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贾迎春(317)

作者: 香溪河畔草 阅读记录

御史当殿奏对,证据确凿。

乾元帝当殿下令收监,命刑部会同京兆尹共同审讯。

三日之内,三审三决。

贾珍因为罪证确凿,不容抵赖,画押认罪。

两罪并罚,贾珍被夺爵罢官,抄没家财,发配岭南,永世不许返京。贾蓉被牵连,查无大恶,与其继母妻儿,姑母一起,被遣返金陵原籍。

敕造宁国府被收归国有。

迎春得知宁府并未陷入谋反罪,震惊之下大喜过望。

迎春对着太后娘娘上次求子观音磕了三个响头。

迎春虽然不知道这一世发生什么变故,宁府并未牵扯上谋反之罪。不过,惜春能够逃脱了被官卖的下场,迎春欣慰万分。

不过,迎春不敢大意,因为谋反源头忠义郡王尚未落马,谁也不知道忠义郡王他日落网会是什么情景。

其实,贾珍到底有没有谋反,迎春也拿不准。

迎春以为,忠义郡王就是一个毒瘤,一旦挑破,必定会毒素蔓延,许多人家将会因此家破人亡。所以,有备无患才是上上之策。

随后,迎春让锦鲤给贾琏传话,让他派人护送尤氏返乡之后,迅速替惜春寻找一户与贾府有旧良善人家,厚置妆奁,迅速出嫁。

贾琏虽然不知道迎春此意何为,却是跟贾母尤氏商议之后,派遣贾环护送宁府众人返乡。

尤氏姑嫂出京之日,迎春再派锦鲤扮作太监出面,分别赠送尤氏贾蓉惜春三人每人一万银票,一盒百年老山参。

迎春见惜春当初所画的烧瓷图纸还给了惜春,其中夹了一张指宽的便条:既醮之妇,从夫家之罚!

惜春观之浑身颤栗不止,她是聪慧女子,知道这话必定暗示兄长贾珍还有大罪不曾揭破,惜春冲着皇宫三叩首而去:“多谢二姐姐,此去万里,恐怕再见无期,二姐姐善自珍重!”

三月后,贾环返乡。

惜春给迎春一套小儿百衲衣。

惜春已经嫁给当地一户跟荣府有旧木姓的耕读世家。

惜春的丈夫是家族次子,秀才出身,如今就任族学塾师。

惜春三日回门,言称夫君人才俊秀,待人温和,婆婆待人也和善!

迎春稍稍安心。

回头却说荣府。

却说这日徐家倒霉之际,贾琏正在当场,得知林家覆灭真相之后,贾琏震惊万分,龇目欲裂,只如万箭攒心一般。

原本荣府下山痛心于姑妈的夭寿!

林家门风淳朴,林如海姑父人才俊秀,这是多么享福的日子啊。阖府上下暗叹姑妈贾敏没福气。如今方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人为之祸,可怜姑妈一家竟然死于非命。

怎不叫人愤怒心痛!

贾母得知自己女儿竟然被人害死,甄家作为荣府姻亲却袖手旁观,或许还参与其中,吨是叫贾母心痛如绞。

贾母狠狠哭了一场,思前想后,知道眼下不能跟甄家翻脸,荣府两位女儿还押在太后与圣上手里呢。

徐家三朝元老,两代皇后,眨眼之间,说倒就倒了。堂堂后族贵胄,转眼变成奴婢。甄家同样显赫一时,如今还不是说罢免就罢免了。

昨日还是椒房贵戚,今日变成庶民百姓,布衣荆钗,三餐艰难。

虽说是徐家甄家罪有应得,这种转眼富贵化烟云的变幻,却不得不让人心惊胆战,物伤其类。

贾母虽觉徐甄二家罪有应得,却也看明白一个道理,这世上没有铁打的富贵。所谓荣华富贵,不过在帝王一念之间。

荣府的荣宠比之徐家甄家,其中差距岂止一星半点?

威威赫赫的徐家甄家也倒了,遑论荣府?

所以,荣府眼下必须顺着乾元帝的意思。

乾元帝宽宥甄家,荣府便不能跟甄家翻脸。

不仅不能翻脸,还要假装不知道甄家的恶行,云淡风轻的跟甄家交好。

贾母痛定之后定下如此谋算,她固然疼爱女儿贾敏,却也不能不把荣府荣衰放在前头。贾母随后密召贾琏夫妻商议,得出决议,对外,贾琏凤姐必须要装作担心贾母身子而故意隐瞒贾母的模子。

对于甄家,贾母指令贾琏要故作糊涂,对于林如海一案真相,要表现出一幅十分相信朝廷说辞的态势。对于甄家人,则要一幅完全相信甄家无辜的样子。

正是有了贾母决策,这才有了贾琏路送银钱,甄应嘉痛哭流涕这一折。

贾琏当时虽然表现的十分安然,真情实意流露,实则,心情很复杂。

再有那甄应嘉感激之余,心中是否惭愧,就不得而知了。

话说荣府上下一体瞒着林如海被谋害的消息,为了确保消息不泄露,贾母凤姐就连探春惜春也没告诉。

可是,黛玉依旧从蛛丝马迹上头察觉了端倪。因为,贾母总是会默默盯着黛玉出神。然后,黛玉有因偶然碰见贾母在佛前祷告,隐约之间提到对不起女儿女婿之言。

第二个让黛玉警觉之人则是黛玉所养那只鹦鹉。

却是宝玉这个呆瓜,得知姑母遇害的详情之后,曾经跑去威瑞轩廊下落泪:“妹妹真可怜!”

结果,被鹦鹉偷听去了,当着黛玉说了出来。

鹦鹉学着宝玉的声音惟妙惟肖,黛玉因此猜测父母之死必有端倪。

然后,黛玉智套宝玉,黛玉绕来绕去,宝玉很快被绕晕了,一时顺嘴,说出了姑母姑父的真正死因。

黛玉当即便气得手脚冰凉,晕厥了。

好在宝玉警觉,直说林如海一家被徐家谋害,并不沾染甄家,否则,太后娘娘施恩林家,岂非成了笑话!

黛玉的性格,必定无法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