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慢穿](136)+番外
如今成为了侯夫人,王氏觉得自己的腰杆从来没有挺得这么直过。
憋屈了这么多年,如今总算是值得了,以后看还有谁敢看不起自己?
贾母和大房二房他们都满意了,陶长安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反正自己的爵位是到头了,有了功劳也只能够分给身边的人而已。
荣国府里面,最大的矛盾也不过是爵位之争,如今原主的两个儿子都有爵位了,这个矛盾也就可以化解了。
看着从来没有这么和睦过的荣国府,陶长安跟着贾母他们热热闹闹的庆祝一番,外面那些姻亲故旧听到这个好消息以后,也陆陆续续的过来道喜!
府里很是热闹了几天,等这样的喜气被消化得差不多了之后,大家想到荣国公这次功劳是怎么获得的之后,纷纷开始打听起,能不能送人到陶长安身边,帮着他打下手?
毕竟荣国公能够凭借着种田,能够培育出一次高产的粮食,以后说不定就能够培育出更多的好东西。
让家中的子弟过去打下手,万一以后荣国公再培育出什么来,自己家中的子弟,不就可以分上一份功劳了嘛!
不求家中的子弟能够像荣国公那样获得爵位的封赏,能够给皇上留下一个好印象,得到一个官职的赏赐就非常好了!
有这个想法的人非常多,而且这些人跟荣国府的关系非常好,都是老交情了。
面对这样的请求,贾母在面露为难之余,心里同样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的好事,应该先让自己的儿孙来做才是。
人都是贪心的,两个儿子虽然都有爵位了,可想到府里的几个孙子,可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读书的。
比如贾母最疼爱的贾宝玉,平日里面就最烦科举文章,到如今十多岁了,也没能够看出他愿意做点什么?
到底是自己最疼爱的孙子,贾母总是不忍心看到贾宝玉以后吃苦的,要是能够让孙子跟着他祖父学一学培育农作物,如果学得好的话,这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不仅贾母这边有人打听,就是贾赦贾政他们那些人身边,也有不少人打听的,就希望能够让家中的子弟跟着陶长安学一学培育农作物的技术,万一出了什么成果,也能够沾一沾其中的好处!
作为以小农经济为根本的封建皇朝,粮食的产量可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受到的重视可想而知。
就是太上皇和皇上之前召见陶长安,在嘉奖他的同时,也是希望陶长安以后经常到户部管辖下的农业司,跟里面的司农多交流一下经验,看看能不能借此培育出更多高产的农作物来!
面对两座大山关切的目光,陶长安再傻也知道自己不能够拒绝太上皇和皇上他们这样的要求,态度十分爽快的答应了。
反正自己天天在家里面,有时候待烦了,就去农业司走走,就当散心了。
反正到了陶长安这个年纪以及所获得的功绩,无论到了哪里,那些人都不敢让自己干活的,自己只需要动动口,指导一下就行了。
遇到不可以拒绝的事情,完全可以先口头答应了先,至于以后要怎么做,做多多少?
这就要看自己的心情来决定了。
其实高产的粮食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能够培育得出来的?
这次的小麦种子和红薯,都是陶长安借着自己亲自种植的名头,偷偷从小空间里面拿出来的。
说对种田感兴趣,完全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借此名正言顺的把高产的粮种拿出来。
陶长安虽然是一个有点私心的人,但在自己过得好的时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也不介意伸手拉人家一把。
这个朝代最苦的人,可以说就是朝不保夕,干着最辛苦的活,却吃不饱穿不暖的老百姓了。
以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只要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拿出一两样高产的良种出来,完全能够压得住。
小儿抱金在闹市这样危险的事情,陶长安可是不愿意干的。
在确认自己没有危险,如今的身份地位保得住自己拿出的那点东西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一番之后,他才决定拿出这两种粮食种子的。
一个小麦,是为了满足上层人士对粮食的要求,一个红薯则能够填饱普通百姓们的肚子,虽说红薯吃多了会烧心,但总比饿肚子强吧!
上层人士对红薯不会多有兴趣的,这就保证了那些人不会抢老百姓的这份口粮,老百姓们填报肚子了,日子自然也就没那么苦了。
陶长安自己毕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能够做到的有限,普通人想要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就只能够寄希望于自己努力了。
不管怎么说,难得来红楼世界一趟,陶长安也希望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好的发展。
......
既然已经答应了经常去农业司那边交流经验,但对于种植方面的知识,陶长安懂得也只是一些皮毛,以前在二十一世纪偶尔听过的一些基本常识而已。
不过二十一世纪的农业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识,应该也够这个时代的司农他们研究了,反正自己只是一个退休荣养在家,把种田当成业余爱好的老头子。
只是凑巧培育出两种高产的良种而已,知道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和经验,那些司农如果不理解的话,只能够怪他们知道太少,需要更进一步的摸索了!
反正陶长安打算随便用脑子里面的一些基本常识来跟司农他们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就这么多,至于具体的操作细节,推说自己当初搞的时候就是随便用来打发时间的,并没有特别的记下来具体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