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1988之IT女王(590)+番外

作者: 月海妖后 阅读记录

风电贵的原因是设备太贵了,国内现在所有的风电设备,都是Vestas和GE这两家国外公司来的。

安夏以为只有这两家能做,因此形成了垄断高价。

“国外只有这两家公司卖吗?”

“不是,但是当时要买设备,都要找中间商,一台风机的回扣就是20万。”

八十年代的二十万人民币!

再加上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许多单位都蜂拥去买国外的设备,什么垃圾都能卖出去。于是厂家和中间商形成了价格联盟,就是不肯降价。

“没有国产的吗?”

“有是有,节能处那边找了洛阳拖拉机厂,西安飞机制造厂来生产风力发电设备,但是都没有成气候。”

事实上,国产风力发电设备成气候,是国家在2008年给出高额补贴后,逐利的企业们才一拥而上。

“没有成气候不要紧,他们还在生产吗?”安夏问道。

“生产是还在生产的,但是整体水平,跟国外设备有一定的距离。”

他说得太客气了,岂止是有一定距离……

安夏表示理解:“能用就行。”

并网的事情搞定。

地皮根本就不算事,领导早就说了:钱到位就能办。

甚至还给打了个折。

安夏与那几位老板合作投资了一家公司,用于建风电场,起名为聚合新能源公司。

紫金出钱最多,占控股地位。

万事俱备,只欠设备。

新公司的采购经理一脸为难的将他拿到的国产设备数据给安夏看,这个数据,相当不能令人满意。

安夏却无所谓:“你就按国产设备的报价,跟外国人砍价。告诉他们,我们不是没得选,不是一定要买他们家的,我们有保底的选择。”

采购经理顿悟。

重金挖来的采购经理果然出息,运用兵法智慧,把国际上那几大风电设备提供商的价格联盟硬是给挑拨分裂了。

最终拿到了一个不错的价格。

“但是,他们要求我们采购的数量,比我们需要的多10%。”采购经理将对方的要求递给安夏。

经过测算,增加的费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只是按现在的即定数据中心数量来看,平均发电量会超过所需。

安夏本来的计划是:起风时自己用自己,没风时求其他发电厂救命。

“没关系,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的数据中心机房很快还得扩建。再说,不还能卖给别人么,离首都那么近,首都肯定要电的嘛。”安夏大手一挥,批准了数量。

令安夏意外的是,她甚至都没有等到卖电的那一天。

就有三个在中国投资了研发中心的外企凑过来,大意就三句话:“听说你们要新建数据中心?我们正好也要。”

“多少钱?”

“能带我们玩吗?”

能能能,欢迎欢迎,记得交电费。

第152章 大白天的,怎么就遇上……

虽说现在国内造不出质量能赶超国外三巨头的风力发电设备,但并非完全没有。

破车也是车,又不是航母,咱得求着国外公司。

在安夏的概念里,买风力发电机一共就分为三步:

第一,付订金。

第二,收货。

第三,付尾款。

后面要是出了什么质量问题,属于售后服务范围。

前几次,国家电力用世界银行贷款购买的几套,也都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安夏这边已经安排各种相关的配套设施开始建设。

趁着严寒的冬天没有到来的时候,该平的土地平了,该挖的地基挖了,该招的人招了,该备的服务器备了。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齐备,结果就在「购买风力发电机组」这个绝对不会出意外的事情,出意外了。

在签订合同后的半夜三点,安夏被邮件提示音吵醒。

邮件发送者是安夏采购风力发电机的公司。

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十分抱歉……”

安夏陡然从半梦半醒中清醒,睁大眼睛看完邮件全文。

邮件的大概意思是:听说贵公司购买我们的风力发电机,是为了军事用途,我们公司是好人,追求普世价值与世界和平,我们可见不得这个,所以,我们不能卖给你。

安夏:“??”

这是从何说起?

数据中心算是军事用途吗?

可是陆海空三军都没有买啊,人家还嫌民营企业不安全,数据都还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呢。

不是……这发出来的电,给谁用不是用啊,贵国的电力还用来制军火,制//毒呢,谁比谁高贵啊?

生气归生气,该有的礼仪还是得有,安夏回了一封信,简单地解释了一下这批发电机组发出来的电是给民用的。

无数可怜的孩子,就指望着这点电,晚上有一盏小灯泡照着写作业。

夜归的上班族,就靠这些电点亮的灯泡,找到回家的路。

很多小动物将会因为没有电暖气而被冻死。

他们扯了世界和平大义来摇旗,安夏就对着拿普世价值说事:你们不卖风力发电机给我,就是丧心病狂,连孩子、小动物,还有普通的上班族都不放过。

对面回信很快,仅仅十分钟,新的邮件就来了:“我们愿意相信您的话,但是我国相关部门刚刚给予通知,要求我们对贵公司需要有一定的使用限制……”

安夏看到这十分纳闷,还能怎么使用限制?

发电机,除了发电,也不能拿去怎么样啊?那几十米的大叶片,想举起来削人脑袋,也没人能举得动啊?

继续往下看,发现前面的所有铺垫,都为了最后提出的那一个要求——交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