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候,正好就需要天阁帮助了。
尽管胡宜不知她的师兄是何方神圣,但她既然这么说,她便应道:“好。”
“我帮你一起清点吧。”见没有别处要帮忙,陈松意留下了,“这样快一些。”
横渠书院附近的小镇上。
烈日下,一群书院学子在残垣断壁中翻找,陈寄羽跟纪东流等几人也赫然在列。
他们满身尘土,手也被磨破了,却没有一刻停下。
哪怕是年纪尚小的林詹,都在帮着将废墟上的石头移开,去找底下被埋住的人。
他们如此,谢长卿如此,书院的其他学子也如此。
本来用来提笔写字、拉弓射箭的手被磨出了血,白衣满尘土,不见风仪。
远处还有马车过来,将重伤者拉去设在京郊义诊的医棚。
那群勋贵子弟在天亮之后,也投入到了救援中。
他们当中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流民在帮忙做什么,他们也在做什么。
一开始,那些前来横渠书院挑战,然后留在了这里的世家子弟还袖手旁观。
可是当见到他们视为废物的勋贵子弟都下场之后,他们就再也站不住了。
最后,都放下了身段。
无论门阀,无论阵营,年轻人汇聚到了一起。
……
时间转眼过去了七日。
京城内外又再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几次余震。
直到第八日上,地动才真正停息了。
从京畿各地发来的伤亡损失统计也如雪花一般飞到了景帝的桌案上。
尽管朝堂已经提前应对,可伤亡损失还是触目惊心。
有很多的人活了下来,也有许多人死去,还有更多人失去了家园。
京城西南边有两个县地貌永久改变。
它们从此承载不了县的功能,只能撤销。
余震结束后的第三日。
在校场上吹了快十日冷风的囚犯们终于迎来了审判。
灾劫过去,景帝开始真正秋后算账了。
京城百姓刚从地动的余悸中缓过神来,就见证了朝野颠覆。
三部尚书被判斩首,夷三族。
负责修缮皇陵的大小官吏,除却主官陆云,全部斩首、夷族。
看着甲士在墙上张贴出的告示,京城百姓倒吸一口凉气,议论纷纷:“按大齐律,唯有‘重罪十条’中的‘谋大逆’才有这样重的刑罚啊……”
“什么是‘谋大逆’?”
“‘谋’就是危社稷,‘大逆’就是毁宗庙、山陵及宫阙。担共谋者,不分从首,皆斩首。”
“犯下这样的重罪,父族、母族、妻族,男满年十六以上者,斩;十五以下及女眷,没入奴籍;知情故纵隐瞒者,斩。”*
“天子这次一口气将朝中过半官员都下了狱,要让人彻查,看来是非常严重啊……”
很快,他们就知道天子何以盛怒至此。
半月前,景帝前往东郊皇陵准备封陵的时候,就发现皇陵被人修改,更擅动了先帝的骸骨。
这些谋逆者所谋甚大,当日朝中过半官员就被抓进了狱中,包括那四部之首。
通过审查,发现此事背后涉及到了以沂州王氏为首的数个世家。
他们意图谋反,改动皇陵,毁坏龙脉,意图窃取国运!
一旦成功,大齐历经三代帝王努力,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盛世就会毁于一旦!
江山将如前朝一样,再度陷入战火之中,而边关也再无法阻挡草原人的铁蹄。
他们会趁着中原虚弱,大举进犯,试图统治中原。
甚至在地动之夜,城中军队就抓住了想要去炸毁护国神木、书院石碑跟西南角火药库的草原人。
“——京师会地动,正是因为龙脉被破坏,引来了地龙翻身!”
“这些世家大族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给京城带来了巨大的劫难!”
这样的声音在城中响起,再看到地动过后的满目疮痍,百姓的怒火都在瞬间就被点燃了。
他们涌向了正在重建的菜市口,数着日子,看着进度,迫不及待要看那些王八蛋被斩首。
……
户部很忙,作为六部之中硕果仅存的二部之一,他们既要抄家,又要赈灾。
这一次京师地动虽然伤亡少,陛下的预判跟决断,足以让他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亟待重建的地方是真的多。
原本以国库之力,要来重建京城跟受灾的几个县都难以承受,可现在有了从这些罪臣府中、别院中抄来的财物,顿时就解了燃眉之急。
而且,陛下还在这个时候拿出了厉王殿下所提过的灰浆。
这样的灰浆,在战时尚能够三日建城,在地动后用来恢复重建更是不在话下。
纪东流第一眼见到这灰浆之能,人就差点欢喜得疯了。
旁人或许想不到这种灰浆在非战时的用途,可对世代治水的他来说,这是他做梦都想要得到的宝物!
当这种灰浆在京城的工坊里被制造出来,运送到横渠书院外的这座小镇上时,纪东流第一时间就冲到了最前面。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工匠搅拌,记下了每一个步骤,甚至找了机会进去自己上手。
他比在厉王府的花园里亲自修建了一堵墙的景帝更痴迷。
他不光自己上手去筑造,而且还一刻也不肯离开。
他要亲眼见着这灰浆一点一点变硬,在三日内就建出一间牢固的房子。
他对着粗糙的墙壁不住抚摸,爱不释手,甚至忍不住在墙硬化之后伸手去抠一点下来,要放嘴里亲自尝一尝灰浆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