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当团宠(222)

作者: 倪润紫 阅读记录

……

一转眼,三天时间过去了。

禁军大营传来消息,尹大夫的方子效果更佳。

据说太医院院使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了,但也只能愿赌服输。

他借口回宫主持防疫事宜,拎了药箱就溜回了太医院。

夏正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将尹大夫的时疫良方和药材送往嘉祥镇。

……

京城的深夜,本该是万籁俱寂的,可街上却传来一阵马车声。

深姚锦瑟凭窗望去,只见一辆辆满载了药材的马车正急匆匆地驶在路上。

姚锦瑟双眸一亮:“夫君,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照样可以让禁军损失惨重,京城大乱。”

……

一晃七天过去。

这七天,整个京城都处在一股紧张的氛围中。

家家户户,只要是能不出门的,全都闭门躲在家中,熬煮了预防时疫的汤药来喝。

人们就算出门,也都蒙了面巾。

街道上满是一片片生石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苦的药味儿。

皇宫里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这天早朝,户部尚书又开始哭穷。

“陛下,京城百姓的预防药物,还是停了吧。七天已经过去,京城里仅出现了几十个染疫的人。”户部尚书语气诚恳。

“全城百姓服用预防汤药,这花销实在是太大了呀。户部的银子像洪水一般往外流啊。”

工部尚书牛百金上前一步,附和道:“赵大人所言极是啊。全京城七天只出了几十个病人,这恰恰能说明,京城的时疫并不严重。”

“这全部京城百姓,喝上一天的预防汤药,就要花费白银八万两。这还不算那些熬药用的药罐的银子。”

“据说,官窑没日没夜地烧制熬药的药罐,每天也花费颇高。”

“免费发放预防药包,还是停了为好。”

夏妙元脸上蒙着一块粉红色的面巾,坐在夏正启身旁愤愤不平。

【哼,好你个牛大人,你和梁朝宗那货是一伙儿的,当然是不希望京城做好预防工作了。】

【你巴不得京城爆发时疫,造成大乱才好。】

夏正启听了女儿这句心声,看向牛百金的眼神,都变得更加厌恶起来。

亏自己多年来对牛百金还很信任,他竟然早就是梁朝宗的人了,还帮梁国将公主伪装成牛小姐,总进宫为妃。

这个牛百金,早晚要狠狠收拾他!

就在这时,一声尖细高亢的太监音传来。

“嘉祥镇急报……”

第191章 大夏之福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齐刷刷扭头,看向殿门外。

“快让他进来!”夏正启语气急切地喊道。

随即,一个浑身散发着酸臭味的人急匆匆进了大殿。

还未等他行礼,夏正启就开口道:“免礼免礼!你快说,嘉祥情况如何?”

那人一边喘气一边艰难地说道:“治疫使赶到的时候,嘉祥镇已经惨不忍睹,几乎全镇百姓都染了时疫。”

“有将近一半的百姓已经病死。镇内随处可见死尸。”

信使说到这里,大殿内立刻传出一阵唏嘘声。

“嘉祥的时疫竟然是真的啊!”

“没想到嘉祥的时疫竟然这么严重!”

“幸亏皇上圣明,给全京城百姓和禁军都服了预防汤药。”

“幸亏皇上雷霆手段,否则禁军和京城都不堪想象啊。”

文武百官看向明熹帝的目光,瞬间都增添了不少崇拜和感恩。

他们何其有幸,能遇到明熹帝这样一位圣明的君主。

刚刚还在极力劝说明熹帝停了京城预防汤药的赵大人和牛大人,脸色骤变。

夏妙元使劲儿瞪了赵大人和牛大人一眼,【看吧,这就是放任不管的下场。】

【按你们的来,不加预防,京城也会变成这种景象。】

夏正启前一秒还感到无比心痛和气愤,但是在女儿心声的提示下,注意到了赵大人大惊失色的脸,瞬间有了一种舒畅的感觉。

让你抠门儿,让你抠门儿,打脸了吧?

看你还敢不敢提停药的事了。

夏正启迅速整理了一下心绪,又问道:“嘉祥的地方官如何?”

信使的语气更加沉重了:“镇抚使衙门紧闭,镇抚使胡大人和下属都跑了。”

“岂有此理!”夏正启厉声大喝,手狠狠地拍在龙椅扶手上,夏妙元感觉龙椅都颤了几下。

即使通过女儿心声已经得知嘉祥镇的地方官隐瞒不报,丢下百姓自己跑了,可再次听到信使报告,自己还是止不住地生气。

“陛下您注意龙体啊!”闫大人温声劝道。

随即又有几个大臣附和起来。

夏正启压了压心里的怒火,继续问道:“你再说说,治疫使他们这几天的进展如何?”

信使的眼眸发亮,骤然激动起来:“镇内病人已经全都得到救治,两千多病人服用了尹大夫的时疫良方后,大部分已经有了好转,相信不日即可痊愈。”

“嘉祥百姓都感念皇上的恩德,让当地大儒写了万民信,感谢陛下的救治之恩。”

说着,信使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呈了上去。

德宝将布包打开,里面是一个有些发皱的信封。

夏正启打开信,里面写了时疫发生以来,嘉祥百姓的遭遇,信的后半部分,满是感激自己的话,字字泣血,句句含泪,十分感人。

信的末尾,恭祝大夏千秋万代,恭祝明熹帝福寿绵长,福泽万民。

再后面,是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手印,那都是嘉祥镇幸存的百姓印上去的,更是他们表示对朝、对明熹帝感激之情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