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本宫只想躺赢(637)
卫冉道:“如此,我派人前往延江,肃清那些贼人。”
凌揽月思索了一下,道:“卫伯父如今担负着守城重任,朔云城一线责任重大,此事不如让我去吧?”
“你?”卫冉一愣,有些迟疑地看着凌揽月。
凌揽月点点头道:“入了冬城中也没什么事,我去办此事总比在军中调将领和兵马动静小一些。我手里的兵马应当也足够处理此事。”
“此事关系重大,你当真……”
凌揽月道:“我愿立下军令状,请卫伯父相信我。而且舅舅用凌家的密信传来这消息,想必也是不想惊动军中的。”
卫冉沉默良久,还是点了点头道:“也罢,大将军去宜阳城之前跟我说,先前两件事大小姐都处理的十分妥帖,这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千万要谨慎行事,一切以大局为重。”
凌揽月嫣然笑道:“是,多谢伯父信任。”
卫冉叹了口气,望着眼前巧笑倩兮的少女道:“朔云城你尽管放心,只要我卫冉在一日,绝不会让北晋人染指丝毫。”
凌揽月道:“卫大将军威震北地,有何不放心的?这不过是些许小事,犯不着劳动伯父和龙朔军,便让揽月代为走这一趟吧。”
“说的是,那就祝阿月马到成功了。”卫冉朗声笑道。
萧九重收到粮草被劫的消息并不比凌揽月晚,这自然不是宜阳关凌闯的消息,而是负责押送粮草的官员令人传回洛都的消息。
粮草被劫之后,负责押运的官员不敢耽误,两封信一南一北快马加鞭地传了出去。
“碰!”
御书房里,沈醉笑和吴祈年抬眼看了一眼座上的皇帝陛下,又飞快地垂下了眼眸。
最近皇帝陛下的火气有点大,不知道这次又是谁要倒霉了。
萧九重瞥了假装自己是柱子的两个人一眼,淡淡道:“看看。”
黄公公见刚刚收到的折子捧到两人跟前,沈醉笑和吴祈年经过一番眼神交锋之后,还是沈醉笑先拿过了折子。
沈醉笑看了两眼,挑了挑眉转手给了吴祈年。
吴祈年看过之后,一张脸瞬间就变成了苦瓜。
萧九重仿佛没看到两人的神色,问道:“说说。”
吴祈年叹气道:“启禀陛下,当务之急自然是重新征调粮草送往宜阳关,大军等不得啊。只是这粮草从哪儿调运却是个问题,今年收成尚可,虽说这秋粮刚刚入仓不至于调不出来,但这么大一批粮草的损失……”
这次损失的粮草当真不少,是给宜阳关的兵马整个冬天的粮草。也就是说,足够让近十万兵马吃四五个月的。
这样的损失,搁谁不肉疼?
沈醉笑道:“吴大人说的是,调集粮食是其一,但这粮草能被劫一次,未必就不会有第二次。臣请亲自带兵前往说延江肃清贼寇。”
萧九重淡淡地瞥了他一眼道:“你现在是文官。”
“……”我宁愿自己还是武将。
只听萧九重道:“罢了,先从云阳、鹤水二仓调集粮草三十万石运往宜阳关应急,就由你们两个负责。至于那些贼匪的事,就让褚将军去吧。”
“是,陛下。”陛下如此吩咐,两人也只能应了。
短时间运送三十万石粮食去前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征调粮食,安排运送的民夫,护送的兵马,还有路上的消耗,各种麻烦的事情不说单是这粮草至少需要四十万石才够。
两人拱手告退,各自在心中将那些劫匪和押运粮草的倒霉蛋骂了个狗血淋头。
“宣上官大人和安东将军入宫觐见。”
“是,陛下。”
延江是大靖第三长的江河,也是唯一一条位于北方的大江。
从西荣北境的大雪山发源,一路穿过整个大靖境内最后从冀州出海。
十月下旬的江边也是一片萧索,虽然比起朔云城暖和了许多,但也依然让人在大白天就感觉到了初冬的寒意。
江边的客栈里,几个行商的旅客正坐在窗边一边喝着酒一边高弹阔论。
掌柜正站在柜台后面拨弄着算盘算着账,两个小二在店里来回跑着为客人上菜上酒。
饶是如此也还是有客人嫌太慢了,出声催促小二快些送酒菜上来,小二也只能点头哈腰的连连应承。
“掌柜,你这客栈生意也不差,多少年了还舍不得多找几个伙计?”有熟客忍不住扬声道。
大堂里闹哄哄的,那掌柜却还是抬起头来笑眯眯地道:“咱们这破地方平素也没几个客人,就这几个人都要养不起了啊。”
这话一出,店里的客人不乐意了。
“什么意思?咱们不是客人?”
掌柜连连拱手道:“各位贵客有所不知,咱这地方也不是啥大渡口,平素确实没什么人。也就是这几日不知怎么的,突然生意就好起来了。”
听了这话倒是有人乐了,“你在江边做生意,竟然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出门在外的人消息都灵通,立刻有人说起这事儿来了。
“听说临虹渡口那边出事了,这几日两边岸上,还有江上都有不少朝廷官差巡逻,不然咱们也到不了这儿啊。”
“听说有人劫了朝廷的贡品。”
“什么贡品?我听说是有人劫了朝廷的军粮。”
闻言众人不由吸了口气凉气,纷纷看向说话的人。
劫持粮草,这可是要抄家灭族的大罪啊。
难怪这几天江上几乎被封锁了,他们这些人也只能绕道挤在这个偏远的小渡口。这地方的船只不够,他们也就只能被迫滞留了。
“如今北边可是在打仗啊。”不知是谁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