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门娇娇一睁眼,偏执王爷来抢亲(941)

作者: 千与千寻 阅读记录

“……”谢长清登时没话了,这一回认真应下,“好。”

“娘说什么呢!”

谢长渊听到这话凑了过来,他喝的有点多,走路都摇摆起来了,大着舌头说:“娘还年轻,貌美一枝花,呸呸呸,不能胡说。”

于氏没好气,一巴掌拍在谢长渊脸上把他拍走。

陈书兰赶紧带人上前把他扶住,尴尬道:“他喝多了,我带他回去休息,娘和二哥也早点回去休息。”

于氏摆摆手,“快去吧,嫁这个家里最糟心的,可苦了你了。”

陈书兰早已习惯于氏对谢长渊的嫌弃,赔笑了一声便扶着人离开了。

是不是糟心她心里却是清楚。

日子是自已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看到的,说的,也只是旁人的眼光和想法。

*

隔日一早谢长清便带着莎兰和孩子启程离京。

于氏没有去送。

这些年送丈夫走、送儿子走、送女儿女婿走,次数多了,年龄也大了,总觉得送别那般伤怀,还是不去的好。

谢长清和谢长渊与谢长安两兄弟到了别,轻托起莎兰的腰送她上马,而后自已稳稳坐在莎兰身后,环着她握住缰绳。

孩子还没睡醒,乳母带着去坐马车了。

莎兰望了一眼秦都那巍峨的城楼,目光随着谢长清勒缰的动作移到谢长清的脸上。

那还是一张冷硬刻板没什么温度的脸。

莎兰拽了拽他的衣袖。

谢长清低头:“怎么了?”

“我想侧着坐。”

谢长清轻轻一抱,莎兰便改跨坐为侧坐。

坐稳的那一瞬,她故态复萌双手环住谢长清颈子,挺身在他唇上亲了一会儿,“谢长清,我们一直在一起,我每年都陪你回家。”

她感觉到了这个男人冷硬外表之下隐匿的孤独。

她虽然有弟弟和族人,其实一直也是个孤独的人。

便是这种相同又不尽相似的孤独,引得她步步靠近,欲罢不能。

如今他们抱在一起,温暖备至。

她见过太多的丑恶,性子清冷,心中的情也十分浅淡,除了用在弟弟身上,其余全放在了谢长清和孩子身上。

对谢长清的家人也都是维持基本的客气。

可昨晚莎兰看到于氏眼底的泪花,便想起了自已的母亲。

母亲死时不能瞑目,怕他们姐弟受人欺凌。

如若母亲活到如今,应该也会和于氏那般模样,依然忧心孩子的未来。

那一刻莎兰似乎瞬间体会到了于氏的心情,也想将他们二人的温暖传递给别人一些。

谢长清略微勾唇,抚了抚莎兰的褐色的发,将她揽紧。

尧城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竹柳也长成了吧。

如今回去肯定是花开遍地。

*

【谢长清和莎兰也完了。】

第817章 【番外5 贤妻良母】

金秋时节,和风硕硕。

燕城长武大街上人来人往,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华热闹景象。

街边的飞鹤楼雅座内,一身材健硕面相憨厚的仆从低声笑说:“小公子如果知道世子亲自来接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谢长羽顺着微开的窗户缝隙遥看着远处青山绿意之间耸立的阁楼,很是清淡地“嗯”了一声。

自接宣武皇帝圣旨管制幽云,他与父亲便前往东北边境,如今已两年有余。

中间回了京城一次,把儿子也带到了此处来。

谢焕自小体弱,这些年谢长羽又常驻边关,边关一方面十分寒苦,另外一方面军务繁忙,让谢长羽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

正经见到孩子时,孩子都已经五岁了。

谢长羽自小随父亲、母亲吃了多番苦头,一路走来见过不知多少家破人亡,尸横遍野,到如今驻守一方……多年下来早已是铁血意志。

他习惯了独来独往,习惯了苦闷单调的生活,习惯了军中事务大过天。

哪怕是当初看到那孩子的时候,心中温情也极少。

先前来幽云时,便将孩子留在京城,想着京中家人都在,可照看一二。

谁知走了一年回去,妾室生产殒命,谢焕哭着扑到他怀中……

谢长羽看着那泪流满面的孩子,心中触动不已。

他既是人家的丈夫和父亲,便要为女人和孩子负责,而不是一心扎在国事和军务之上,半点心思都不分给他们。

所以他把谢焕带在身边,带到了幽云来。

燕城是幽云最大的城,军营就在燕郡之东三十里外。

燕城内有幽云最著名的青云书院,谢焕如今就在书院之中读书。

书院每半个月休学一次,一次休息两日。

今日正好就是休学的时候。

谢长羽处理完繁杂军务,等在这飞鹤楼上,准备接儿子。

身边的仆从叫做雷钧,是当初父母选定的雷家亲随之中的老大,比谢长羽还要大几岁。

雷钧有些机缘,早年便成婚了,家人一直随军。

到如今,雷钧有子有女,年龄也都不小,该说亲了。

雷钧也是个乐呵话多的人,坐着便与谢长羽说起营中土兵们的笑谈,以及一些家中儿子女儿不听话的琐事。

谢长羽听着,偶尔回个一两句,主仆之间闲谈的很是融洽。

“对了世子,您知道这燕城秋家吗?”雷钧想起最近听到的一件趣事,笑呵呵地说道:“秋家二小姐和范阳马家的长子定了亲。”

“知道。”

谢长羽点了点头。

燕城秋家与范阳马家都是幽云十六州这里数一数二的名门。

谢长羽和谢威前来管制幽云兵马,虽说是不插手州府政务,但对这些名门大族当然了解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