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深吸一口气,一翻身便消失在了水中,一口气游出十几米再跃出水面。
绣娘坐到岸边的石头上,看着吴蔚在水面畅游,不禁流露出一阵羡慕,嬉水历来都是男孩子才能进行的游戏,除了住在海边的渔民,梁朝的女子会嬉水的极少,就算是有……也未必能有吴蔚这般胆量。
水中的吴蔚朝绣娘挥了挥手:“绣娘~。”
“怎么了?”绣娘起身,目露关切。
“绣娘,你可不可以把肥皂丢过来~”
“哦,好。”
绣娘从竹筐里拿了肥皂,迟疑道:“就这么丢,你接的到吗?”
“你就扔吧,使点儿劲,没事儿的!”
绣娘抡圆了胳膊将肥皂丢了出去,“咚”的一声落在了吴蔚身旁,吴蔚深吸一口气也潜到了水里,片刻后露出水面晃了晃手中的肥皂。
……
吴蔚美美地洗了个澡,经过这次潜水吴蔚更加确定了这个湖并不能送自己回去,或者说……此时此刻还不行。
那个牌坊还没有出现,这里是清庐县而不是牌坊上说的“于洪县”。
亲自确定过后,吴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难过多一些,还是开心多一些。
吴蔚上岸穿好衣服,绣娘让吴蔚坐到岸边的石头上,接过净布拧了拧,把吴蔚的头发包好,细细擦拭。
绣娘说道:“这几天天气虽好,到底月份还是小,过了晌午没有那么热,当心染上风寒。”
“我看院子里还剩下一些木板,等上完了梁咱们在院子里搭个柴房,里头放上浴桶,往后天气越来越热,每日泡个澡,卫生又消暑。”
“好,听你的。”
“等搬过去我上山看看,有没有艾草也采回来一些,寒病夏治,等到夏天入了伏每天都给你做艾灸,一直做到过了三伏天,以后只要别贪凉,就不会肚子疼了。”
“好~。”
吴蔚突然想到什么,说道:“还有件事儿,你回去以后和二姐说一下。”
“是什么?”
“二姐从有身孕以来是不是就瞧过一回郎中?她的月份也不小了,最好还是让二姐夫带二姐去一趟药铺,请郎中给把把脉,开些安胎补气的方子,再和郎中请教一下生产需要注意的事情。二姐这是头一胎,多留心些总是没错的。我总觉得……以二姐的月份来说,她的肚子有点大。”
绣娘的点了点头:“回去我就说。”就连未出阁的绣娘都明白,女人产子等同于在鬼门关走一遭。
绣娘给吴蔚擦头发的动作减缓,忍不住问道:“蔚蔚,你懂医术,你是不是看出了什么?二姐不会有事儿吧?”
“二姐从有孕以来就瞧过一回郎中,兴许是月份掐的不准,可能预产期也会提前,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二姐夫带二姐去药铺瞧瞧,最好能在生产当日请个有经验的稳婆再请个大夫来,卫生环境很重要,及时的医疗介入也很重要。”
第77章 上梁宴席
回张家的路上, 绣娘有意无意地加快了脚步,吴蔚知道绣娘这是在担心二姐,毕竟整个柳家也只有这位二姐于绣娘而言真正像一位亲人了。
吴蔚柔声宽慰道:“绣娘你别怕, 二姐的情况要等郎中瞧过才能下定论呢, 掐好预产的日子提前找个经验老道的稳婆先住进来,等我们搬走了张家也就有地方安置稳婆了, 实在不行我们去把回春堂的老先生请来, 他艺术精湛,心慈仁厚,二姐不会有问题的。”
绣娘点了点头, 眼中的愁绪却没有化开, 只听她低声道:“我虽然不懂, 但也知道女人生产就是从鬼门关上走一遭,二姐到了这个年纪才有第一胎……”
吴蔚忍俊不禁, 说道:“二姐这个年纪生孩子才是最好的,身体已经完全发育,还兼具青春活力, 要是早几年生那才危险呢。”
“真的吗?”
“嗯,放心吧, 二姐吉人天相,一定不会有问题的。”
……
回到张家,趁着做饭打下手的功夫, 绣娘悄悄和张老夫人说出了吴蔚的担忧,张老夫人毕竟是过来人, 切菜的动作一顿, 说道:“按照月份来说,二娘的肚子是有些大了, 许是当时月份小,郎中掐的日子不准,晚上我和水生说说,让他请郎中过来瞧瞧。”
“谢谢婶子!”绣娘激动地说道。
张老夫人轻笑道:“二娘是我们张家的媳妇,你和吴家姑娘有心了,是我们张家谢谢你才是。”
另一边,吴蔚和柳二娘子在西屋,吴蔚劝道:“二姐,你这阵子少食多餐,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你每天到院子里多转转,慢慢走个十圈八圈的回来歇歇,不累了就再出去走走。”
……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转眼就到了吴蔚和绣娘上梁的那日,提前几日张水生就组织同村的男子在院内垒灶台,把借来的桌面和碗筷儿搬到院子里,另外请了几个婶子带着自家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到市集上去采买食材。
按照吴蔚的要求不管摆多少桌,每一桌必须得有道鱼,肉食也要管够,好在这个季节鲜鱼不再是奢侈品,采买小队按照数量买了活鱼用木桶养在院子里,又买了一整头猪扛了上来,经验老道的婶子们提着自家的菜刀一拥而上,将整头猪肢解完毕,一块一块放好,撒一些盐来保鲜,哪个部位做什么菜好吃,婶子们早已烂熟于心。
再有就是宴席所需的蔬菜,在这样一个季节蔬菜更不值什么钱,参加宴席的村民们自发在自家菜地里摘一些带过来,象征性地从张水生手里拿个一两文钱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