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王上病逝垂帘听政(重生)(171)
他望着宫门口的数千人,终是道:“传本王令,自今日起,废人殉。”
不知是谁喊出第一句话:“王上英明!”
紧随其后数千人附和:“王上英明!”
而后百姓们也加入其中,“王上英明!”
声浪一声更比一声强,“王上英明!”
众人的喜悦不似作假,原本还暗藏和老秦王比较,认为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的安定君,在这一声声真切的“王上英明!”中,散去了扭曲的心思。
被权利迷昏了头的安定君,终于找回了曾经的自己。
他道:“都散了吧,莫要闹了。”
害怕他惩罚的众人松了口气,便听他道:“都回家养身体去,成何体统。”
“王上英明!”
秦歧玉和褚时英对视一眼,均看到了双方眼中的释然。
当年,老秦王薨后,安定君按礼制活人殉葬,埋葬了近一万人,哭嚎声一直回荡在咸阳。
那时秦歧玉没有能力阻止,现在他可以了。
第八十八章 国葬入陵墓
回了宫的安定君, 将门口跪在地上的一众妾室一起带回了宫。
他沉默地坐在寝宫内,怜惜地抚摸良桦夫人割伤的手指,“痛吗?”
良桦夫人躺在他腿上,用另一只手扶上他的胸口, “良人, 你可痛?”
安定君什么都没说, 只是拉起良桦夫人,将其紧紧抱住,良桦夫人轻轻拍着他的背, “良人, 别心急, 一切都会好的。”
过了许久,安定君方才松开良桦夫人,问道:“你那般娇气, 怎会想出血谏这个法子?”
良桦夫人就叹气说:“是时英劝我的, 她说, 我是即将为后的人, 一国王后不可只想自己得失, 应为国考虑,为良人考虑。”
安定君便笑了, 这是他当了秦王之后露出的第一个笑容,他道:“你做得对。”
是他昏了头,当他被千夫所指时, 可能不是他们看他是新任国君所以想要拿捏他, 而是他得做法真的是错的。
现在冷静下来想想, 他怎么能让那些有家人的人,去直接殉葬。
而后安定君一道道书令发了下去, 首先是十日后再开大朝会,商讨老秦王谥号及丧葬流程,还要给郑、陈、吕三国发葬贴。
其次是重新梳理朝中布局,蔡公已老久不任相国,他需要一位相国辅佐。
最后是封良桦夫人为王后,其余妾室按资历排位。
整座秦国朝廷再次运转起来,老秦王一生功过,经大朝会议出,其在八国混战中带领秦国大放异彩,广收国土,将秦国推上四国之强。
但却也做出下令坑杀俘虏之事,让秦国失去三国相助,被当做蛮夷,故而要取“襄”字,有辅助之意。
辅助?
身子还没养好的秦歧玉冷笑,但观秦朝历史,有哪位王上还有老秦王的功绩。
想着那个逗弄小秦峥之余,还要问他秦国政务的老人,他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
“秦国从弹丸之地发展到如今,曾大父功劳最大,就算下令坑杀俘虏也是因无粮养不起这种现实因素。
在当时,无论秦国的王是谁,哪怕那件事发生在吕国、陈国、郑国,他们的国君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养不起只能放弃。
曾大父在位五十六年之久,生前一直操劳,政务从不耽搁,只评一个‘襄’字,太过了!”
安定君亦对自己亲父敬佩有佳,听到大家评议亲父只得一个襄,心中正憋着气,秦歧玉话音刚落,他便道:“你认为,应评为何?”
秦歧玉道:“我认为曾大父荣耀依旧显赫,谥号应为‘阳’。”
“威烈如阳,灿照厚土。”
安定君:“好!”
老秦王谥号定下后,大街小巷均挂上了写着威烈如阳,灿照厚土的白幛。
待三国送葬使团抵达咸阳后,国葬之日便到了。
不论秦国与另外三国关系如何,即使是战争期间,一国之君逝去,要举办国葬,其余各国都会派送葬使团前来,此为会葬,是邦交礼仪。
当年郑王亡故时,秦国亦派出特使送葬了,只是当时秦歧玉与褚时英忙着从郑国返回秦国,因而未能参加上。
送葬这日清晨,秦歧玉与褚时英一身缟素,小小的秦峥被褚时英抱在怀里,身上披着曲亲自给缝制的小小大氅。
大氅帽子一盖,就只露出两颗亮晶晶的眼,他几个字几个字的问道:“亲母,我们要做什么去?”
“去送你曾曾大父。”
“峥儿许久没见到曾曾大父了。”
“你今日便能见到了。”
秦歧玉在一旁道:“将他交给我抱吧。”
褚时英道:“还是我抱着吧,你今日得跟着送葬,三十多里路,太累人了,你身子还没好全呢,也莫要逞强。”
秦歧玉颔首,两人带着小秦峥出了门,径直往宫里而去。
入了宫,良桦夫人见到小秦峥便是一惊:“侬们两人怎么把孩子给带来了,他那么小,别冲撞了他。”
褚时英与秦歧玉对视一眼,他们两人都不信这些。
说道:“曾大父平日最疼爱峥儿,怎么也得让他走前看看峥儿,再说他怎么舍得冲撞了峥儿。”
小秦峥搂着褚时英的脖子,转着小脑袋瓜问道:“曾曾大父呢?”
褚时英摸摸儿子的头,跟着秦歧玉一起去给老秦王上香,看着灵柩同峥儿道:“你曾曾大父就睡在那里呢。”