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阴灵之路(1451)

但相比起被送入阴世天地里去的曾经的杨太后,贾南风的结局算是很不错了的。

孟彰掐着指头有模有样地算了一下。

毕竟贾南风在那个关键的时候选择捅刀司马慎呢,虽然没成功,但就事情的性质来说,总是要比曾经那杨太后试图借助司马慎的后位来收拢世家助力做出的事情要严重的。

可偏偏就是杨太后的结局更凄惨一些……

孟彰在心下摇头。

没想到他们司马氏居然也想要削弱世家。不过可惜的是,司马慎的动作太隐蔽,也动静太小了,根本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更刺激了那些世家,叫司马慎自杨太后过世后的日子就不太好过。

司马慎啊,真是“歹竹出好笋”和“生不逢时”的典型了。

孟彰这样慨叹着,完全不理会司马慎这“生不逢时”里头,有他自己出的一份力。

因为司马慎所以会选择削弱世家,根本就在孟彰那梦海学宫里所教出来的那些生员。

那些梦海学宫的生员,尤其是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平民子,从学宫里学有所成以后便迫不及待地运用起来,为自己改善处境、改变命运。

他们所冲击的,最开始根本就不是社会层次结构,而是代表着生产力的技术和技艺。

而世家所以是世家,除了他们历代先人的积累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他们的垄断。

他们垄断了地位、封锁了知识和技艺。

所以当这些掌握着曾经消失在岁月中却不输于当世顶尖技艺的技术和技艺再次出现的时候,世家很自然、也很傲慢地再次选择了垄断,选择了封锁。

但梦海学宫在,这些技术、技艺是他们说封锁说垄断就能封锁就能垄断的吗?

争端很自然爆发。

在争端爆发的最初,梦海学宫学子自保有余,但要保住身边的人、保住自己应得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足够的体量、没有足够的积累,更没有足够的力量。

如果不是诸世家知道梦海学宫背后的份量而选择相对更为柔和的手段,这些学子恐怕连自己都保不住。

可即便如此,察觉到威胁的诸世家也已经在调整应对策略了。

他们用丰厚的利益拉拢。

短时间之内,诸世家的这些拉拢是成功的。但他们成功,司马氏那边也不失败。

尤其是在司马慎妥协登基、本来举兵逼向帝都洛阳的各位司马氏藩王自觉退兵,司马氏内部力量进一步统合以后,皇族司马氏天然就受到那些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平民子的向往。

司马慎当然想要收拢这些梦海学宫学子。

但他遇到了对手,很棘手、很难处理的对手。

没错,就是诸世家。

在司马慎开始打开宫门,打算用官职、名望、俸禄收拢这些梦海学宫学子的时候,他赫然发现除了他之外,还有各大世家在用同样的东西做同样的事情。

名望和俸禄也就算了,连朝廷的官职各大世家都能许出去,这天下到底是谁家的天下?

闭了宫门独自坐在寂静、幽暗大殿中的司马慎这样叩问自己,也叩问自己头上戴的冕旒、穿的龙袍。

是,“王与马共天下”是晋廷最初就定下的国策,但那时候的晋廷和现在的晋廷,是一样的吗?!

那时候晋廷要面对的时局,是现在的晋廷所要面对的时局吗?!

司马慎自己心里有答案。

可司马晋就是这样的根底,纵然司马慎自己心里有答案,他又能做多少呢?他又能做到多少呢?

所以,当孟彰渡过元神三灾成就阳神并巩固了修为出关后,他看到的就是这样若即若离的、别扭的晋廷和司马慎。

再这样下去……

孟彰盯着阳世九州地界连连掐指推算。

司马慎能安稳在他的皇座上过完他整整两百载的执政岁月,便算是他的能耐。

因为,这才只是个开始啊。

梦海学宫还在,它接下来还会大开门户,接纳来自炎黄九州的所有有缘之人。到时候这炎黄九州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就连孟彰也只能窥见一角,并不能完全洞明。

其他人?大概也就只有那么一些能够遍察所有变数,算定这九州天下最终的模样吧。

孟彰如果真想知道的话,其实可以去寻人问一问。

料想祂们也不介意为孟彰解答这样的疑问,但孟彰自己没这个想法。

他一直认为,对于族群来说,变数其实就是生气。没有变数的族群,和死水也差不多了。

就这个标准来说,佛门其实也算是炎黄族群的一个变数。

只是这个变数……

孟彰转了目光去看炎黄九州与草原部族之间的边界城镇。

属于好坏参半。

端看代表着炎黄九州正朔的那群人要怎么用,又会怎么限制他们。

但从佛门目前还不疾不徐、和风细雨的动作来看,佛门已经是做好了跟炎黄九州内部诸多法脉、学说慢慢拉扯的准备了。

他们不急于一时的大兴,他们想要在炎黄九州内部扎根,直到跟炎黄人族一体同生。

佛门……

眼光着实不错。

孟彰心下赞了一回。

孟彰遥遥稽首,对阳世九州里诸位大修行者作礼。

哪怕有梦海学宫遮掩,这些大修行者们基本没能察觉到孟彰投注过去的视线。

待孟彰再次坐定后,他看向的却是安阳郡和茅山两处地界,看向这两处地界中生活的孟氏族人。

安阳孟氏选择守成。面对接连冒头的梦海学宫学子,他们是不拒绝也不打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