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村都知道她是首辅掌上明珠!(312)

作者: 双鲤鱼 阅读记录

那读书人闹事,也以一个非常搞笑的方式传播起来。

说是有个有钱的太太看中了那些书生里长得好看的,替他们出了钱,这些人日后要享福了。

还说那有钱的太太身边一个年轻郎君,是个穿金戴银的小白脸,一看日子就过得很好,还为了那些书生争风吃醋。

历来这样的八卦才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话,正经事情没几个人关心。

笑话,正经事情,哪里能比有钱女人养小白脸更有意思啊。

大过年的,这样的八卦简直再有意思不过了。

然后就是京城这两天又多了个话本子,正是张珠珠那天跟李弗编的三两句的故事,这故事经过了层层润色,讲述的是关于争夺家业的故事。

这故事里,大儿子继承家业后,各种败家,眼看家业就要完蛋了,然后小儿子回来力挽狂澜拯救了家业。

但在这之后,小儿子却背负上了与兄长争夺家业的恶名,被千夫所指。

这小儿子有本事,愤而放弃家业,重新开创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明眼人知道,这故事暗指的是什么人。

大家也都很怜爱这个小儿子,说大儿子过河拆桥。

但也有人说,小儿子本来就不是长子,不能给继承家业,但他又是这个家的人,他做的事情,都是应当应分的,他大可以扶持侄子继承家业,自己在旁辅佐。

说这话的,便有人嘲讽他是圣人。

双方就这个故事争执不休,但小儿子一直是占上风的。

一来这故事编的偏心,二来言论是有人引导的,许多人不见得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的更多。

新帝的名声一时没有大碍,而且他还不够大度吗。

好多人不顾还在过年,都要面见皇帝,请求惩处背后议论的人。

但新帝非常大方,他直言自己确实立身不正,但他只有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才能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才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所以他不会将说闲话的人如何,他的千秋功业,天下万民和史书会一起见证的。

这真的很大方了。

作为一个皇帝,任由人议论都不生气,这简直就是菩萨心肠,佛祖脾气了。

这样搞得背后的人非常被动,谁让事情没有按照他们的安排发展呢。

他们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另谋时机了。

小潘氏催促着京兆府把那份大型调查报告给公开了,就张贴在京兆府外头,还誊抄了许多份,表亲成婚对子嗣不利,这件事情大肆地传播起来。

朝廷也发出倡议,建议大家尽量不要亲上加亲,京兆府也表示最近会承接表亲和离的案件。

这般也有利于弱化京城各家之间的联姻关系,反正肯定是好处比较多。

作为太子,周毅自然是要身先士卒,他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娶潘家表妹。

潘侯夫人给气病了,潘家年节上的宴会,都是河阳郡主挺着肚子帮几个嫂子给置办的。

第259章 非他不嫁,非她不娶

这件事情最近年节上的热点。

潘府宴会上,河阳郡主惊讶地对张珠珠说:“从来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呢,京兆府是怎么想起来调查这个的。”

张珠珠心想那自然是我提议的,但她只说:“是偶尔听了几位郎中的话,京兆府是为百姓做事的,若真是如此,自然要公之于众,不能任由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

姚玉馨双手合十念“阿弥陀佛”:“谢天谢地,我姨母再也别想让我嫁给他那才死了媳妇的儿子了。”

姚诚新和宋灵心的婚事定了下来,是要操办一番的。

于是姚玉馨就成了姚家的难题了,她那些亲戚知道她有本事,能赚钱,一个个都惦记着把她划拉到自家去,最近那催婚的信,是一封又一封。

现在好了,只要说一句朝廷不许近亲成婚,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朝廷只是不提倡如此,做不到禁止,但是姚玉馨可以跟人这么说啊,他们也不敢说朝廷不对。

周兰书道:“还好我也没有看上我表兄,我父王和母妃也没有逼着我嫁给表兄,不然我还知道怎么样呢。”

张珠珠:“我也被表弟说过亲呢。”

也不知道舅舅家现在怎么样了,反正他们的年礼是送了的,吴家这亲戚,吴贵娘可不会薄待他们。

周兰书:“那你表弟胆子可不小,他不知道你的事情?”

张珠珠可是跟李弗一起的,还有人敢跟李弗比较呢。

姚玉馨立刻说起往事来,笑道:“何止表弟呢,那会儿还有个姓白的,反正我们珠珠从来是不愁嫁的,可惜除了李三郎,她瞧不上别人,那会儿都准备出家呢。”

周兰书惊讶:“你这么喜欢李三郎,非他不嫁?”

好家伙,不嫁给李三郎,就要出家,没想到张珠珠这样聪明的女子,居然也这般痴情呢。

张珠珠:“哪儿呢,那是没有值得嫁的,他们都是瞧着我有钱罢了,我看不上他们。”

周兰书可不信这话:“好了,好了,不必解释,我都明白,你非君不嫁,他非卿不娶,你们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姚玉馨也不解释,在旁边笑个不停。

张珠珠:“天造地设就天造地设吧。”

这倒是也不假。

周兰书喝了口水:“我婆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起来,真是愁人。”

张珠珠说:“潘侯夫人真病了,还是?”

周兰书:“真病了,那天急火攻心,生生昏过去的,不是装的。”

可能有人觉得潘侯夫人是装病要挟宫里呢,那不是,她真病的起不来,几个儿媳妇和女儿轮番照顾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