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560)+番外
“那不给冻坏了?到时候看到你爱人,他问这是什么,我说本来是你媳妇,现在是冰雕,他不得哭死。”
安夏笑着硬把她拉上车,按在座位上,“嗐,大家都一样脏,我也没比你干净到哪里去。”
红梅紧张地一动也不敢动。
终于把车修好,他们有幸变成了先头兵,身后跟着好多车,在狭窄的车道上移动。
远处是壮美的雪山,近处是险峻的峭壁与悬崖,车轮一滚,小石子从道路上飞射出去,落在深深的山谷中。
头车停了下来,坐在车上的人向后挥动手,示意后车全部停下。
拿着驾驶辅助仪的人跑到安夏车边说:“辅助仪报警了。”
“报什么警?”安夏仰头望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阳光灿烂晴方好。
地质报警。
参与辅助仪开发的有地质学家,他们的工资很高,为了表示没有白拿紫金的工资,他们特别特别认真。
在行车辅助仪上加了地质预警功能。
通过摄像头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拍摄,由计算机分析塌方、泥石流、道路崩塌的各种可能性。
当然,由于压根没有真实素材,这些可能性全部基于纯建模模拟,数学-运算。
就跟做物理题似的。
问:山体状态如图所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BLABLABLA……山体是否会滑坡。
计算机就开始一通计算猛如虎。
什么摩擦力、给他一个多少牛顿的力,什么坚固系数,什么岩顶压力……最终给出一个结果。
得出结果:因为XXXX,所以,会滑坡。
然后发出警报。
问题来了,要相信它吗?
安夏询问两位地质学家,两人一个认为稳妥为上,还是等等吧。另一个认为一时半会儿塌不下来,要是继续等的话。反倒有可能会塌,把人堵在半道上,不上不下的很尴尬。
此时,后车不认识的司机们也过来:“怎么回事?为什么停在这里?”
安夏跟他们说了这个情况,大家都陷入沉思,是前进,还是等待,这是个问题……
“走吧走吧!反正现在什么都看不出来。”司机着急上路,跑完这趟可以好好休息。
安夏决定干一件非常有科学意义的事情:抛硬币。
“是字就走,是国徽就等等。”
安夏把硬币高高抛起,然后落下,卡在泥里……立着的!
这个世界不会好了。
“算了,走吧。”安夏准备上车。
司机们决定停都停了,不如先上个厕所。
男左女右,各不相扰。
大家正在释放天性的时候,忽然,一阵隆隆的闷响从前方传来。
所有人眼睁睁地看见:道路正前方的山坡,整体垮了下来,把眼前的道路完整的盖住。变成了一个60度的斜坡。
如果没有警报,如果没有停下硬走,安夏车队的最后一辆车,差不多正好完整迎接山石的冲击。如果没被冲下悬崖,也得被埋在下面。
安夏回过神来的第一句话:“回去给他们加工资。”
第143章 忽然的加更,还是让路……
司机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一堵,不知道要堵多久。
安夏就像国泰民安时代听见枪响的老百姓,毫无感觉,甚至以为是放鞭炮。
在她的认知里,堵了就堵了呗,会有人来疏通的,独龙江这么偏的地方,就算当时她不硬走出去,很快也会有人来解决的。
在一众暴躁的人群中,她显得非常悠闲自得,一会儿走到塌方路段旁边看热闹,一会儿走到江边。
旁边峭壁上还时不时有石头掉落,有三个人脑袋那么大的石头砸进澜沧江里,连个响都听不见,就被滔滔江水卷走了。
安夏凑到江边,往下看,跟在后面操碎了心的陆雪赶紧拉住她的手:“别凑那么近,万一摔下去,我就得去湄公河捞你了。”
“啊?什么湄公河?”
陆雪指着肉眼看不见的那一头,对安夏说:“从这里再往南走200公里,就是老挝。”
对哦,进了老挝,澜沧江就改名湄公河了。
川藏路上每十公里都有一个道班站,养路工人每天都来溜几圈,很快,养路工人就发现了塌方。
“大概塌了二、三十米。”道班工人说,“我们要上报养护段,明天会派推土机过来。”
问题十分严重。
这里离开竹卡兵站已经有了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堵的车已经堵了几百辆。
道路狭窄无比,两辆车错车都要小心加小心,只能向前,不能掉头回去。
一路挂倒档回去,那就是玩命,老司机都不敢这么干。
随队的摄影师和摄像师刚开始也很害怕,看了几个石子砸车,他们也淡定了许多,甚至架起设备,蹲守石子砸车。
八辆不同厂家的车,有一家钣金特别厚,砸了就砸了,车顶铁皮自岿然不动,连油漆都没掉。
有了其他车被砸出小坑的石子做对比,再加上实景拍摄,广告效果拉满。
无知者无畏。
紫金车队岁月静好,安夏看风景,摄影师在拍摄,还有人在想晚上吃什么。
其他常跑川藏线的司机愁眉苦脸。
“这边肯定不能过夜啊,谁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掉石头下来,很危险。”
塌方泥堆的对面也有许多车,他们也在迷茫之中。
“啊妈妈妈……”有一趟班车也被堵在路上,一个藏族妇女带着孩子,他们一大早从芒康出来,现在孩子已经饿得嚎个没完。
藏族妇女抱着孩子,向长途车司机乞求给点吃的,他们都摇头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