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221)
“不急着走,让大伙儿多看会儿。”
村里人也看得热闹,压根舍不得他们走。
大人们你摸一把我摸一把,恨不能把牛牵到自己家去。
哎哟,这要是自己家买的牛多好哇。
听说刘地主家都是用牛干活,比人强多了。
村里大些的孩子看陈小满和李初元坐在牛背上,羡慕地很,也要往上爬。
明明在吹牛的老李头却能一眼看到,还挥手把他们挡开:“去去去,我家初元和小满还没坐够,你们凑什么热闹!”
“我想骑牛。”
“我没骑过牛。”
“我也想骑,让我骑一会儿吧。”
“我要骑!”
孩子们蹦蹦跳跳,有的甚至想往大黄牛上爬。
老李头眼疾手快地把他们一一拨开:“我都没骑过!都给我到后头去。”
有孩子的爹娘就帮着道:“孩子好奇,让他坐坐吧。”
“就一会儿。”
“骑骑呗。”
老李头才舍不得呢。
“牛骑累了咋整?”
村里人赶忙道:“牛壮得很,骑不坏。”
“牛能拉犁,力气大得很,咱们孩子能有多重啊。”
“满仓太公,您就让孩子试试呗。”
大家齐齐开口。
别说孩子了,他们自己都想骑会儿。
眼见老李头还要拒绝,周大丫挤进来,拉住他,低声道:“让孩子们骑会儿,要不村里人心里该有想法了。”
“我还怕他们有想法?这可是我的牛,十五贯钱呐!”
老李头比了比手势。
周大丫瞪着他,将他的手压下来。
“你要是怕累着牛,就让他们一个个上。”
那些孩子算起来都是他们的晚辈。
哪个孩子不好奇?
难得村里买了头牛,让大家跟着高兴高兴呗。
老李头知道老妻决定了。
他只得心不甘情不愿道:“那就排队,一个个来。”
孩子们高兴地蹦蹦跳跳。
他们的爹娘赶忙拉着他们去排队。
只一会儿,他们就拍着队围着牛绕了好几圈。
李初元和陈小满依依不舍地被老李头抱下来,再看着村里孩子们一人上去坐一会儿。
老李头小声道:“牛是咱家的,以后你们天天坐!”
“我要骑着走。”
李初元提出新的要求。
老李头大手一挥:“爹帮你牵绳。”
他家的牛,还怕孩子坐吗?
李初元这才重新高兴起来。
陈小满拉着老李头的衣服:“爹,我要坐牛车。”
“回去就让老木匠打一辆好牛车!”
老李头立马做出保证。
陈小满就喜滋滋道:“我要坐在上面吃糕点。”
“我也想吃,家里没栗子糕了。”
李初元很惋惜。
“等以后坐牛车去县城买好了。”
陈小满浑不在意。
福地里的张半仙提醒她:“你没钱买糕点了。”
“等我把药做出来拿去卖了就有钱了嘛。”
陈小满乐呵呵应完,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兴奋地盯着那头大黄牛。
大黄牛很温顺,它眨眨大眼睛,偶尔甩甩大尾巴赶苍蝇,其它时候都一动不动,任由那些孩子坐在它身上玩。
孩子们才坐上去,后面的人就会催,没一会儿就被催下来,接着就是下一个。
即便如此快地换人,直到天黑,还有不少人没骑上牛。
那些坐过的也不愿意走,还想再坐呢。
老李头不乐意了:“咋还没完了。”
“人多嘛,满仓爷您再等等,我儿子还没坐上。”
“满仓叔,我孙子还没坐,您可不能回去啊。”
老李头才不惯着他们:“我家不干活,天天让你们孩子骑牛呗。”
村里人心痒痒啊。
又开始说起好话。
老李头被架着不上不下,就埋怨起周大丫。
要不是老婆子心软,这会儿他们都到家了。
这么多孩子骑牛,可别把大黄牛累着。
眼看大家都不愿意走,陈小满眼珠子转了下,立马有了主意。
她凑到老李头耳边,小声嘀咕:“爹,咱们的牛不能白白让他们骑,得让他们拿东西来换。”
第184章 我要跟牛一起睡!
“拿啥换?”
大家都是一个大钱掰成两个花,哪儿舍不得给钱。
粮食也不行,他们种的粮食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
再说,他们也不能真跟村里人要钱要粮。
“柴火呀,我们家很缺柴火,大哥一个人砍柴好累的。”
陈小满提议道。
老李头双眼一亮。
他们酿酒要用不少柴火,今儿一早,大宝就去后山砍柴。
要是能让这些孩子去捡柴火,大宝这个壮劳力就能省出来去挑水了。
老李头立刻招手,让大家停下后,就跟大伙儿说了这事。
立马有人问:“稻草可以不?”
老李头琢磨了下,就点了头:“稻草没木柴禁烧,坐的时间得短一些。”
“我也给柴火,我能坐不?”
老李头看一眼他,就很嫌弃道:“你都十七八岁了,得三斤柴火!”
那人一点不生气,还心里盘算着要去砍一整棵树,这样就能多坐一会儿了。
其他人也心痒痒的。
后山有的是树,地上树枝枯叶多的是,去捡一会儿就成了。
而且以后他们想骑牛,就能拿柴火去换,也就不急这一会儿了。
老李头把牛背上的孩子抱下来后,又把陈小满和李初元给放到牛背上,牵着牛的鼻环往家走。
四周的孩子欢呼着跟在后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