殿中,本欲劝说李世民、莫要给长孙家过度荣宠,可进到殿中,却见李世民跪在床边,正极为小心忙碌的粘贴什么,她未叫人通禀,李世民竟用心得不知有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