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全村最野的糙汉(193)
陆庭远一一应下,又郑重地朝外祖父行了一礼,祖孙两个在此辞别。
待外祖父一家走远了看不见人了,梁平才和陆庭远进了空间,梁满满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将他们放了出来。
两人回来,最高兴的就是小灵儿了,抱着爹爹的脖子不撒手。
“爹爹,你可回来了,灵儿想爹爹了呢!”
“爹爹也想灵儿!”
“爹爹,灵儿现在弩玩儿的可好了,我去拿弩,玩给爹爹看吧!”
陆庭远亲了亲女儿,“好啊。”
松开爹爹的脖子,小灵儿撒腿就进屋了,没一会儿就将弩拿了出来,拉着陆庭远就往外跑。
三年多来,山里的小动物也增加了不少,虽说没有大型的猛兽,但是黄鼠狼、野鸡、兔子却开始泛滥起来。
这些小动物都成了小灵儿日常练习弹弓和弩的目标,她现在几乎已经能百发百中了,就是想早点儿学弓箭。
女儿还小,陆庭远暂时不打算教他更多的武器。
不过,该启蒙和学识字了。
陆庭远从小也是念过书的,虽然没有参加过科考,但是起码的四书五经都还是熟记于心的。
这次他在京城也买了很多的笔墨纸砚,囤在空间里。
小灵儿经常见娘亲在看话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字,只可惜她不认识,否则就不用娘亲看了话本子之后再给她讲故事了。
因此,她对学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话,以后就可以自己看话本子,然后给娘亲讲故事了。
陆庭远和梁满满不知道她小脑瓜里的这些想法,本来觉得以小灵儿皮猴子似的野性子,肯定坐不住,会抗拒读书认字的。
但没想到小灵儿空前的配合,拿着书本,陆庭远念一句,她也跟着念一句。
启蒙读的是三字经,今天的任务就是记住以及会写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十二个字,记住不难,但要是全部会写,不能临摹,自己单独写下来,对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
小灵儿十分认真,爹爹握着她的手教了一遍后,就端坐在书桌前,握着毛笔,一遍又一遍的写。
晚上陆庭远给她检查功课的时候,小灵儿摇头晃脑的先把这句话背了一遍,然后一字不误的全部默写了下来。
梁满满直夸赞女儿,真是随了她的智商了!
听到娘亲夸赞自己,小灵儿也高兴,抱着梁慢慢的脖子,在她左右两边脸上中重工的亲了一口。
陆庭远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嘴角忍不住漫上一层暖暖的微笑。
他爱的她,他和她的孩子,这就是他这毕生的追求了。
隔着窗子,方梦璃看着这温情的场面,羡慕的朝梁安说:“我们也生一个孩子吧。”
梁安拢了拢她的肩膀,“那我加把劲儿!”
说罢,就拉着方梦璃回了房,要勤奋耕耘,才会有收获。
……
秋天,是金黄色的,黄澄澄的玉米,春小麦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抬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金色的麦浪。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下人们割麦子的割麦子,掰玉米的掰玉米,还有土豆和红薯,汉子们挥着出头,光着膀子,在秋阳下热火朝天的干活。
今年还种了另外一种农作物——棉花,雪白的花朵像云朵似的挂在枝头,十分喜人。
这种经济作物,在平时的时候觉得可有可无,但是在特殊时期,可就是一种“战略性”的存在了。
采棉花要趁晴天,下雨了可就会发霉的。
还好老天爷偏爱,半个月以来都是大晴天,满庭庄的粮食棉花都安全无恙的收进了粮仓。
第165章 将士们不服文献鸿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天气逐渐冷了下来,一场秋雨,将季节拉入了深秋。
再说文献鸿到了边关后,原本的十万精兵都是忠于骠骑大将军的,对于骠骑大将军的死,他们不是没有怀疑。
甚至在将军死后,皇上当时的旨意是秘不发丧。
将士们跟了将军几十年,虽说这几十年里没有大的战事,但是也是小祸乱不断,每次有战事或者灾难,都是将军冲在最前面。
这样的将军,深受将士们的拥戴。
也正是他们,联名抗议,骠骑大将军才得以魂归故里,尸首被准许运到京城,跟家人团聚。
在他们心中,骠骑大将军是真正的英雄,是他们最值得拥护的人。
听说朝廷又派了个护国大将军来边关的时候,将士们一个个都心里不服,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文献鸿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出来迎接,大家像是没看到他似的,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甚至连行礼问安都没有。
这些人的表情和态度,文献鸿悉数看在眼里。
到了他所住的主帅营帐,里面空无一物,连基本的床、被褥、茶杯桌椅等家具都没有。
文献鸿身边的御枫颇为不爽,这不是明目张胆的直接不把将军看在眼里吗?
“将军,这些人完全没有把您看在眼里,要不属下将这些人召集起来,给他们一点儿教训?”
文献鸿摆摆手,“不必为难他们,他们这样的表现,只能说明骠骑大将军深得军心,是个值得敬畏的将军,也更说明,这些将士们忠心耿耿,不会轻易背叛他们的将帅。”
“可是,这些人如此态度,您如果现在不立威,以后怕是更无法服众呢!”
“想要收服人心,不是光靠给下马威的,我刚来,大家不接受很正常,这些将士能戍守边关十几年,心中自然是有大义有情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