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前头还有八王和九王在,至于那襄阳王,是一声都没敢吭。
要知道以前襄阳王可是拍着刘氏的马屁,才能在朝中横着走的。
这会刘氏自缢了,可能是怕李太后对付她,直接人就没了。
李太后只能无奈表示,便宜她了!
原本李太后也没想要刘氏的命,她这么多年吃的苦头,是刘氏死可以偿还的吗?
或许刘氏就是想到了,才会自我了断。
其实就算如此,襄阳王也不需要担心,他作为赵家的宗亲,只要不造反。
一般来说,赵祯是不会对襄阳王下狠手的。
八王也跟赵祯解释过,襄阳王并非先皇亲弟,不过是宗亲抱来的。
主要是老九迟迟不降生,谁能想到还能怀个哪吒的。
这要是他们的亲爹还活着,倒也不必担心。
偏偏老九是遗腹子,这可不就麻烦大了。
先不说当年皇后也就是太后的名声,再就刚当上皇帝先皇的名声。
那是能闹着玩的吗?
但大家都知道,老九在肚子里的事。
到了该出生的日子,没有办法,先李代桃僵,弄了个孩子装一下。
就这样,老九在肚子里又待了小半年,当时的先皇都快哭了。
还是灵山上的道士下山来,见了先皇以后,老九这才降生了。
合该是老道的徒弟,两三岁的奶娃娃,就跟着老道上了灵山。
然而老九的母亲大概是怀孕太久,伤了身子,缓了许久才好转过来。
或许是不能亲自喂养,总归赵君泽跟生母也不算太亲近。
但他作为九王爷,却是毋庸置疑的。
比起宗亲的襄阳王,不知道高了多少。
总算襄阳王老实了点,赵祯也就不会将注意力落到襄阳王的头上。
毕竟如今的大宋,也不是那么的安稳。
各地的灾情不断,赵祯每天光是要应付那些,都忙不过来了。
但凡懂点事的宗亲都该明白,不要给官家找麻烦,就算是帮忙了。
当然,赵君泽是确实帮忙了的,与八王不同,他是实打实掌握兵权的。
对于这个叔叔,赵祯比一般人都要来得信任。
就算是李太后略有微词,赵祯也不会搭理,朝前的事,太后也不要插手的好。
与刘氏垂帘听政不同,赵祯他好不容易才拿回了政权,怎么可能允许再有人指手画脚。
经过两次的试探,李太后就明白了,到底是先皇的亲子。
李家想要东山再起,却已经是不容易了。
赵祯还是下了旨意,让当年被赶出京城的李家人回来。
不过这个时候,朝中的重要位置,是不可能有他们的份了。
但总比在穷乡僻壤好的多,并且赵祯还不吝啬的赐下了一堆的东西。
最让庞昱震惊的是,他受到了来自赵祯的赏赐,好东西确实是不少。
什么绫罗绸缎,金银珠宝的,甚至还有上好的良种。
但最让庞昱不解的是,官家居然要让他挪地方?
不光是他,还有赵君泽一起。
将府州那边封做了赵君泽的封地,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
带着纳闷的心情,庞昱还是得收拾行囊离开。
不过赵祯给了他两个月的时间,至少避开了最热的时候。
知道了庞昱要走的消息,桃源村的百姓都不好了。
他们这么好的侯爷,怎么说走就要走了呢?!
“冷静一点,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庞昱哭笑不得,望着包围了学堂的百姓们,安抚他们的情绪,“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
这是实话,他办的厂子,不可能因为自己离开,就都不要了。
他又没疯,最多就是去府州再开办新的厂子。
只是他不清楚啥时候,他竟然跟九王爷捆绑在一起了?
算了,这不重要。
因为此地是村落,朝中不可能派官员过来接手。
庞昱留下的人依然可以管理村子,所以除了他人不在此地,其实也没多少区别。
他要做的就是,整理这段时间收获的种子,带上一批然后上路。
像甘蔗之类的,那边不适合种植,就不带过去了。
还不如让这边多种一些,到时候熬制出红糖还有白糖运送过去呢。
好耶,不需要自己种也不用自己熬制,简直坐享其成!
某人完全忘记了,这都是他自己一手建起来的产业。
“不知先生培训的人怎么样了。”庞昱找到了当初神医送来的徒弟。
因为在桃源村,基本没有什么大病的情况,庞昱见他们闲着。
就提出了想要培养一批人来,至于人选,自然是有在读书识字的小孩们。
同时还有那些有上进心的,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跟随神医徒弟们学习药理。
庞昱在收货棉花后,最先做的,并非是他心心念念的棉服或者棉被。
而是让人做了纱布来,还让那些学习药理的人员,学会如何处理伤口。
他倒不是想到要打仗,而是这边往来的江湖中人有点多。
一旦受伤了,就很难处理,一般的药对伤口作用不大。
上好的药,庞昱又舍不得。
倒是这纱布吧,洗干净消毒的话,还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这么一想,纱布比较划算。
“侯爷可以放心,治疗一些外伤,还是没问题的。”神医的徒弟一直觉得庞昱是个很神奇的人,换了有些人,应该不会在乎那些人的。
庞昱不光在乎,还想尽办法的,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
“那就太好了。”庞昱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