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113)

孔家占了个地头蛇的好处,但他们爱惜名声,吃了不敢明着来的亏,这次’借’朝廷粮买自家地的主要人手,是苏州官场上的人,涉及人员非常广。

叶淮把证据收一收,把圣旨夺回来,往怀里一揣,提着刀虎虎生风地往外走。

掌柜遗憾自己还没看够圣旨,但是想到那些即将要被砍头的人,他又高兴起来。

王员外郎拘谨地在粮铺后院子站着,严真进去了会儿又出来,叫他坐,他说想站一站。

这么多大汉盯着他,他哪里坐得安稳。

又过了半刻钟,叶淮出来了,点齐人手出发。让王员外郎心里发毛的这些大汗,扛着刀加入到他们队伍中。

“叶队长,咱们去哪儿?”

“去抓人。”

“抓谁?咱们没有证据,你别着急,等着明日四贝勒来了咱们再做打算。”

叶淮露出个匪气的狞笑:“别担心,以前爷砍的人头多了去了,也没见谁问爷要证据。”

王员外郎小腿肚都在发抖,还是坚持道:“咱们是朝廷的人,杀人要讲证据。”

老天爷,九皇子府养的侍卫怎么这么横!吓死个人!

跟在后头的大汉们哈哈大笑,有个胆子肥的还推了小员外郎一把,小员外郎一踉跄,撞到前头的叶淮。

叶淮把怀里的证据都塞给他:“你是刑部的官员,罪名你们来定,人,我们来杀。”

一路上,王员外郎踉踉跄跄地跟着队伍,借着身边人举着的火把,快速看叶淮塞给他的一叠纸。

完了,这回山东、江苏,只怕要血流成河了。

咚咚咚!

“是谁敲门?哪儿来的?干什么的?”屋里大喊。

“你爷爷!京城来的!抓人!”

小员外郎手一抖,还好还好,还好这个土匪没说要杀人。

第35章

这处宅子是武定州知州夫人的娘家,掌柜给的消息上说,知州刘同乃原是浙江衢州府治下一农家子,中举后娶了座师族亲的女儿林氏,那林氏本是商户女,两人一个缺钱财一个缺名望,倒也相宜。

刘同幸运,几年后考中进士,但没考中庶吉士,后岳家花银子叫他选官去江苏任县令,上面有人拉拔,他一路从七品县令做到了从五品知州,林氏及其家人也一路跟着刘同,刘同做官做到哪里,林家做生意就做到哪里。

林家有刘同当靠山,除了做正经生意之外,也会帮刘同经手一些他不适合出面的事,比如贪污受贿,比如损公肥私等。

年前林家联合江苏的粮道官、河道官等把粮仓里的粮食高价卖掉,待来年年景好,粮价便宜时再买入屯上,这种无本的买卖他们都做惯了。

说实在话,以前这般操作的官员也不是没有,但是敢这样明目张胆地干,粮仓里一粒粮食都不留着应付查验的人,那真是少之又少。

这次山东之事,刘同等参与其中的人,都不觉得是自己的错,他们哪里想到去年山东才闹过水灾,今年刚开年又闹饥荒,闹旱灾呢?

刘同岳家林老爷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但看门的小厮却不是,叶淮敲门,里头大骂一通,只叫人滚,叶淮笑了声,做了两个手势,四个彪形大汉踩着身边人肩膀翻进院子里。

小厮吓得大叫:“快来人,不好了,有强人闯门了!”

大汉也不搭理他,任凭小厮喊叫,去了个人把大门打开,侍卫队举起火把冲进门。

叶淮一把把小厮拽过来:“爷爷问你,你家主子住哪个院子?”

“我我……”

小厮吓得腿软,叶淮把他凌空提起来:“你想说你不知?”

小厮哭喊道:“大爷饶命,小的,小的给您带路。”

叶淮把他丢地上:“带路吧!”

外院一通闹腾,住在内院的万家人被吵醒,叫伺候的丫头点灯。

“不用点灯了,林老爷,你看我们的火把够不够亮。”

卧室的门被一脚踹开,屋里的丫头吓得尖叫逃窜,林夫人也吓得赶忙拉被子遮住自己的身子。

林老爷怒道:“你是何人,竟敢强闯民宅,知道我姐夫是谁吗?”

叶淮一脚把小厮踹过去:“跟你家主子说说,我是谁。”

小厮跟条死狗一般趴在地上,颤抖着声音道:“老爷,这是京里来的,说是来抓人。”

“混账,你说抓人就抓人。”

叶淮懒得跟这人打嘴仗,直接掏出怀里的圣旨丢给王员外郎:“王大人,你是刑部官员,圣旨你来读。”

王员外郎手里还捧着一堆纸,叶淮随意把圣旨丢给他,他手忙脚乱地接住,生怕圣旨摔地上了。

王员外郎气地骂人:“那是圣旨,怎可随意乱扔。”

“王大人,你念不念?你不念我直接砍人你可别怪我。”

王员外郎更气了,没用的时候喊他小郎中,用得着的时候喊他王大人。

偏偏,他不得不走这个流程,他到底是科举出身的正经官员,不是什么土匪强盗,看不惯叶淮行事。

王员外郎打开圣旨,看林家人都还站着,他怒道:“见到圣旨,还不跪下。”

林家人膝盖一软,跪了满地,林老爷心里直道:完了,这次他们林家真的完了。

那位面嫩的刑部大人念了什么林老爷一个字都没听到耳朵里,直到这位大人问他账本在哪里,他顿时清醒过来:“大人,冤枉啊,我林家向来是老实本分的人呐。虽然武定的知州是我姐夫,我们林家也没欺负过谁,您说的什么账本,草民真的不知道啊!”

叶淮给王员外郎一个眼神,你不是说要讲法嘛,你先给他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