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宫女千岁(112)

作者: 陶苏 阅读记录

“武临王已经下山去了。”

赵晟用完早饭在漱口的时候,顾太平如此说。

童小言从外面进来,禀报:“皇上,靳王府的小王爷们来了。”

赵晟挑眉:“他们来得倒早。”

顾太平赶紧命人撤掉碗盘。

等茶斟上来,四位年轻的郡王便一起走进来了。

靳王世子赵容嗣、柳阳王赵容若、恪郡王赵容止、丰邑王赵容非,一起跪下对赵晟道:“侄儿恭祝叔父平安长寿。”

赵晟微笑抬手。

四兄弟站起来,恪郡王赵容止上前一步,旁边自有下人递上一个提篮,他便将提篮向赵晟的方向递上,道:“今日是冬至,侄儿们带了一些南瓜汤圆,请叔父享用。”

顾太平便过来接了提篮,揭开盖子,从里面取出一个瓷盅,用一个小碗舀了四颗雪白的汤圆出来。

赵晟吃了一颗,慢慢地咀嚼完毕,擦了嘴道:“你们府里的厨子倒是好手艺,甜而不腻。”

赵容止笑道:“侄儿知道皇上不爱吃甜腻之物,所以特意嘱咐了厨子。”

赵晟点点头:“你有心了。”

丰邑王赵容非最小,性格也最活泼,大声道:“我们兄弟四个,就三哥最心细了,对皇上也最敬重。皇上不知,三哥一直在临摹您的字迹呢。”

赵晟挑眉道:“哦?”

赵容止似乎不好意思,转头对赵容非低声道:“就你多话。”

赵容非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皇上,三哥喜爱书法,这您是知道的,不过他说前贤书法大家虽多,但是当世今人,唯有皇上的书法自成一体,临摹皇上的书法,不仅仅是习字,更是学习如何做人。”

赵晟诧异地看着赵容止道:“这是你说的?”

赵容止谦逊道:“是侄儿的一点心得,不值一提。”

赵晟道:“你且写几个字来。”

房内有文房四宝,常乐立刻伺候赵容止写了几个字,呈送给赵晟御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赵晟点头道:“果然有几分朕的神韵。”

他又琢磨了一下这几个字的涵义,没说什么,放在一边。不过显然赵容止这几个字写得不错,让他十分喜爱。

赵容止素有野心,也早就开始揣摩赵晟的帝王心意,这次可算挠到了痒处。要说赵晟这个皇帝,十足十的仁君,也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秉承天子无欲的修身理念,唯一的爱好就是书法。赵容止若只是用嘴巴夸奖赵晟字写得好,赵晟最多一笑了之,但他实打实地临摹了赵晟的笔迹,这才是最高的褒奖。

当下赵晟又跟赵容止笑着拉了几句家常,比刚进门的时候又亲热了许多。

不过说着说着,赵容止不时皱一下眉头,调整一下身体姿势,虽然幅度很小,他也刻意掩饰,但还是被赵晟发觉了。

“怎么了?你身子不舒服?”赵晟问。

赵容止赶忙道:“侄儿没事。”

旁边赵容非却大咧咧道:“皇上,昨夜下了雨,刚才我们上山的时候,三哥的马踩滑了,差点把三哥摔下来,三哥的小腿在马镫上擦伤了。”

赵晟吃惊道:“严重吗?快叫太医来看看。”

赵容止忙道:“已经上过药了,只是皮外伤,并不严重。”他说着,又换了一个姿势。

赵晟道:“虽然你说是皮外伤,不过站着总归是累。顾太平,给恪郡王搬个凳子来。”

顾太平便搬了一个春凳过来,让赵容止坐了。

刚坐下,童小言便来报,说又有宗室子弟来拜节了,赵晟自然宣他们进来。而赵容嗣兄弟几人自然就让到了一旁。

新来的这一拨宗室子弟进门,先是给赵晟拜节,呈送汤圆。本家子侄,赵晟自然要关心地问候几句。

这时候,这些宗室子弟便觉得今天的场面有点意思了。

满屋子人都是站着的,赵晟自然是坐着,但唯二与他一样坐着的便是赵容止。靳王府四兄弟,就赵容止一个人坐着,其他三人都站着,像是拱卫着他跟皇帝赵晟似的。无形中,便显得赵容止不同寻常起来。

这些日子,宗室子弟们都是神经敏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要多想一想,何况今天这样不寻常的场面,赵容止这一坐,顿时值得推敲琢磨起来。

73、关于嫁人

“冬至过后,朝野上下果然有了一些猜测。”罗子骁一身银灰色长衫,端着一个精致的茶盅,微笑着说道。

赵容止就坐在他对面。

宽敞的玻璃花房,红泥小炉烹着茶,各色花卉环绕,两把藤椅,一张小几,外面是瑟瑟寒冬,里面却是温暖如春。

赵容止其实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玻璃在大庸还是个精贵物品,即便是皇宫里,也没有这样全玻璃制造的花房,盖因皇帝赵晟一直都提倡节俭。

与罗子骁一样,赵容止正将一杯清茶放在鼻端,嗅着怡人的茶香。

“全赖先生出的好计策。”他睁开眼睛,嘴角微微上扬。

罗子骁道:“王爷数年准备,朝野上下都有王爷的拥护者,只是王爷一直低调,如今并不显露罢了。不过眼下,正是择储的关键时候,这些力量也该发动起来了。”

赵容止道:“如何发动?”

罗子骁道:“当今皇上仁慈,并不是个独断专行的,观皇上历年行政,都极为尊重朝臣们的意见,可谓是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典范。所以,王爷之前在朝臣中下功夫,都是极为对症的方法。”

“冬至日之后,宗室子弟们不是已经猜测皇上可能属意王爷么?但是这种猜测在宗室之间,总归只是传言,没有任何力量,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传言变成舆论,利用舆论的力量,推动皇上选择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