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宅门(269)

作者: 陶苏 阅读记录

用过了晚饭,回到明志院,屏退了丫鬟们,金秀玉独自一人坐在灯下,才展开了丈夫的来信。

信中寥察数语,却有数不尽的缱绻关怀之意。她只觉心头温暖,甜蜜浓郁化不开。

少年夫妻,果然是经不得分离的,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今夜,她将这一纸信笺贴在胸口上入睡。

眼看着到清明了。

今儿的天也高,万里无云的,天气也暖和了许多。

金秀玉托着后腰站在廊下,瞧着春云往屋檐上插柳条。

她系了一条葱白葱绿的高腰襦群,披了件鹅黄色的外衫,肚子愈发地大了,又挺又尖,人人都说会生儿子。

她如今吃的多,一人吃两人补,身体比起前几月可发福了不少,脸蛋都圆了,显得肌肤莹白如玉,整个人如同满月一般。

满头的乌发,就用簪子松松地挽了,只插了一朵浅绿色的珍珠缀纱的花儿,耳垂上明晃晃两颗珍珠,愈发衬得人俏生生,倒是比未怀孕时更多了几分柔媚的味道。

春云正踩了梯子上去,手上举了一根鲜嫩的柳枝往屋檐上插。底下三个小丫头替她扶着梯子,嘴里头不住地叫“小心”。

金秀玉仰着头,笑眯眯地看着,眼睛如同月牙儿一般,颊边深深两个梨涡。

春云终于将柳条插了上去,欣喜地叫着“好了!好了”,手脚轻快,一溜烟就从梯子上滑了下来,往金秀玉跟前一站,笑得一脸春光灿烂。

她拿手一指,高声道:“少奶奶瞧,我插得多好看!”

金秀玉也笑道:“有那么多小厮不使唤,偏要自个儿上去,若是摔了,瞧你怎么哭呢!”

真儿附和道:“她就是爱淘气,粗手粗脚的,摔了也不打紧。”

春云如今对她的调笑是没有半分在意了,只“嗤”了一声,对金秀玉笑道:“少奶奶可都收拾妥当了?咱们这就出门去罢!”

金秀玉点头道:“你派个人去长寿园那边,瞧瞧老太太和阿平、阿喜都好了没。”

“哎。”春云高声应了,找了人去。

金秀玉扭过头来就跟真儿说道:“老太太还是舍不得阿平阿喜两个,拖到今日,总算是松了口了。”

真儿点头道:“可不是,年前就说分院子,从过年拖到元宵,从元宵拖到春分,到了今日,才算是点了头。等过了今儿的清明节,阿平阿喜两个就该领着人到自个儿的院子去住了。”

这事情前前后后拖了几个月,老太太总说天气还冷着呢,等暖和起来再说,如今总算是放手了。

本来早就替李越之和李婉婷各自准备了院子,李越之住的是槐院,李婉婷住的是竹院,都是因院子里头的槐树和竹子取名。

金秀玉当时还笑呢:“松竹梅三君子,竹君何等清奇傲骨,不料竟将被阿喜这大俗人给玷污了。”

那会儿李婉婷还不依呢,又怨嫂子取笑她。

今儿是清明,依着往年的旧例,李家一家子是要出城去扫墓,又要去家庙上拜祭祷告,一来一去,也就做了踏青之行。

商行也放假,李越之不必上差。

一大早,李家便套了马车,一家子出城去也。

金秀玉如今胎很稳,马车少许颠簸,一点也无碍的,况且真儿、春云等人都在马车上铺了厚厚的毡子,又特意叮嘱车夫驾车要稳,因此老太太也放心得很。

李氏一族的先人们都葬在一处,其余几房自然也是要去扫墓踏青的,因此等到出了城,四房的车马都已经汇聚到了一起。前后拉开也能有一里地,这才是真正的浩浩荡荡呢。

官道两旁的其余行人,都对李氏一族的繁盛赞叹不已。

李越之如今已经不坐车了,骑着一匹雪白的高头大马,行在队伍之中,小小年纪竟已经有了玉树临风的雏姿。看的李婉婷眼热不已。

她原本也是想骑马的,连骑马装都穿上了,却被老太太和金秀玉勒令,换了端庄的衣裳,只许坐车,不许骑马。

还不是因为今儿出城人众多,她一个大家闺秀,可得注意着仪态才成。

李婉婷没奈何,不愿同老太太坐,如今也嫌她罗嗦了,便跟嫂子金秀玉同坐了一辆。于是车里头,便是金秀玉、她,还有真儿、春云,再加上一个银碗。

金秀玉刚进府的时候,银碗还是个貌不惊人、瘦瘦小小的小丫头,如今也长开了,不过跟李婉婷这个主子不一样的是,她不做事的时候总是文文静静的,倒像个小家碧玉的模样。

金秀玉就正指着她对李婉婷道:“你瞧,银碗比你还像个小姐呢。”

李婉婷这会儿正歪靠在软榻上,因着姿势的缘故,衣裳也有些扭了,她撇嘴道:“这是在车里,谁也瞧不见,何必做那些个周正模样儿,松快些不是更好?”

金秀玉拿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十分无奈。

她撩起车窗的帘子,放眼望去,见官道两旁原野青翠,树枝上都抽着嫩绿的芽儿,行人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好一派乐游原的景象。

李越之正骑着雪白的马儿,得得得得从车窗边经过,她叫了一声,小伙儿放慢了速度,与车子并排而行。

“嫂子叫我何事?”

他微微侧过脸来,一双桃花眼显得有些狭长,鼻梁下巴都显出了一些英挺的轮廓,阳光打在他脸上,竟像暖玉一般。

这孩子越长越像他哥哥李承之了——金秀玉赞叹一声,小小地思念了丈夫一把,忍不住便起了一丝调戏的心思,开口道:“阿平你瞧,这春光明媚,多好的景色,不如赋诗一首,以增游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