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翠微抿嘴一笑,看起来有些腼腆。
“蔚蔚,你觉得宜王能赢吗?”
“我不知道,说实在的,我心里实在没底。因为梁朝是一段并没有被蓝星所记载的历史,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我到底是穿越到了一段迷失的历史中呢,还是来到了一处地球的镜面时空。好在宜王听劝,接受了我提出的,带兵亲征的建议。如若不然……我真的觉得宜王未必能战胜朝廷。”
“但愿宜王殿下能得偿所愿吧,如今咱们全家的身家性命,还有张成的……东方大人和郡主的,都系在宜王殿下的身上了。”
“是啊,咱们穿越回蓝星的必要条件,就是贞节牌坊上面的字,从清庐县变成于洪县,我可是把宝全都压在宜王的身上了,就等着他登基之后,满足我的愿望呢。”
……
宜王率军出征的第三日,吴蔚接到了一纸任命。
任命吴蔚出任清庐县知县,领了官袍和官印之后,即刻携家眷走马上任,另外还给吴蔚调拨了四名贴身侍卫,两男两女,赏赐宝马一匹,宝剑一柄,知县宅邸一座!
接到这纸调令之后,吴蔚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是麻的,急的差点抓乱自己的头发,连连文书都忘了接了。
前来传令的是宜王身边的贴身护卫,也是此次出征的随行人员之一,负责贴身保护宜王,帮宜王传令之类的。
对方见吴蔚一脸的丧气和无奈,颇感不解,虽然吴蔚在宜王府也有官衔,可是那不过是虚的,没有实权,最多领点俸禄罢了。
况且吴蔚现在对外就是一个死人,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知县的品阶虽然不高,但那毕竟是实打实的,掌管着一县百姓的官员!
而且这对于吴蔚这个“死人”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恢复名誉的机会,就算有人会对吴蔚“死而复生”的事情存疑,也定会顾虑到吴蔚如今的身份,不敢拿到明面上来议论。
“吴大人,你这是……高兴的糊涂了?”
“不是,宜王殿下不是出征了吗?这调令是从哪儿来的?”
“殿下爱民如子,日理万机,在作战间隙下的调令,如今泰州毗邻五县中,有三个县都还没有知县,殿下很是忧心,是以下了三份调令,其他两位大人已经先一步接到调令了,不日就会去走马上任了。”
“这不合适吧?我没有经验,难以服众啊!”
见吴蔚的推辞不似客套,来传令的侍卫也愣住了,脱口而出道:“吴大人,大丈夫活于世,理应建功立业,封妻荫、额……”说了一半儿才想起来“封妻荫子”对吴蔚而言好像并不合适。
转而说道:“吴大人,莫要过分自谦了,大人深得殿下的赏识,是咱们泰州的功臣,待到日后殿下一展宏图霸业,以大人的才学和功劳,定然不会止步于小小的县令,这也是殿下对大人您的信任和历练啊,还请大人速速接过文书,好好准备,走马上任吧!”
吴蔚这才双手接过了文书,只感觉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吴蔚可从未想过登堂入庙,建功立业,她没有那么远大的抱负,只想和柳翠微过好眼前的日子,把自己的两个徒弟悉心教导出来,等到有一天,自己回到蓝星去了,他们可以将现代法医理论在这个时空继续发扬光大,如若不然,自己岂不是白来一趟了?
总要给这个时代的百姓留下点儿什么才好。
侍卫见吴蔚接了文书,有指了指身后跟着的两男两女,继续说道:“吴大人,这四位是宜王殿下赐给大人的侍卫,从此以后只听大人的调遣和驱使,负责保护大人和大人家人的安全。”
话音落,四人齐齐跪在地上,异口同声地说道:“请大人赐名!”
“赐名?”吴蔚疑惑了。
那侍卫解释道:“宜王殿下吩咐了,他们从今以后就是大人的家奴,从前在王府的名字自然也就不作数了,还请大人赐名。”
这番言论听的吴蔚直皱眉,她最讨厌这种将人物化的行为了,他们四个又不是像柳正善那般,无名无姓的孤儿,看起来都和自己的年龄相仿,哪里轮得到自己赐名呢?
“你们原先的名字呢?”吴蔚问道。
其中一人回道:“从前的名字是宜王殿下赐的,既然离开了王府,殿下说:既然离开了王府,从前的名字就不要再用了,还请大人赐名!”
“那你们一开始的名字呢,就是没进王府之前,你们父母给你们起的名字。”
场中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四人也都是面面相觑,还是那传令的侍卫站出来,解释道:“这四个都是王府的家生子,世代为奴,哪有姓名,殿下仁慈……赐他们姓了高,这四个原先叫:高十六,高十八,高二十二,高二十四,今后跟了大人,再叫这个名字,不方便了。”
听到他们的如同编号般随意的名字,吴蔚感觉到一阵悲哀和无奈,但也明白了侍卫要传达的意思。
这些人从前在王府,伺候的是宜王,自然可以姓高,可以后要跟着自己,再姓高就不合适了,高这个姓氏虽然很常见,到底是国姓,说到底自己不过是宜王府的一个属官,哪里配让姓高的人贴身保护呢?
“好吧……那你们以后就……姓‘柳’好了,至于你们叫什么名字,你们四个自己商量,商量好了告诉我就好。只有一条啊,别再这么随意了,名字是要跟随自己一辈子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