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影视同人)综影视之女配轮回记(389)+番外

作者: 喜欢绣球松的小谷 阅读记录

杨厂长虽然没有结过婚,可他比苏母大三岁,今年41岁,加上平日里操心太多,老得更快,看起来比苏母大了将近十岁的样子。

从年龄来看,俩人倒是般配,作为每世都会焕发第二春的苏锦自然不会拦着苏母再找对象。

看苏家人的情况,他们应该也是支持苏母二婚的。特别是杨厂长还是个知根知底人,他们就更放心了。

合着只有自己这个一年在家里待不上半个月的人是最晚知道这事的。

吃过晚饭,苏奶奶跑到苏锦房间里絮絮叨叨的跟她说着苏母这些年的不容易。

看这架势,不用想都知道她是来开导苏锦的:“奶奶,妈跟杨伯伯的事我知道,杨伯伯是个好人,我妈要是跟了她,我放心。”

苏奶奶:“锦子,你知道了呀?”

苏锦:“杨伯伯每天都来家里,我又不是瞎子,连他们那点事都看不出来。”

苏奶奶:“那你可有什么话要说的?”

苏锦:“杨伯伯家离咱们家就十几分钟的路程,要真嫁过去了,咱们要是想她,抬脚就能见到她。”

“杨伯伯又是个知根知底的人,有担当,妈嫁给他,我当然是举双手赞同的,这婚事准备在什么时候办呀?”

苏奶奶:“还没有确定下来,本来想做通了你的工作,咱们再定时间。”

苏锦:“奶奶,难道孙女在你心里就是不可理喻之人?妈能跟杨伯伯走到一起孙女只有替她高兴的份,又怎会不同意?”

苏奶奶:“奶奶知道锦子是个好的,只是纱纱毕竟是你妈,她再嫁之事肯定要跟你这个女儿说好才能办事。”

苏母大名为郑纱纱。

苏锦:“我现在知道了,你们可以赶紧安排了,你也知道,我一年到头都没几天在家,过几天又要出差了。”

“厂里的任务不能耽误,妈的终身大事同样重要,你们安排时不用赶着我在的这几天,只要妈过得好就行。”

苏奶奶:“你是纱纱的女儿,她结婚你怎么能不参加,奶奶回去商量一下,看是不是就这几天办事。”

这年代的人就是利索,结婚的事说办就办,不像现代一样办个婚礼要准备最少一两个月。

苏奶奶的动作很快,第二晚上就宣布了杨厂长跟苏母的婚宴定在了初五,苏锦出差的日子是在初八。

其实工厂开工是在初六,只是苏锦晚了两天出差。

年过四十才终于要结婚的杨厂长激动的当场站起来表态:“老团长,婶子,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对纱纱好的,要是我做不到,你们尽管揍我。”

苏爷爷:“纱纱虽是我的儿媳妇,可我是将她当女儿处的,你要是不对她好,我就将人接回来,苏家不差她一口饭吃。”

苏母:“爸,我跟刚子说好了,结婚以后我们俩人还住在家里,刚子那里只有他一个人,等他去上班了就只剩下我一个人,所以还是住在咱们家里热闹一些。”

主要是苏家人口多,没有她在,苏奶奶的工作量肯定会增加不少,她跟苏奶奶处得如同亲母女一般,她不想让苏奶奶太累。

还有几个孩子,虽然其中三个不是她亲生的,可也是她从小带到大的,她早已将几人当成自己的亲儿子。

反正杨厂长家里除了他外,也没有其他人,没必要住到冷冷清清的杨家去。

苏奶奶:“哟,这更好了,有你在,我就不用一天到晚的对着你爸这头老倔驴了。”

苏锦:“妈,杨伯伯,结婚以后你们想住哪边都可以,只要住得舒服就行。”

几个儿子也纷纷表达了对苏母再婚的祝福。

第482章 情满四合院055

大年初五,杨厂长跟苏母俩人一大早去办了结婚证,之后拍婚纱照。

苏家这边只请了宁亦轩和何雨柱两家,何雨柱同时还兼着苏家今天的大厨。

杨厂长他没有别的亲人,只请了与他走得近的杭总工和陈副厂长两家。

因为人少,便都安排在苏家吃饭,两桌就完事了。

菜是五荤两素一汤,不是拿出更多,实在是这个年代不敢太张扬。

作为轧钢厂的一份子,苏锦跟苏爷爷他们一起坐在了主桌。

杭总工喊叹道:“本以为老杨会光棍打到了老,没想到老树开花了。”

杨厂长嘿嘿直笑:“那不是以前一心顾着工作,没时间去想这些,老团长来了之后,我隔三差五的往这跑,就跟纱纱熟起来了。”

陈副厂长:“所以老长官不管到什么时候,他都是你的老长官。”

杨厂长:“那是,来,我敬老团长一杯。”

几个大男人在喝酒,旁边杭夫人跟苏母同样聊得欢。

杭总工只带了杭夫人;陈副厂长家里只有他一人,便直接来了,苏锦今天才知道宁亦轩竟然是他外孙。

杭夫人:“纱纱这日子总算熬出头了,膝下有了苏工这般出色的女儿,还嫁了个杨厂长这般有本事的男人,这好事都让你给占上了。”

苏母:“这样的好事你不也占了吗?你那大小子我可是听说了,才二十多岁就是个团长,老有出息了。”

杭总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对他的技术丝毫不感兴趣,跑去当兵了,经常几年都见不到一面。

小儿子只是个高中生,听说如今已经跟着杭总工学技术了,以后会继承他的衣钵,杭总工总算无遗憾了。

一说起大儿子,杭夫人脸上都带上了自豪:“他的事业我是不担心,就是这么大年纪还没个对象,在部队那地方又不好找。”

“杨厂长以前就是在部队的,要不是有纱纱在,他哪有今天,我真担心我那大儿子会连杨厂长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