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球异变我靠呼吸躺赢(75)

作者: 酸辣薄荷 阅读记录

【攻击方式:单体攻击能力未知;集体攻击方式:覆盖、淹没(其余待鉴定)。】

“我们的档案中将异变物分类编排,制作成谱系号。之前只有两个谱系:Z和D,用来表示植物系和动物系。”

“所有我们见过的异变物,都可以归为这两类。不是植物成分多一点,就是动物成分多一点。”

刘天娥解释道。

“而‘泥胞’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的类型,为此,我新创立了一个分类,用W表示它的谱系,编号为001。”

“这标志着异变物类型正式扩大到微生物领域。”

唐泽模糊地记得,在进入A区后收到的一大堆档案里,有一部分是关于异变物谱系号的说明:

第一个字母表示所属的谱系,加上新创立的W类,目前只有Z、D、W;

接下来的数字中,第1位表示异变物的等级。因为同类型的异变物可能发生进化,这个数字也会相应递增。所有首次发现的异变物等级都为1;

第2至最后一位数字,表示的是同一分类中发现异变物的序号;

最后一位的字母,则是根据攻击力做出的评级。

在此之前唐泽接触过的异变物中,小蛇藤的谱系号是【Z1107F-】,表示它是第107号植物系异变体,为藤类的初级,攻击能力为F-。

之后的聚合体蛇藤是【Z2107E】,表示小蛇藤的2级进化版,攻击力为E。聚合体藤蟒则是【Z3107D-】。

这次的“泥胞”则是全新创立的微生物类型异变物,序号是001。

可唐泽不明白,为什么它的攻击力评级还是空白。

方栩予替他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为什么没有攻击力评级?是现有数据还不够吗?”

刘天娥犹豫了一下。

“因为它的攻击范围可能没有上限,队长。”

方栩予皱了皱眉头,等着她的解释。

“动、植物聚合体的聚合方式是复杂的。它们通过某种方式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并以整体的方式行动。只要击中要害,所有的组成单体都会死。”

“因为严格来说,‘单体’在它们身上已经不存在了。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新型‘单体’。”

唐泽明白刘天娥的意思。

即便整个地下通道里都是藤,没有能量的引导,它们永远都是散乱的单体,就算过个几百年都不会变成蛇藤、甚至藤蟒。

集体异变后,产生的是全新的升级版“单体”。原本的单位都成为了这个集体的细胞,一荣俱荣,一死俱死。

“但异变细胞体不一样:它们是通过极为简单的方式聚合的,说白了就是‘粘’在一起。”

“在这些‘粘’成一团的聚合体中,单体依然是单体,可以随时‘粘上’或脱落,并不受集体生死的影响。”

刘天娥继续说道。

“所以——异变细胞体的聚合体没有‘要害’。”

“我们的武器攻击它,充其量是打散了它们之间的连接,它们可以立刻和其他细胞体聚合起来共同行动。”

“除非我们在一瞬间同时杀死所有细胞体,否则它就无法被击倒。”

“这也决定了只要数量足够,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无限大的集体异变物,比如我们所见到的沼泽地。”

“从那片沼泽地的大小来看,异变细胞体的数量极为巨大。”

“它的攻击力——没有上限。”

唐泽眨了眨眼睛,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并没有说出口的意思。

方栩予把他的表情看在眼底,却没有开口,而是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侧。

“官殷见,沼泽的地形数据采集到了吗?”

官殷见立刻拉了一张地形演示图,投放在公共面板上。

“我们的设备可以扫描地面以下5-15米的情况。沼泽的地况复杂,最终有效检测深度只有五米。”

“那天我们所进入的区域,地形像是‘蜂窝煤’:较为坚实的地面中间布满了许多孔洞,这些孔洞被前面所说的‘淤泥’填满,形成了沼泽地。”

“在检测到的五米深度中,所有孔洞里都是淤泥。”

刘天娥表示认同:“深不可测。”

“但是——部分孔洞中的淤泥分布密度出现了变化,可以推测它们已经见底了。”

“也就是说,沼泽中最浅的那些,深度可能就在五米上下?”

方栩予问道。

官殷见点了点头。

“当时我随机对附近的沼泽做了采样,发现其中一些样本中混有杂质。”

“我推测沼泽地下面还有其他结构,又或者是其中沉着别的东西。只是再次进入贸然采样恐怕会引起新型异变物攻击,建议操纵无人机进行。”

方栩予对他同样报以赞赏的眼神。

“好,会后就可以准备行动。”

“是!”

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回到了淤泥团上。

“这种异变细胞体是怎么形成的?”

方栩予问道。

“细胞层面的异变应该比植物体、动物体更简单吧?”

“并非如此。”

“队长,这表明异变程度更加彻底。”

“哦?”

刘天娥缓缓摇了摇头。

“Z和D系的异变物具有生物体的特征:全身的细胞具有同种DNA,但是不同部位的细胞可能有不同形态,用于维持生物体的结构和活动。”

“因此,这些细胞都会服从整个生物体的指令,协同工作。”

“可这次的异变物完全相反。”

“我调查了淤泥样本中的数十个细胞,发现每一个的DNA都不一样。可它们竟然能做出一致的对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