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年!全家团灭前,天降小福宝!(362)
“对,对,是这么个道理。要是我,我也装眼瞎!”
“哈哈,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啊!”
两个婆子唠的热火朝天,其余人也没闲着,卖菜的,卖包子的,杀猪的,酒楼里传菜的,吃饭的,茶馆里喝茶的,几乎人人都在议论。
自然,大半人是心疼戍边军和大将军的。
要想马儿跑,必须给马吃草,是傻子都明白的道理。
但朝廷骑着戍边军这匹马多少年,还不愿意给马吃草,这就实在太没道理了,泱泱大国,让人不耻啊!
但也有人气的咬牙,怨怪这件事出现在百姓的舌尖上,有损朝廷和皇上的威信!
于是,某日的大朝会上,就有户部的官员出列,状告大将军污蔑户部,致使有不明真相的百姓偷偷朝着衙门口扔烂菜叶!
告状官员也是个戏精,跪在地上哭的是眼泪鼻涕一把,委屈之极。
“皇上,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我们衙门是真没银子了,不是苛刻戍边军啊。只是想着边关外太平,也没有外敌进犯,军粮晚几日也不会耽搁什么,哪里想到大将军的怨气如此之大,甚至不惜传播流言,搅乱京都来报复啊!”
说罢,他不等皇上说话,又愤恨嚷道,“还有,百姓嘴里都是口口声声说,皇上拿了戍边军兵卒的军粮银子修建了宫殿,只为了自己享乐!
皇上您听听,这是百姓该说的吗,还是有人教他们了!这就是大将军对您不满啊!”
龙椅上的皇帝年岁不算太老,但已经被酒色掏空了身体,青黑的下眼袋说明了一切。
他重重拍了桌子,骂道,“大胆赵安邦,朕还以为他忠义,对他信赖有加,没想到他竟是如此奸诈之人!”
到底还有老臣忠心,看不得良将被陷害,出列帮忙斡旋。
“皇上,不过是市井流言,不能当真说赵将军就有不臣之心。还是要仔细调查一二,再做定论。”
立刻又有人出列反驳,也有人为老臣帮腔,一时间朝堂上吵得像个闹市一般。
最后到底是皇上厌烦了,精力不济,直接下旨意到边关申斥戍边军,另外将军府闭门思过,其余之事再商议!
将军夫人正同大儿子大儿媳坐在屋里商议,脸色都不算好。
“治儿,你可打听好了,到底外边流言是不是西府那边传出去的?”将军夫人捏紧了手里的帕子,脑子里盘算着去西府讨个说法。
但赵治却是轻轻摇头,神色里带了几分古怪和失望,低声应道,“娘,这次不是西府在使坏,是……”
“是什么?”将军夫人追问。
蒋氏不舍得丈夫为难,抢先应道,“娘,听说事情的起因是……二弟跟一群朋友喝酒,多说了几句,被外人听见了,才越传越厉害!”
“啪!”果然,将军夫人气的厉害,直接摔了茶碗,“那个畜生!”
她不是不替丈夫委屈,戍边军是为了大魏守边关,但养戍边军的却是他们赵家,何其的不公!
但事情已经有几年了,丈夫又打算带着戍边军屯田,摆脱缺粮的困难,以后自然也就不用府里出银子了。
偏偏这样的关键时候,事情闹开了,无论朝堂如何反应,总要关注到边关。
万一坏了丈夫的安排,家里起止是损失银钱,也许更是灭门之祸!
朝廷和皇上从来没有对他们一家放心,否则也不会放到皇宫边上住着,看管着,监视着!
全家上下也就老二那个傻子,才以为这是荣耀!
她总以为老二还小,长大自然就知道家里艰难处境。
没想到,蠢货长大了还是蠢货!
这个时候,蠢货赵琼从外边匆匆进来,脸上欢喜之极,嚷着,“娘,宫里人来传旨意了!是不是我爹在边关立功了?”
将军夫人和赵治夫妻猛然站了起来,眼里有压抑不住的惊恐和慌乱。
完了,朝廷的反击到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欺人太甚!
赵琼见母亲和兄嫂如此模样,还有些疑惑,“娘,你们……”
将军夫人却根本不理会他,高声吩咐大儿子,“别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通知所有人,跪接圣旨!”
很快,府邸里众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到了前院。
香案摆开,众人统统跪倒。
传旨太监不是个刻薄的,没有拿乔,展开圣旨高声诵读。
赵家人提心吊胆听完,倒是松了一口气。
幸好,皇上暂时还没有动杀心,只要赵家闭门思过。
赵治起身接了圣旨,然后塞给太监一个沉甸甸的荷包,低声问了几句。
太监拿钱办事,稍微透露了一些,“朝堂上有人说起市井流言,说将军沽名钓誉,损了皇家和朝廷的威严。皇上震怒,幸好有几个老大人劝说,皇上下旨去边关申斥大将军,又罚了贵府闭门思过,至于其余……还要调查之后再说。”
赵治忍着恼怒,赔笑送走太监之后,回到院子的时候,正好听到弟弟在抱怨。
“娘,这是怎么了?咱家犯了什么错,怎么就要闭门思过了!我还和朋友约好去打猎呢!”
赵治再也忍耐不住,狠狠就是一巴掌甩了过去。
赵琼被打到在地,眼前发黑,不知道大哥怎么就发疯了,但不等他怒骂,大哥的脚又踹了上来。
“我打死你个没用的东西,蠢笨就算了,居然嘴巴也管不好!爹不在家,我这个长兄就好好管教你一下!与其让你害死全家,不如先打死 你算了!”
陈氏在一边被吓懵了,好半晌才尖着嗓子叫嚷起来,“打死人了,救命啊,大哥打死弟弟了!娘,你快拦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