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1988之IT女王(568)+番外

作者: 月海妖后 阅读记录

老板震惊:“你对他们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安夏又问:“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吗?”

“山沟沟里有什么好玩的,也就你们城里人觉得好玩,就喜欢往这些卡卡角角钻……哦,你们去解放大桥没得?可以去那里看看,算一个景点。”

解放大桥啊……安夏不是很想去,但是同行的司机想去,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怎么着也得跟长江大桥有一拼吧?

“算啦,要边防证的。”安夏摇头,她上次来办了边防证,但是这次没想进墨脱,没办。

“你们想去的话,我帮你们打个招呼就行,不用办。”老板挺骄傲。

司机不明白,他掏出地图,指着现在的位置:“咱们离边境还远着呢,怎么就要办边防证了?”

老板叹了口气,指了指地图上鸡屁股的一大块地方:“咱们出的地图上是咱们的,印度那边出的地图说是他们的。”

“嗬,他们说是他们的,就是他们的啦?”

“现在也是他们的实际控制区。”

紫金公司里的人陡然想起历史书上的只言片语,问道:“是麦克马洪线?我们国家不是不承认吗?62年没拿回来?”

“拿回来过,75年印度移民了三十多万人过来,宣布是他们的一邦。”

一个司机拍桌而起:“日他娘的!这都不干他们?”

“好攻不好守啊。你去了就知道了。”

几位对国际形势有些了解的人已经在说起了阿克赛钦等等各种情况,另外两个只想旅游的司机问老板:“从这边出去能到不丹、锡金、印度和尼泊尔吧?”

“锡金?哪还有锡金哟。”老板摇头。

课本上写的锡金在1975年也被印度实际控制了,不过直到千禧年之后,国内的地理教科书上才默认了这事。

“日他娘,他们还真能打。”

八十年代,国内引进了不少印度片,谁都能哼两句:“阿巴拉古……”

大家对印度的印象就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以及62年被打成狗,压根没想过他们有什么战斗力。

“还是去看看吧。”

解放大桥边有一队军队在守着,川菜馆老板跟其中一位打了个招呼:“他们就是过来看看,不过去。”

“行,不准过桥。”

站在桥上其实看不到什么,也没有什么人,但是就是不能过去。

“明明离边境还有这么远!”一个人拿出地图,比划了一下,到地图上的边境,有一个手指那么宽。

初中历史课本上的「麦克马洪线」,只是一道两分的填空题,或是一分的单选题,真正到眼前的时候,才会有「我们的地盘给这帮狗日的抢了」的感觉。

安夏问道:“这边有人偷渡吗?”

“有啊,过来和过去的都有。”

同行的人不明白:“偷渡去印度那个鬼地方?”

“从印度再去其他国家容易。”

大家很想在解放大桥留个影,但这座大桥处于敏感的军事禁区,不能拍照,只能往大桥的那一头扔石子表达一下情绪。

从墨脱离开之前,陆雪秉承着对工作的热爱,买了几个当地特产——石锅。

卖锅的是当地人,说不出来什么,就说这个锅好用,陆雪决定弄回去研究研究怎么个好用法。

接着原路返回林芝,再继续向前到拉萨。

这座日光之城此时还保持着五六十年代的气质,安夏在旅行者中,算最早来的一批,在青藏铁路通车前和通车后都来过。

在她的记忆里,通车前后已经是两个世界,现在她才发现,原来「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才是第一次大裂变的根源。

有钱新马泰,没钱新疆西藏转一圈。

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也促使城市基础建设发展。

而现在,来拉萨的游客很少,多数不是来援藏建设的工人和干部,就是做生意的。

还有做生意的干部,比如陆雪。

刚进招待所住下,陆雪稍微收拾了一下,就急着往外跑,要去看看当地的特产。

“急什么,叫我们公司的人带你去。”安夏一把抓住他。

「中国货」平台怎么会放过这个有药材,有牦牛,还有各种奇怪饰品的地方,早就在这里开了一家分公司。

大老板驾临,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会议室和汇报人。

“我们今年上半年盈利超过五十万元,主要来自于冬虫夏草、藏红花和唐卡。”

陆雪问了一句:“墨脱的石锅没有卖吗?”

“有,打算下个月跟冬虫夏草配套推出,不过文案还在设计。”

一个锅?还要文案设计?陆雪的三位同事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电视广告风格很迷幻。

八十年代的广告路数是简单念个产品名,再加一句「省优部优国优」,九十年代初的广告格调极高……高到看不懂。

比如,一个少林僧人打扮的人,「呼呼哈哈」打15秒的套路拳法,最后说一句「我可不会做广告啊」,给了产品两秒钟的镜头:999感冒灵。

再比如,一个美女开着敞蓬车走了,一个男人恋恋不舍地站在路边挥手目送,广告歌响起——

“有一种感受是深情的期待,有另一种感受是无言的颤抖,哦……青春匆匆溜走。”

产品依旧只有两秒钟的镜头:两面针中草药牙膏。

于是陆雪的随行同事认为,广告么,简单啊,随便弄个什么不相干的东西来一段,最后放两秒产品就行。

如果要到国际上卖,写明规格、材质,再写点使用注意事项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