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291)
赚这两个大钱可不容易。
为了减少麻烦,他带着老李家的人就往外走。
边走还边道:“你们遇着师爷心情好,没罚你们。”
老李头附和着。
差役见他们听进去了,忍不住多提点两句:“没事别来县衙,冲撞了哪位贵人,你们可没好日子过。”
“怎么没好日子过啊?”
一个爽朗的声音响起。
差役只顿了一下就恭敬地转过身对着来人行礼。
“见过大人!”
陈小满扭头看去,就见王县令身上披着的羽毛披风,流光溢彩。
老李头赶忙带着家里人要行礼,被王县令给拦住了。
王县令笑道:“老丈来县衙有何事啊?”
被这么多人一通教训,老李头都不好意思说了。
倒是陈小满不怕丟人:“县衙卖庄子,我们想来买。”
王县令淡然的脸上闪过一抹诧异:“你们买得起庄子?”
“买不起呀,太贵了。”
陈小满叹口气。
那可是上百亩良田,怎么可能不贵。
王县令心里嘀咕着。
心里却涌现一股深深的失落。
听说有人来询价,他便放下公务赶过来。
没想到竟是一场乌龙。
一旁的李初元问道:“可以便宜些吗?”
“最近倒是许多人都在让我便宜。”
王县令悠然道。
陈小满瞪大眼:“很多人想买吗?”
“想买庄子的人多的是,买得起的少。”
王县令清冷道:“有些人贪心不足,想趁着粮价疯狂上涨后,用最少的粮食将庄子换走。”
上百亩良田,想低价从他手里买走,怕是打错算盘了。
老李头双眼亮晶晶:“还能拿粮食换庄子吗?”
“庄子卖了钱也是要拿去买粮食,若是有足够的粮食,可以直接换。”
老李家的人大喜。
银钱不够,但是他们家粮食多啊。
李大宝屏住呼吸,急忙问县太爷:“想换庄子要多少粮食?”
王县令看过去,就见老李家的人都跟狗子看到肉骨头一般。
嗯,老李家的人是狗,他是那根肉骨头。
一旁的差役冷汗冒了一背。
刚刚才告诉他们不要乱问,怎么一转头就又跟县太爷打听上了。
如今粮食多贵,他们这些庄户人家能拿得出来几斤呐。
王县令笑道:“那要看什么粮食。”
老李头赶忙问道:“高粱呢?”
“高粱是粗粮,自是要得更多。”
在老李头满脸期待的目光中,王县令缓缓道:“高粱就要十五万斤。”
这数一报出来,老李头蔫儿了。
他家的高粱只够三成的。
李大宝也暗自摇头。
要是当初能多囤高粱就好了。
可惜,家里的钱只够囤四万多斤粮食。
陈小满掰着手指头算了好一会儿,就看向王县令:“县太爷能不能便宜些?”
王县令乐了。
“我便宜些你们就能换得起?”
“你可以便宜很多,这样我家就能换得起啦。”
陈小满应道。
李初元很忧伤地看着王县令:“你真的要便宜很多很多才可以。”
王县令没忍住乐出声。
最近他找的那些乡绅,均是各种推辞,目的不过是想捡漏。
可没一人直白说出来。
如今被两个孩子直接讲价,他倒是觉得轻松自在。
这会儿倒有心思逗他们:“你们想要便宜多少?”
“当然是越便宜越好啦。”
陈小满毫不犹豫道。
王县令又是“哈哈”大笑。
还真是童言童语。
“你家有不少高粱是吧?看在你们二人的面子上,我可以十四万斤将庄子换给你们,怎么样,换不换?”
差役惊得下巴都快掉了。
县太爷竟然一开口就降了一万斤高粱?
老李头长长叹了口气。
去哪儿找十四斤高粱哟。
算了算了,还是换不起。
李大宝也是无奈摇头。
陈小满却兴致勃勃跟王县令讨价还价起来:“你再少十万斤,我家就能换了。”
王县令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
少十万斤粮食?!
那他肯定早上起床时把脑子落在床上了。
不对。
“你们家有四万斤高粱?!”
老李头赶忙道:“倒是有四千斤,去年和今年攒的。”
李大宝赶忙对着陈小满道:“你还小,分不清四千斤和四万斤的区别。”
要是让县太爷知道他们家这么多粮食,想法子抢走了怎么办。
王县令这才松了口气。
他就说,老李家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粮食。
“如今粮价高,老丈怎么没卖些换钱?”
“我们一大家子就指望这些口粮过活,哪儿舍得卖呦。”
老李头装作忧愁地叹口气。
王县令又高看了老李头一眼。
“能有老丈这等定力的人,着实不多。”
老李头又是好一顿谦虚。
再赶忙哭穷。
一旁的李大宝时不时给个助攻。
李初元越听越愁。
“原来我们家这么难啊。”
第242章 差十万斤粮食
陈小满一下就忘了万和千的区别,被他们的情绪渲染得跟着叹了口气:“可不是嘛。”
福地里的张半仙实在听不进去。
真是什么根儿结什么果。
一家子全会哭穷。
他们老李家要是难得活不下去,那整个淮安县也没几家能活了。
“县太爷吃不完十几万斤粮食,再多降一点吧。”
老李头也不诉苦了,跟着期待地看向王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