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开义诊不只是面向城中的病人,城外的我也要看。”游天道,“等今日我救治过的人回去,就会对同村的人提起驿站里有太医愿意给他们看诊,让他们来碰运气。而等张家提起,我会言明这对我来说不够,我想医治的是更多的怪疾,所以义诊的影响需要扩散出去。到时,我们就可以借将军府的势,让他们的人手到城外的村庄去,以寻找特殊病人的名义去搜寻目标。”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众人一下便想明白了这样做的好处。
厉王赞了一声“妙”:“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一边在外搜寻目标,一边在内查找账目流向,双管齐下。”
“不错。”众人纷纷点头,所以接下来就只要先等两天,等事情发酵,等张家的人主动来提出筹备义诊了。
驿站不能让普通百姓停留,所以在扎完针喝完药之后,那汉子就背着他的母亲离开了。
这时夕阳还没完全落下,驿站门口还有很多人在远远观望,等着看方才背着母亲进去的汉子什么时候出来。
等真见到人从里面出来的时候,他们立刻激动了起来:“出来了,出来了!”
“怎么样,里面的太医帮他给他娘治了病没有?”
“隔得那么远哪看得清!等他过来再问。”
众人于是等着,等到他背着母亲走出驿站有一段距离了才凑上前去,七嘴八舌地问他方才在驿站里是怎么样的境况。
“老三,刚刚那大官让你进去,给你娘治病了吗?他收了你多少钱?一定不少吧。”
“是啊,看那驿站的官儿刚刚那样拦着你不让进,还有那大官先前把人扔下来的样子,怪吓人的,你进去他们为难你没有?”
被称作张老三的汉子停下脚步,他背上的老娘裹在一件披风里。
这也是游大人刚才给的,为的是让他老娘在回去的路上不会受风。
他迎着周围这些好奇的目光,深吸一口气,随后才高声道:“游大人没收我钱!他给我娘治病,不但没收我钱,还给了我几天的药,让我过两天再带我娘回来,他再替她扎针。”
闻言众人瞪大了眼睛:“你说真的?他能治好你娘,还不收你的钱?”
见他点头,不少人证实了自己先前的猜测,果然要是敢找上这个年轻的太医,不但能治好病,还可能从他手上得到便宜,于是连忙又问道:“那他说了要怎么样的人去他才治吗?是随便什么人去都可以,还是要……”
张老三想起先前那药童说的话,一边背着老娘往家的方向走,一边说:“我娘不能受风,要是想听的话,我一边走,一边跟你们说。”
第296章
吴四通是住在白马村的猎户,他们的村子得名于附近的一条白马沟。
村子里能耕种的地很少,靠山吃饭的人家多,他也是其中之一。
吴家是军户,生活在边关的大多数人家都是军户,一旦朝廷需要补充兵员,他们就是最先被征调的人。
尤其在边关,跟草原王庭的战事频发,家中的成丁就少有能留在村里的。
吴四通是因为在战场上伤了一只眼睛,所以才回了家。
离开朝生暮死的战场之后,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所祈愿的也不过两件事——
一是自家婆娘的病能治好,二是朝廷能给他们分一些良种。
良种在边关荒芜的土地上也能稳定产粮食,这样即便只是耕不多的地,也能让他们在春天不至于挨饿。
军户人家生下孩子以后也是军籍,脱籍难说亲难,他们只希望如果哪一天能彻底打服了草原人,将草原王庭的地也收归大齐,再也不用打仗,可以允许他们脱籍就好了。
不过这也是祖祖辈辈都没有实现的奢望,吴四通就不想了。
刚开春不久,山上的动物饿了一个冬天,全都瘦得不见几两肉,吴四通上山一整天才拎着两只干瘦的兔子下来,好在背后的篮筐里还挖了半筐的野货,回头可以拿到城里去卖。
他们白马村在张军龙将军统辖的城池周边,若是坐牛车进城只要两个时辰,所以他们这些猎户打猎丰收的时候,也会拿一些到城里去卖。
今日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吴四通却发现村子里热闹得有些反常。
他睁着独眼,背着弓箭,拎着两只断气的兔子,在入村的时候脚步顿了顿,然后才朝着热闹非凡的村口走去。
村口第一家就是张老三的家,他原本离开了村子去城里打拼,赚了好一番家业,还在城里买了房,等着成家后就把他娘接过去。
结果张大娘生了病,张老三为了给她治病,谈好的亲事吹了,城里置办的房子也卖了,最后又带着老娘搬回了村里。
村里的大家知道他们家的境况,也惋惜张大娘好不容易苦尽甘来,能依靠儿子过上好日子,却被疾病缠上,所以在张老三上山砍柴打猎的时候,也会帮着照顾他娘一二。
但张家从来都是愁云惨淡的样子,哪像今天如此喜庆,哪怕隔得挺远了,吴四通也能听见里面热闹的声音。
他觉得稀奇:“老三背着他娘去城里看病,难道是在路上捡到钱了,这么开心。”
他想了想,也就提着手里的兔子朝着热闹非凡的张家走了过去。
等到挤进了门,真切地看到了里面的场景,吴四通着实惊了一下。
只见早已经病重昏沉,仿佛陷入弥留之际的张大娘裹着披风坐在堂屋里,虽然还看得出重病缠身的亏败,但却有了精神,还能跟来看她的年长妇人们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