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之心将明月(141)+番外
这三人中,一个男子的模样却迈着小碎步,另一人却是个女官的样子,这两人都是我没见过的,另还有一个婆子看着眼熟,是江一心身边的婆婆。
这三人进得院门,也并不唐突,只立在院子里,那婆婆对我说:“向月姑娘,夫人有请。”
我疑惑归疑惑,还是出了房门,对那婆婆很和气的道:“身子不便,就不去打扰夫人了,恕不能前去。”
那男子突然开了口,嗓音有几分的女气,更加和气的对我说:“不止是江夫人,皇后娘娘也来了,希望能见一见向月姑娘。”
我怔了一怔。
这人嗓音尖细,应该是个黄门。
我听孔明和我说过,之前孙家的小妹被接回了孙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其实挺喜欢那个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孙夫人的,也不知道是她自己不愿意回来,还是她哥哥不愿意她回来了。
其实我们跟东吴一直是貌合神离的,刘备也半百的人了,孙夫人只比我大上几岁,就年龄而言,其实本是不般配的,孙夫人当时也不愿意嫁刘备为妻,后来为了大局才不得不同意,加之先生心算无双,才让刘备稳稳的娶到了孙夫人。
当年,就不知道谁曾经说过一句,“孔明,你这样是有伤人和的,小心日后必会付出代价。”
孔明年轻,不信天命之说,只笑笑并不回应。
所以,刘备现在的夫人好像是姓吴,听说是来益州后才娶的,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面。
那刘备既然要称帝了,那这人口中的皇后娘娘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这位吴夫人了。
见我站在原地没有答话,这黄门也不着急,只道:“陛下跟丞相大人是什么情份就不用我们奴才多说了,娘娘说,丞相的家人便也如同她的家人一般,所以才想见见姑娘。”
明明已经雪过天晴,我仍然觉得有些寒冷,只是这个时候已经不允许我推脱了,我跟他们出了院子后,才后知后觉的想起了一个词:风雨前的平静。
我到的时候,吴皇后与江一心正在偏殿里说说笑笑的,她们同是益州人,又都是高门显贵,彼此熟识是很正常的。
黄门只将我领到廊檐下,也不说进也不说不进,自己就先退下了。
我心说,刘备真是发迹了,这架子也做足了,以前莫说是见刘备老婆了,就是见刘备本人也没有这么麻烦过!
我便耐着性子等在廊檐下,只打量了打量里面,这位吴皇后,仪容整齐,发髻整齐,衣衫华丽的确有皇后的派头,细观眉眼却有些微皱纹,只能算是个端庄秀丽的妇人了。
见我肆无忌惮的打量皇后,门口的一个婆婆忍不住了,斥道:“懂不懂规矩,怎能直视娘娘?”
我反问:“那我应该怎么看?”
那婆子估计是没被人反驳过,楞过之后才道:“低头!不可直视娘娘!”
我反笑了,道:“你们娘娘估计忙着,那我就先回去了。”
见我当真转身就走,里面才有声音唤道:“是向月来了啊,怎么待在门口不进来呢?快进来吧。”招呼的是江一心,指着我跟吴皇后说,“这就是我夫君身边的向月姑娘。”
吴皇后没有说话,等着我跪拜她,我心里知道,但我也没有说话。
场面一时有点冷清。
皇后身边的大姑姑忍不住了,忙道:“快快见礼!”
我一笑,对吴皇后躬了个身,道:“见过吴夫人。”
哄我?早着呢!
刘备现在还在郊外登基中呢,皇后哪那么快出来?要等刘备先称帝了,再择吉日大封后宫,虽然吴氏早晚是皇后,但此刻毕竟不是。
真当我是三岁小孩般哄着呢!
你敬我三分,我自然也会敬你三分,观眼下这个情形,我不觉得我有敬她的必要。
吴氏的脸色肉眼可见的难看了几分。
我却是不惧她的。
天下英雄我都不惧怕,岂会惧怕后院的妇人!
吴氏缓了缓气,才道:“最近传闻说诸葛丞相宠爱一个小姑娘宠的都没有章法了,看来传闻传的果然没错啊。”
“过奖。”我对上吴氏的眼睛,笑,“先生不是一直都这么宠我的么?何来最近之说?”
托孔明和司马懿的福,吵架再也没输过,而且我也非常肯定,这个吴氏是来找茬的。
“你……”
吴氏以前知道的女子都是唯唯诺诺的那种,连她本人也是,略高声一些都会怕别人轻视了去,后来刘备续弦了她,才好上一些,她也从没见过我这种敢直视她,敢反驳的女子。
江一心的确是个聪明人,见场面冷清,便打了个圆场,先笑着对我说:“主公今日城外登基,夫人便是后宫之主皇后娘娘了,向月不可不敬皇后。”又笑着劝说吴氏,“夫君常说向月长于乡野,没有规矩惯了,娘娘不要责怪她。”
我觉得江一心在别人面前善于做好人。
吴氏一指江一心,斥责我:“你们江夫人是再厚道没有的人,你别仗着丞相的几分宠爱就不敬江夫人!我们大汉就没有这么不守规矩的妾室!我还听说,你还打了江夫人身边的婆婆?”
我听着妾室两个字觉得十分刺耳,言语就也不太好听了:“婆子言语无状,辱我在先,我打了又如何?她应该谢谢我打了她,若不是我打了她,等大人发落,她还能留下命来么?”
吴氏冷冷一笑:“果真野性难驯,一点规矩也不懂,今日不好好教你点规矩,日后传出去不是让人笑话么!”
我听到她要收拾我,很是佩服她,孔明说要收拾我说了多年了,也没有什么成效,她却说要收拾我?我目光稍微往江一心处一撇,江一心捧着茶好似在发呆,我心里便有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