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立刻积极回应道:“姑娘说的是!”
吴蔚劝降张成,侍卫在书房外听了个全程,原本他对吴蔚并没有报什么希望,甚至已经打算好执行宜王给他下达的第二套命令,若是张成不肯接受劝降,那么……将被就地斩杀!
谁知经过吴蔚一通侃侃而谈后,不仅张成被说服了,侍卫也服了。
这叫什么呀?
这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呀!
从前只是在戏文里听说过,使者单枪匹马出使,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扭转乾坤!
今日,他总算是见识到了!
此刻,侍卫已经不知不觉地将吴蔚隐隐放在了一个,几乎能和宜王齐平的位置上仰望了,自然很愿意和吴蔚闲聊,觉得吴蔚说什么都非常有道理!
……
“你们得陪我绕路走一趟清庐县,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姑娘都请大家伙儿吃馄饨了,不过是绕了那么一点儿路,有什么打紧的?”
清庐县离清河县不远,以他们的脚程,晌午出发,天黑就到了。
吴蔚担心这么多人的脚步声,吓坏半山小院里的老人和孩子,就只带了几个人陪着她一同上了山,其他人留在山下休息。
吴蔚已经很久没回过半山小院了,山洪之后,张水生带人按照原来的样子对小院进行了修缮,是以一切都还是从前的模样,就是看起来比记忆中的新了些。
吴蔚抬手摸了摸院门,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院门还是从前的老木板,被冲跑以后,又被捡了回来,吴蔚的脑海里闪过自己和柳翠微一起贴春联,贴门神的旧事,心底一阵柔软。
回想起这一路走来,还是住在半山小院的日子最惬意。
也不知道回到蓝星以后,自己和三娘还能不能找到一个类似的地方,弄个自建房住住,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再养几只狗。
吴蔚叩响了房门,张水生和张尺手中提着哨棒,从西屋走了出来。
家里住了这么多人,却只有张水生一个成年男子,着实不够,张尺便带着母亲也住到了半山小院。
见到是吴蔚,二人喜出望外,听吴蔚说明来意后,张水生急忙叫醒了众人,欢喜过后,一起动手收拾行囊。
柳正善和孙秋霜最后来到吴蔚面前,二人并肩而立,规规矩矩地给吴蔚行了一礼,叫道:“老师。”
吴蔚欣慰地点了点头,抬手摸了摸二人的头顶,说道:“去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咱们回家了!”
“是,老师!”
……
逃回来的时候胆战心惊,回家的路上却是一片欢声笑语,两辆马车满载着吴蔚的亲朋好友们,一同归家。
第323章 统筹安排
因车上有老人和孩子, 不易急行,众人整整走了一夜加一个上午才回到了泰州城,吴蔚问张水生要了两锭十两的银子, 交给侍卫, 说道:“劳烦这些兄弟陪我多走了这一趟,本想回到泰州城以后, 再好好请大家吃一顿, 不过殿下正是用人之时,我也不好占着这一百多人不放,就麻烦你找个机会带他们去好好吃一顿吧, 这些银子够吗?”
“够了, 又不去什么酒楼, 只把这银子交给军需官,让他采买些肉食回到军营里做上几锅便是。”
“如此, 就多谢了,请转告殿下,赶了好几天的路, 我这身子骨实在是遭不住了,容我明日一早再到王府复命。”
“姑娘请放心, 我一定替姑娘禀报清楚!”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入城之前吴蔚直接上了马车,强撑着回到了吴宅, 搀扶着柳老夫人下了车,又吩咐门房帮忙把老夫人的行李拿回家, 与众人挥手作别。
接到消息的柳翠微, 匆匆出门迎接,在半路上遇到了满脸疲惫的吴蔚, 正搀扶着自家娘亲走在路上。
柳翠微急忙上前,搀扶过自家娘亲,对吴蔚说道:“你快回房去歇歇,热水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你泡个澡去去乏,再睡。”
“知道了,那柳婶儿,我就先回去了。”
“去吧,快去吧,这一路上你最辛苦了。”
吴蔚转身,朝着卧房的方向走去,柳老夫人端详了柳翠微片刻,见女儿无恙,一颗心才彻底放了下来。
母女二人慢悠悠地朝着柳老夫人所住的院子走去,柳老夫人忍不住拉着柳翠微说道:“蔚蔚那孩子,该是累坏了。昨夜骑了一宿的马,没得歇息。你一会儿到厨房去,给她做些好吃的,吃饱了才有精神。”
“知道了娘,先让她睡吧,炖汤也要一两个时辰才到火候,等汤炖好了我再叫她起来。”
……
另一边,宜王府的侍卫将那一百二十人带回大营,并严格按照吴蔚的吩咐,带着二十两银子去找到了军需官,说明了情况,警告对方不准中饱私囊!
军需官捧着二十两银子,虽然有些心动,但他也知道眼前人的身份,是自己惹不起的存在,只得打消了私藏一点点的念头,待侍卫走后,军需官就老老实实地去找上峰说明情况,领了出军营的牌子到市集上采买去了。
虽然泰州城的城门紧闭,但是泰州城内并不缺乏物资,士农工商早已形成了一个循环,农户们大多自给自足,多余的要么被商人收购,要么自己拿到市集上来售卖,至于其他的物资,则由仓实县供给。
漕帮的曹把头在数月前就领了宜王的命令,准备了大量的车马和人手,能够确保无论何时,都能将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泰州,当然了……这要建立在宜王能够保证沿途的驿道不被切断的前提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