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死对头奉旨成婚后[重生](313)

甘宁看着夏柏阳,欲言又止,最终道:“但愿事情发展,能如大人所愿,也在大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吧。”

另一厢,李崖跟着谢琅进了衙署内,看着谢琅尚渗着血的手臂,亦忍不住道:“世子,眼下霍烈元气大伤,青州城还算安稳之地,那位夏知州也十分知趣,将一应军政大事全权交与世子裁决,世子何不在青州多停留一段时间,好好休整之后,再筹谋西京之事?左右眼下兵部拿世子也无可奈何。”

谢琅看他一眼。

“你是不是觉得,我应该回京接受朝廷封赏更好。”

“自然不是。”

李崖跪了下去,正色道:“利害轻重,属下还是分得清的,朝廷和陛下若肯给世子活路,世子何至于来到青州,属下只是不忍心看世子如此辛苦。”

“西京不比青州,一旦开战,所面临的形势,只怕比青州之战还要艰难十倍百倍,世子好歹应该养好了伤再上战场。”

“而且,眼下并不是作战最好时节,青州苦寒,要至少到四月底才能暖和一些,听说那时是狄人战马最为惫懒之时。”

谢琅盯着案上铺展的地图。

这段时间,谢琅无论身在何处,都会随着带着这一副长达数米的西京十三城地形图。

西京十三城已经落入狄人之手整整十年,十年间,无人知道十三城样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是来到青州后,谢琅让孟尧带着一群博文广知的青州书生,在昔日西京旧图的基础上,结合狄人俘虏关于西京的描述,绘制的全新西京地形图。

可惜依旧不全。

因此次随霍烈进攻西京的狄人士兵,有一大部分皆是从西狄王庭过来,对西京十三城的情况并不十分清楚。

谢琅道:“你想不到的事 ,霍烈也想不到。”

“我便要打他个出其不意。”

“这落雁关,我既来了,便不可能空手而归。”

赵元这时在外禀:“世子,甘县令来了。”

稍顷,帘子自外掀开,甘宁一身简朴长袍,走了进来。

“见过世子。”

甘宁拱手行礼。

谢琅抬起头:“甘县令不必多礼。甘县令夤夜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甘宁沉默片刻,竟是掀袍,直挺挺跪了下去。

一旁李崖看得一惊。

谢琅眸光却冷了下去,半晌,问:“怎么,甘县令还是不愿给我做军师么?”

甘宁摇头。

“世子有请,下官不敢推托。下官只是有一不情之请。”

“说。”

“西京一战,无论结果如何,都请世子放青州府一条生路。”

空气静了静。

谢琅道:“我说过,不会动青州府一兵一卒。”

甘宁神色不变。

“世子说过不假,可攻打西京,想要增加胜算,就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后方。世子于青州有恩,又慷慨解囊,将那一库金银珠宝悉数赠予青州府,就算世子不动青州府一兵一卒,青州,也无可选择地要担起后方之责。”

谢琅笑了声。

道:“甘县令这话我倒听不明白了。若甘县令担心此战惨败,有此顾虑也就罢了,若此战得胜,甘县令的担忧,又从何而来?”

甘宁面部肌肉绷紧了下,道:“青州府只是一艘在风浪中飘摇的小船,既抵挡不住外来摧残,也经受不住太高的水浪颠簸。世子天纵英才,所谋所求,自然也非小小一个青州府能仰视,下官想,世子应该明白下官的意思。”

谢琅盯着甘宁看了片刻,道:“甘县令与我所知道的,传闻中的甘县令,似乎很是不同。”

“不过,甘县令大可放心,无论此战成败,我都给青州府自由选择之权,不让青州府为难。”

甘宁拱手垂目:“下官替青州百姓,多谢世子大恩了。”

青州城里的动静,自然传不到上京。

然而谢琅驻扎在青州,迟迟不肯回朝,更视兵部七道令牌为空气,已经在朝堂上引发轩然大波。且随着时间推移,这场风波非但不见丝毫和缓,反而有剑拔弩张、越演越烈的趋势。

“陛下,依臣看,不如直接派钦差到青州传旨,召逆臣回朝,若逆臣还是不从,便可以抗旨不尊之罪,就地斩杀。”

“李大人说得简单,逆臣拥兵数万聚集在青州,恃功而骄,行事张狂,俨然已不将陛下和国法放在眼中,只派一个钦差过去,能解决得了什么问题?再说,这等时候,谁又敢去担任这钦差一职。”

这话说到了大部分人心坎里,被质问的官员顿时哑口无言。

一片吵嚷声中,户部尚书张茂出列,道:“陛下,依臣看,此事无需太过担忧。”

一直沉默听着众臣争吵的天盛帝终于自御座中抬头。

“爱卿这是何意?”

张茂道:“逆犯和逆犯麾下兵马,归根到底要靠朝廷养着。据臣获悉的最新消息,因为狄人烧杀抢掠,青州城内的余粮,已经不足半月。这么点存粮,如何供养得起一府百姓和数万大军的口粮。只要朝廷断绝了对青州的粮草供应,等到存粮耗尽,逆犯自然只有班师回朝一条路可选。”

“张大人,你此话当真?”

官员们皆露出极度诧异之色。

虽然大部分人都料想到青州存粮情况不容乐观,可没人想到,竟然已经只剩半月数目。

“只靠这么点余粮,逆犯哪儿来的勇气一而再再而三违抗兵部诏令?”

“自然是仗着陛下不了解青州情况,打个信息差蒙骗朝廷。再说了,当初逆犯都敢叛逃出京,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的。如今被张大人窥破底细,倒真只有死路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