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同人)快穿之炮灰不走剧情(136)
看完谢必安立马把两本结婚证都给收走了:“我来保存吧, 咱们先去拍个结婚照,这结婚证上不给贴结婚照, 是个小瑕疵。”
白露逗他:“要不咱等等再领证?我记得再过几年,结婚证上就有贴结婚照的地方了。”
谢必安拉住她的手往外走:“大可不必, 到时候咱完全可以说结婚证丢了,来补办个新的,不就有照片了嘛!”
照相馆就挨着公社,两人走进去后,一位儒雅的老先生接待了他们,在谢必安表示想多拍几张合照后,老先生把他们领到了拍照间。拍合影的时候谢必安把手搭在白露肩膀上搂着她,老先生示意他把手放下来,他只当没听见,依旧搂得紧紧的。
性格温和的老先生笑笑摁下了快门,之后他俩又拍了几张,老先生收了钱,给他们开了个收据,叮嘱他们半个月之后过来拿照片。
临走前谢必安问老先生:“能洗成彩色的照片吗?”老先生摇头:“京市和海市应该是有的,咱们这里还买不到彩色胶片。”
白露跟着谢必安走出照相馆后,回头望了望,她总觉得这位老先生那身气度,不是一般家庭能养出来的。问谢必安,他只是听别人提过一嘴,这位老先生不是一般人,窝在他们这种小地方也是躲避外界的风雨。他来之前,公社根本就没有照相馆,要想照相得去县城。
谢必安笑着问白露:“时间还早,要不坐车去县城看看咱们在县城的家?”提起坐客车白露就忍不住摇头:“算了、算了,现在的客车坐一次感觉我都得晕好几天,以后有时间咱们再去吧。我想了想,虽然你有工作,赚的钱足够养家糊口,但短时间内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在村里上工吧。我毕竟是过来插队的知青,户口落在双井村了,哪有一天工不上的道理?”
谢必安不想离白露太远:“要不,我给你在县城找个清闲的工作吧?这样咱们就可以搬到县城里住了,我以后尽量跑短途,这样晚上就能回家陪你。”
“遇到了再说呗,顺其自然,不用强求。我倒是想趁着高考前学点儿什么东西,中医制药怎么样?把那些能给凡人吃的丹药研究透彻,利用现代科技实现量产,既能赚钱,又能带动中草药种植,把中医发扬光大。等改开后,我要建一个大药厂,生产出来药国内平价,国外天价,狠狠地薅歪果仁的羊毛,想想就解气。”
谢必安帮着给分析可行性:“这主意不错,但首先得给你找个中医泰斗当师父,把你的医术给过个明路。我记得牛棚里有个姓张的老爷子会医术,据说祖上出过御医。如果他真有两把刷子,我来想办法让你拜他为师。”
谢必安虽然想把白露揣兜里走哪带哪,但他从来不会阻拦着她学东西、追求进步。白露是任务者,轮回做任务时,他若在身边能护着,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他那时另有任务不在她身边呢?因此白露必须要自己强大起来才行。
新鲜出炉的小夫妻中午在国营饭店吃了顿饭,去供销社买了些水果硬糖。谢必安倒腾了不少糖票,白露看有几张快过期了,就多买了些,他们虽然还没有办婚礼,但毕竟已经登记了,喜糖还是要发的。
大白兔奶糖虽然不要票,但价格贵,白露和谢必安都没有当冤大头的爱好,相对便宜的水果硬糖就比较合适了。拿得出手不显寒酸,也不会太出格,随大流挺好的。
来的时候谢必安蹬的飞快,回去的时候刚好相反,慢悠悠的骑着车,边走边跟白露介绍村里的情况。双井村解放前叫谢家屯,屯子的坐地户都是一个老祖宗,解放后外迁过来的人家越来越多,才改名叫双井村,现在应该叫双井生产队。
谢永军是大队长,他跟原身的父亲谢永康是堂兄弟,谢永康十几岁就跟着部队离开了家乡,跟着部队南征北战通信不方便,刚开始还能托人往家里捎个信儿,后来就渺无音讯了。
谢永康是家中独子,年迈的父母眼睛都快哭瞎了,本以为这辈子再也无相见之日了,没想到解放后他全须全尾的带着老婆儿子回家探亲来了。
在家住了没多久,两口子就匆匆走了,把年幼的谢必安留给了老两口。后来谢永康夫妻俩双双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若不是为了唯一的小孙孙,老两口还真不一定能承受得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谢永军父母早亡,老两口把他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照拂,盖房、结婚都是老两口给张罗的。因此谢永军和谢永康虽是堂兄弟,感情也不比亲兄弟差。谢必安之所以絮絮叨叨跟白露说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白露,不用跟三叔三婶儿客气,他不在家时,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尽管去找他们。
他俩到村口时正好赶上下午上工,几个婶子大娘看到坐在谢必安自行车后座上的白露,八卦之魂熊熊燃烧:“呦,子瑜回来啦?这带的是谁呀?这姑娘眼生啊……”
“确实眼生,没见过。子瑜,这是你对象?”
谢必安从兜里掏出结婚证亮了亮:“我媳妇儿,今天上午领的证,这回休假时间短来不及了,下回休假,办酒席,请大家喝喜酒。”说着还从帆布包里拿出买的水果糖分发给众人。
“子瑜这孩子办事就是敞亮,哎呦,这新媳妇长得好看,你看这细胳膊细腿的,说话文文气气的,看着不像是本地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