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油,又是调味料的,做饭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更何况因为庞昱爱吃,也会吃,他家的厨娘都不断的钻研,努力做到更好。
撒在菜里的,都有购买来的蘑菇干,研磨成了粉末撒在菜里。
这绝对是奢侈的行为,但庞昱喜欢,花的也是自己的银子。
比起那些当官的某些行为,在公孙先生看来,庞昱简直都能算得上是乖小孩了。
一点都不像是太师庞吉的儿子,不过看着神似庞吉的庞昱,确实是亲生的没错。
这性格真的是天差地别,要是庞吉也是如此……
哦,要是庞吉这性子,怕不是在官场上,早就被吃干抹净了。
对于庞昱这孩子,大家都忍不住的产生怜爱。
包拯来此地调查清楚,一切谣传里的东西,庞昱是一件都没干。
也不能说完全没干,只是被人歪曲的偏多。
像春桃和夏竹,一开始被带到安乐侯面前,差点没给吓死。
结果只是让她们干些婢女的活,也好解释,当初安乐侯突然离开汴京。
从小就娇生惯养的他,还能没个婢女伺候?
虽然不能理解,但表示尊重。
包拯也是本着实事求是,学堂里所有的人都问了一遍。
还注意到了,在学堂里一个妇人,陈秦氏。
其实很难不注意到,这个妇人跟一般的流民不同。
倒不是长的特别的美貌,只不过她的谈吐跟一般村妇不同。
聊过才知道,她的夫君乃是在京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
也难怪她与普通的妇人不同,对于妇人品性,开封府的人都很欣赏。
上孝敬公婆,下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家里照料的井井有条,谁能不欣赏?
庞昱只觉得秦香莲太难了,所以安排了她在学堂帮忙,至少工作轻松一些。
“多谢包大人。”秦香莲满是感激,他们因为流落到陈州,怕夫君找不到他们。
去汴京他们又没有银子,总不能一路乞讨过去吧?
她可以带着两个孩子,但公婆呢?
考虑再三,秦香莲还是觉得,这桃源村其实不错。
除了无法跟夫君联系上,说不定等夫君回了老家,以为他们都死了呢。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结果包大人竟然说,可以帮她带消息过去。
秦香莲对包大人还有庞昱感恩戴德,毕竟要不是安乐侯的收留,他们一家子在哪都不知道。
特别是身体不好的公婆,现在已经能下地了。
为了给他们家照顾,庞昱便做主,给秦香莲他们就学堂比较近的地方住。
同时还给了两个孩子读书的机会,虽然对庞昱来说,这其实是很普通的事。
由于桃源村的人对庞昱十足的信任,完全没有人往别处想。
心得多脏的人,才会去编排他们的恩人?
没有庞昱,他们这么多人,能顺利的活下来?
就算勉强度过了夏天秋天,那冬天怕是要冻死不少的人。
要知道大旱的年份,夏天极热,到了冬天,却是寒风刺骨。
也是庞昱让人建造了砖瓦房,又给他们造了炕,这才顺利度过了寒冬。
桃源村没有饿死冻死一人,在别人眼里,绝对算的上是奇迹了。
当然了,更多的人是怀疑真假。
怎么可能呢?
在残酷的季节里,没有冻死的,也没有饿死的。
就连桃源村外面的镇子,因为有庞昱施粥的摊子,饿死的人也比较少。
调查的差不多了,包拯要先行回京,对于九王爷的事,加上九王爷还被人追杀,他必须亲自跟皇帝汇报。
思考了许久,最后决定还是带上赵君泽,毕竟他继续留在这里,完全不知道那些死士。
不,是死士背后的人,会做出什么梗疯狂的事来。
原本赵君泽是不愿意走的,公孙先生聪明的搬出了庞昱来。
没错,若是赵君泽一直留在这里,庞昱很可能被对方视为赵君泽的弱点,从而对庞昱下手。
到那个时候,庞昱即便是太师庞吉的儿子,也拦不住对方的疯狂了。
无奈的赵君泽只能回京,“你要等我回来。”
“知道啦,我就在这里,哪也不去。”庞昱拍拍赵君泽,让他放宽了心。
原本庞昱早该回京了,这不是他折腾出不少东西来,跟他爹写信去要求了,才有机会继续留在桃源村打拼。
不做点成绩出来,怎么好意思回京的?
官家对这个小舅子,还是带着不少期许的。
毕竟庞昱献上的东西,官家亲自看过,确实不错。
而且冬天的时候,能吃上新鲜的蔬菜,那可是顶级的享受。
对比庞昱高价出售卖给京城乃至陈州附近的绅豪高官,官家吃的,那都是不要钱的。
怎么能不支持呢?
比起吃肉,官家更爱吃蔬菜一些。
从小到大吃的肉太多了,唯有蔬菜才是他的心头好。
到了冬天就吃不上蔬菜,就算吃上了,也贵的离谱。
这让以节俭著称的官家如何能忍,现在好了,小舅子的本事不小,能在寒冬腊月提供平便宜的蔬菜。
甚至要是在汴京城外,成功建起温室大棚来。
那汴京城的蔬菜价格,在冬天就能被打下来了。
当然了,价格肯定是要比平日里贵的,但贵个一两倍,不那么离谱,还是可以接受的。
等赵君泽走了,庞昱那叫一个不习惯。
没办法,平日里每天能看到一张帅脸,心情都能让人愉悦三分。
最大的不习惯,还是他的工作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