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美人谋(57)+番外
李璟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我是因为他,才这么倒霉的。”
但李策觉得这跟是否倒霉没什么关系。
他早就知道他们故意烧了楼,故意露出尸骨,甚至很可能是他们故意让叶娇联想到叶羲,跑到京兆府去探查尸体。
所以御史中丞百里曦才能在朝堂上短短几句,就让皇帝决定由李策戴罪立功,协助京兆府破案。
当初在皇陵陪伴李策的人,很多都已经离开,散入京都做事。
知道他曾经派内侍找过司马承恩的人,肯定很多。
李策被逼到成为他们的匕首,被他们利用。他知道他们的目的,只是还不能确定那人是谁。
是六皇子吗?
还是别的,不露痕迹就能颠倒乾坤的人。
“这案子到底好不好查啊?”李璟抱怨着,拽住李策腰间的鱼符,仔细问。
李策却对叶娇笑笑,白皙的脸上露出深深的酒窝:“好查。”
人人都说京兆府府尹刘砚是个闷葫芦,但其实他审案时,说话很多。
为了查明十二年前的真相,刘砚询问了几十人。这些人里有当初的朝官,还有陈王府的旧臣。
到最后,刘砚总算弄清楚当初发生了什么。
那时陈王李乾在封地胜州就藩,紧邻胜州北部的突厥仓胡部单于忽然降而复叛。皇帝派李乾前去镇压,而李乾得胜后,却迟迟不肯归还兵符。
李乾上了十几道奏折,说边关守卫松懈,他愿意带兵驻守。
但皇帝岂肯让已经封王的兄弟长久带兵?
京都的旨意八百里加急往胜州去,与此同时,皇帝命大皇子李珑亲自到陈王处,催回兵符。
这对皇帝而言,已经是忍到极限的事。
他不忍兄弟阋墙,骨血亲族自相残杀,内耗国本、影响朝政。
但李珑还未动身,胜州的兵马便叛变了。
陈王李乾亲自带兵,沿黄河南下,誓要逼皇帝退位,夺取皇位。
消息传到朝廷,京都大乱。
这才有了后面的事。
大皇子李珑带兵镇压,陈王投降,被赐毒酒自尽。
“所以安国公府,”刘砚询问知情人道,“没有管吗?”
毕竟安国公府是陈王妃的母族。
而朝中安国公的旧部,多如牛毛。
……
【月落说:半个小时后,还有加更。】
第36章 她要出家
【月落说:为大家的点赞和月票加更,请笑纳。】
“怎么会管?”知情人露出唏嘘的神情,“难道要赔上全族性命,跟着造反吗?”
也是。如果管过,国公府早就不在了。
刘砚回去整理案卷,不得不佩服皇帝深谋远虑。
把肃王李珑唤回来,是对的。当初是他主导平叛,必然清楚许多事。
刘砚马不停蹄去拜访肃王。
肃王府的人已前往封地,只有李珑奉旨回来,故而服侍的人不多。
他请刘砚坐下,亲自煮茶招待,笑道:“不知本王能帮上什么忙。”
刘砚开门见山,询问是否认识先陈王府的司马承恩。
“是个道士。”为了让李珑想起来,刘砚特地加了一句。
李珑皱起眉头,苦思冥想片刻,摇头道:“不认识。”
刘砚手捧茶盏怔住。
他性子闷,不擅长同人打交道,也不懂什么弯弯绕绕。
刘砚以为李珑虽然认识,但会撇清关系,但万万没想到,李珑直接说不认识。
怎么会不认识呢?
就藩的王爷无召不得进京,所以司马承恩等同陈王的喉舌。
他为陈王传递消息,也帮陈王拉拢朝臣。
十二年前,皇帝成年的皇子只有两个,大皇子李珑和二皇子李璋。无论他们在朝中是否得势,司马承恩都会去拜访他们,与他们结交。
但李珑说不认识,刘砚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愁眉苦脸回去,路过赵王李璟的府邸时,忽然想起自己是有帮手的。
他们亲兄弟,应该好说话吧。
然而李策说,即便是他去问,也不会有区别。
刘砚跪坐在浓重的药草味道中,看李策仰头饮尽一碗又一碗汤药,有些失望。
谁都不会愿意得罪人,更何况对方有权有势,而且看李策的身体,也太差了些。
能活命就不错了,又怎么会牵扯进朝堂纷争。
如京都所传,九皇子不过是个活死人罢了。
刘砚闷闷地坐着,觉得可惜。但他不会说关心的话,见李策翻动卷册,便起身道:“既然如此,下官回去了。”
李策却并未起身相送。
“刘府尹,”他指着卷册中的某处道,“你来看看这个。”
刘砚疑惑地低头,又惊讶地靠过去,因为太过激动,差点把李策挤到一边。
“王爷怎么能想到这个?”
他的声音又惊又喜,显然找到了突破案件的关键。
李策含笑道:“试试这个线索吧。”
李策找到的,是司马承恩的房契地契。
司马承恩出家前,在京都附近购置了田产房屋。这些年来,田地一直有人耕种,房屋转了几手,卖给了旁人。
这便很不寻常。
谁租出了这些地,谁又卖了他的房子?
死人是不会交易的,别的人以为司马承恩只是去云游,也不敢随意处置他的财产。
只有确认他已经死亡的,才有这个胆量。
临走前,刘砚深深看了李策一眼。
“楚王如此聪慧,当爱惜身体。”
他不善言辞,也不会关心人,说完这句已经脸颊微红,抱着卷册,急冲冲地出去了。
刘砚刚走,李珑便呼唤王府詹事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