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日灿灿(261)

作者: 说给月亮 阅读记录

苏灿瑶低眉思索着,这些年来发生的事足以证明原书剧情是可以改变的,她没有按照原本的轨迹死去,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可她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想起原书里裴元卿的结局,不能提前预知,就不知道该怎么改变。

祁凌风是原书男主,自带主角光环,他如果造反,估计在原本的剧情里应该是成功了。

他一旦坐上皇位,那么乾丰帝和太子肯定凶多吉少。

无论当时裴元卿身处何方,当他得知父兄出事的消息,会坐以待毙吗

答案肯定是不会的,从苏灿瑶想起的剧情来看,按照原著轨迹,她这个时候早就已经不在了,裴元卿和苏家三房也没有太多牵扯,那么他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牵挂,报仇时会更肆无忌惮。

裴元卿和祁凌风最终的结局恐怕只有你死我活,虞念灵是祁凌风的女儿,那么她和裴元卿早晚都会成为死敌。

苏灿瑶知道,想要阻止这一切就必须先阻止祁凌风造反,乾丰帝和太子是裴元卿的父皇和兄长,如果可以,她希望他们能好好活着。

她低头沉思的功夫,桌上的饭菜已经撤下了,赏画宴正式开始。

秦诗萝见她在走神,轻轻拽了拽她的衣袖。

苏灿瑶对大家拿来的画作还是很感兴趣的,她回过神来,连忙摒除脑海中纷乱的思绪,聚精会神的看了过去。

赵柳湘作为举办这次宴席的主人,率先拿出一幅画供大家观赏。

苏灿瑶定睛看了看,发现这幅画是她师父早年的画作,连她都没见过,应该是师父年轻时送给赵荣平的,画作被保持的很好,师父那时的画技虽然稍显稚嫩,却灵气十足,画风跟现在略有不同。

大家对那幅画夸奖了一番,还有人激动的赋诗一首给大家助兴,气氛逐渐热络了起来。

众人依次把准备好的画拿出来,有些是名师大家之作,有些是他们个人比较喜欢的画,都极具特色,还有人把家中的珍藏带了过来,是市面上难能一见的好画。

苏灿瑶看的应接不暇,简直是一饱眼福。

不愧是京城,不愧是世家子弟们,这些画随便拿出一幅都能价值千两,能够一次看到这么多,机会实在是难得。

众人品评起来,各抒己见,其中也有擅画之人,见解很是独到,苏灿瑶听得津津有味,从中学到不少。

裴元卿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回来,坐到她旁边,掌心放着一个小小的雪人。

苏灿瑶转头看到他,惊喜地望着他手里的小雪人,“外面下雪啦”

“嗯,刚下。”

苏灿瑶抬手想把雪人接过来,裴元卿躲了躲,低声道:“太凉了,我给你拿着。”

苏灿瑶嘴角翘起,摸了摸雪人的头顶,触感冰冰凉凉的。

裴元卿堆的这个小雪人可比她小时候堆的那个雪人好看多了,她明明画画时手指挺灵活的,可做这些事就有些笨手笨脚的,所以这些年来她都是让裴元卿堆给她看。

屋子里炭炉烧的暖融融的,雪人不一会儿就化成了一汪雪水,顺着裴元卿的指缝淌下去。

苏灿瑶拿出帕子给他擦了擦,将他手指一根根擦干净,忽然想起来,她好像还欠他一条绣帕。

他们来京城这么多天,每天都有新鲜的事物吸引着她的注意力,她差点就把这件事忘了。

苏灿瑶抬头偷偷觑了裴元卿一眼,眼神略显心虚。

裴元卿显然也想到了这件事,朝她挑了下眉。

“苏小杳,你说来京后要给我什么来着我怎么忽然不记得了。”

苏灿瑶:“……”

第73章

虞念灵看着亲密站在一起嘀嘀咕咕的两人,没由来一阵恼火。

小时候就是这样,苏灿瑶和裴元卿两个只要凑到一块,别人就好像插不进去一样,尤其是她,无论她做什么,裴元卿都不肯对她笑一下。

虞念灵眸色暗了暗,倏尔微微一笑,拍了拍手,“轮到本郡主了。”

众人抬眼望过去,芳儿双手端着一轴画走上前来,面朝众人将画一点点展开。

虞念灵以手支颐,眉宇间带着几分得意道:“这就是本郡主今日带来给你们赏玩的画。”

周围传来一片惊呼声,苏灿瑶也抬眸望了过去,眸色微微动了动。

“这是青竹先生的真迹吧”

“是青竹先生的《百花图》!你们快看那上面的牡丹花,是青竹先生大婚后为他娘子亲手所绘的《百花图》!”

“青竹先生乃大昭最厉害的画师之一,可惜自从青竹先生故去后,他的画作就鲜少流传出来,听闻这世间留存的青竹先生的画作已经不足十幅,就连宫里也只有两幅。”

“多亏了郡主,我平生能有缘见一次青竹先生的真迹,再没有遗憾了。”

……

虞念灵神色高傲,听着大家的恭维声,唇角轻轻勾了勾。

赵初湘面露不解,仰起头声音稚嫩问:“苏姐姐,这位青竹大师很厉害吗”

苏灿瑶低头给她解释道:“青竹先生是非常有名气的画师,一幅画就价值万两,他对自己要求很高,觉得不满意的画从来都是画完即毁,因此流传出来的画作很少。”

赵初湘懵懵懂懂的点点头。

“越是稀少,越是珍贵。”苏灿瑶看着芳儿手里那幅画,眉心轻轻蹙了蹙,“不过这幅画……”

“这幅画怎么了”赵初湘好奇的昂了昂小脑袋。

苏灿瑶欲言又止的摸了摸她的头顶,没有回答。

大家恭维了一阵,有人忍不住好奇问:“郡主,您买这幅画用了多少银子”

“一万两千两银子。”虞念灵唇角得意的勾起,目光掠过苏灿瑶和裴元卿,声音上扬:“青竹先生的真迹可不是有银子就能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