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同人)快穿之炮灰不走剧情(204)
晓宇十三岁考过了县试、府试和院试,成为一名生员,也就是秀才。院试分岁试和科试,岁试考中的是秀才,而科试则是对秀才定级别。
晓宇在通过岁试之后,又参加了科试,成绩优秀,被评为廪生。除了可以享受秀才可以见官不跪,免除一百亩土地的所有赋税的待遇外,每个月还会按月发给粮食。
白露本来打算买个一百亩的小农庄,毕竟不用交赋税,随便种种都是赚的。后来想想自家的情况算了吧,还是别给自己找麻烦了。
首先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农耕时代,要种地全靠人工,她家里没有壮劳力,良田买了之后,要么租出去,要么请长工,或者买人种地。她一个寡妇带俩孩子,靠着一手好绣活,养活两个儿子,并供他们读书,本身就已经够惹人注目了。
她刚开始搬过来时,周围邻居都不熟,还没那么多事,后来邻居们知道她是个寡妇后,就非常热衷于给她介绍对象。如果不是白露拒绝地快,又说自己生老二时伤到了身体,以后无法再怀孕,又对亡夫念念不忘,发誓一定会守一辈子,早就有人上门提亲了。
就这,现在还有不少人见面经常劝白露:“别那么死脑筋,你还是趁孩子小,再嫁一家,这样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有什么事还能有人跟你一起扛。”
白露:“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数来数去,还是顶数自己最可靠。你说我也不能生了,再嫁也不过就是跟人搭伙过日子,俩人没有自己的孩子,始终不过是半路夫妻,死了连人家的祖坟都进不了。
再有就是,我会一直供两个孩子读下去,改嫁后的夫家会允许我一直供儿子读书吗?若是不能,那我改嫁有什么意义?我明明可以自己供孩子读书,活得很好。凭什么要去拼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还要搭上两个儿子的前途?”
白露一句要供两个儿子一直读下去把想娶她的人都吓退了。读书是最耗钱的,哪怕她家老大何晓宇已经是秀才了,可他的科举之路还长着呢,再加上老二何晓宁,白露的负担真不是一般的重,他们如果家境好,怎么会委屈自己娶个年龄大的寡妇。这样的女人娶回家,既不能给他们生孩子,又不能勤俭持家,娶来图什么,难道图给她拉边套供养孩子吗?
何晓宇听到别人怂恿白露改嫁,气的直握拳头,不是他不愿意母亲改嫁,而是那些人给母亲介绍的都是些歪瓜裂枣。他的母亲值得更好的,如果真有合适的,他愿意亲自送母亲改嫁。
这傻孩子这样想,也是这样跟白露说的,结果换来白露一个脑崩:“你个傻子,你想想,娘不改嫁时,你们两个臭小子都得听我的,在家我就是老大。
改嫁到别人家,出嫁从夫。你娘我怕是要靠做绣活养他们一大家子人了,与其那样,还不如咱们娘仨相依为命。等到你和晓宁都考中进士,你娘我的好日子也该来了,何必要想不开要改嫁,往后这样的话不要再提,娘从无改嫁的想法。”
晓宇眼圈微红,他明白娘不想改嫁完全是为了他们兄弟二人,他要尽快长大,做护佑母亲和弟弟的那棵大树。
考中秀才后,晓宇通过考试,成功进入长平书院读书,兄弟俩一个在私塾读书早出晚归,一个进了长平书院每旬休沐才能回家一天,白露在家闲的无聊,从锦绣坊接了不少大图。
三年时间晓宁考过了生员试,成了廪生。白露通过在锦绣坊接绣活攒了五千多两银子,而兑换系统里的银两则更是多达五万多两。
母子三人以五百两的价格卖掉了卖了现在住的小院子,乘坐官船,前往云州府。用白露的话说,反正早晚都要搬去云州府,干脆就趁晓宇今年的乡试机会全家都去云州,省的考完还得回来。
至于晓宁进书院读书,云州府的云上书院比长平书院排名更靠前,可以让他去考云上书院。白露实在是被那些隔三差五登门的媒婆给烦透了。晓宇知道母亲最不耐烦跟那些三姑六婆打交道,自然非常赞成。
托锦绣坊的掌柜帮忙买了官船的船票,母子三人背着行李,坐上了去云州府的官船。站在船尾看着越来越远的县城,还真有些故土难离的伤感,白露揉揉晓宁的脑袋、拍拍晓宇的肩膀:“走啦,回船舱休息,站在船尾晃得我头晕。”
这真不是白露瞎说,原主是旱鸭子,船起航后她就觉得晃得难受,要不是偷偷往嘴里塞了颗清心丹,她现在已经趴在船舷上哇哇吐起来了。
晓宇赶紧扶住白露:“娘,晕船您怎么不早点儿说啊,看看您现在的脸都白了,小弟,走,别看了,咱们赶紧把娘扶回船舱里。”
在船上待了大半天,白露晕的睁不开眼睛,等船停靠在云州府,上岸后脚踏实地的感觉差点儿让她喜极而泣。天色不早了,白露还晕的难受,只能先找个客栈住下来。
母子三人不差银子,加上白露难受的很,何晓宇直接要了两间上房,白露住一间,他们兄弟二人住一间。白露往客栈床上一躺就睡了,晚饭是兄弟二人给端上来的,知道白露胃口不好,晓宇让店家给做了一碗炝锅肉丝酸辣面。
白露尝了一口,酸酸辣辣的挺开胃,喝了半碗面,往嘴里又塞了一颗晕车药,一觉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后整个人又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