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袖闺香(129)

作者: 陶苏 阅读记录

裴清垂头道:“儿子已经二十有七了,该娶妻房……”

没等他说完,三叔婆已经拍着大腿叫起来:“哎哟我的好儿子,你可算开窍了。当年你刚中秀才的时候。我就说张罗着给你说亲,结果你那死鬼老爹好死不死那会儿挂了,耽误了你三年孝期,一拖拖到现在。”

“咳咳,娘,那毕竟是我父亲,你嘴上留些德。”裴清皱着眉头。

他父亲是入赘的,所以他跟母姓,是裴氏子孙。十七岁那年考中童生,也就是俗称的秀才,却正好父亲那一年病故,他守了三年孝,便到了二十岁。这时候已然是年纪有点大了,三叔婆本说要给他娶妻,是他自己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想着考中举之后,什么样门庭的女子娶不到,结果没想到后来考了两次都没考中,反倒把自己蹉跎到了这个岁数。

事实上,这跟他有个三叔婆这样的母亲也有关系。三叔婆素来爱惹是非,嘴上又刻薄,贪财占小,就是有中意裴清本人的,打听过他家的名声之后,也都歇了心思。

再加上裴家资产不丰,三叔婆好吃懒做,裴清一介书生只会教书不会生财,不过在清溪村有两间屋子,几块薄田罢了。

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才终于导致他二十七岁了还打光棍。

“咦,你问起李安然,难道是看中了她?!”后知后觉的三叔婆,才回过神来。

裴清道:“娘觉得如何?”

三叔婆下意识地就摆手:“不成不成,那可是个厉害的,你要娶了她进门,还有我的好日子?”

裴清哭笑不得道:“娘说的哪里话,出嫁从夫,她若进了门,自然是你儿子说了算数,有儿子在,怎会由她忤逆你。况且,我看那李姑娘也是知书达理之人,娘从前跟她有点小误会,那也是受人蛊惑,并非娘的本意,只要解释清楚,想来她也不会记恨娘的。”

他这几句话,三叔婆倒听了进去,不由思索着,儿子说的没错,清溪村造谣那事是程家指使的她,又不是她主动要干的,只要把罪名都往程家头上一推,李安然就怪不到她身上来。

况且,李安然虽然厉害点,但实在是个生财的能手,那一品天香开张才多久,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听说是日进斗金。而且她还能交际,听说什么护国侯府、忠靖侯府、刺史府的,她都能攀上关系,若真做了裴清的屋里人,不正能帮上他。

“不过,她可是有个儿子的。”三叔婆又想起了李墨。

裴清不以为然道:“那不过是个义子,李姑娘如今疼他,但将来有了亲生的,难道还会分不清亲疏么?”

三叔婆想想也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总归比收养的亲。到时候万贯家财,就都成裴家的了。

越想越觉得妙的三叔婆,不由眉开眼笑道:“还是我儿子有眼光,那李姑娘最能敛财,我看着她这么厉害,持家必然也是极好的。况且听说还认识好多的勋贵,将来你要中举进官,正是大大的助益!好儿子,亏你看中了她!”

裴清见她同意,也露出了笑容。

若不是李安然生财有道,又有人脉,他堂堂一个秀才,怎么会看上一个抛头露面的商妇。

不过想起那日一品天香中她露出的那种英姿风流,他心里忽然有点火热。

其实仔细看,这李安然的相貌,也很是动人。

111、一个老太太

浑不知自己的娘正被人惦记的李墨,正睁大眼睛,看着面前这位老太太。

老太太满头银丝,但脸上看着却并不是很显老,肌肤红润有光泽,慈眉善目。

他和福生从学堂的巷子里出来,转过一个路口,就遇见了这位老太太。

她似乎是走得累了,正坐在路边人家的屋檐下,看见李墨过来,便露出了一个善意的笑容。

“这位小哥儿,老身又累又渴,能否讨碗水喝?”

敬老是美德,娘和先生都教过的,李墨忙寻摸自己身上,却发现自己和福生两个加起来,都没带吃喝的东西。

李墨推了一下福生:“去,给老太太讨碗水。”

“哎。”福生嘴里应着,视线却在老太太身上打量。

这老太太穿着虽不华丽,但那面料一看就是上等货,头上戴的翡翠簪子,是最稀少昂贵的祖母绿。看她通身的气派,应该是大户人家的老主母,怎么会一个人坐在这僻静的巷子里?

福生觉得有点蹊跷,便对李墨道:“少爷跟我一起去吧。”

没等李墨回答,老太太先说道:“这位小哥儿就陪着老身说说话吧。老身并非外地人,家住在城西,今日出门不慎与仆人走散了,便在此等候,我那仆人不久便会找来的。”

福生就有点脸红。

老太太着意说自己住在城西,不是外地人,就是告诉福生,她不是坏人,不用担心她拐走李墨。

福生想想也觉得自己多疑了点,不说别的,单说能戴的起那么粗大的一支祖母绿簪子的人物,怎么可能会是拐子,况且自己去讨水,也并不走远。就在这巷子里,就有几个零星的商铺门面,只要过去在门口讨碗水,眼睛仍可以顾到少爷,不至于让少爷脱离自己的视线。

“那少爷在这儿陪着老太太,我去去就来。”

福生跟李墨嘱咐了一声,便向巷口的那个箍桶店走去,走几步总要回头顾一眼。

老太太也不在意他的小心谨慎,只仰头对李墨道:“小哥儿坐下,老身抬头说话不方便。”

李墨便乖巧地坐在她旁边。他觉得这老太太不是坏人。

老太太盯着他的脸上下瞧。眼神清澈而专注。

上一篇: 宫女千岁 下一篇: 花褪残红青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